教师如何摆脱和减轻职业枯竭

来源 :西北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对各个领域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压力和思想困惑空前高涨,也因此波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职业倾向、工作乐趣、待遇厚薄等等。据一个近期公布的调查数字显示:有70%左右的职业人,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职业枯竭。
  所谓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职业枯竭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性行为等。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助人工作者、工作投入者、高压力群体及自我评价低者。调查显示,作为心理从业人员的心理咨询师,因其工作的助人性质,反而是最容易患枯竭的行业,占总比重的40%;其次是教师,占20%;此外是新闻工作者、警察,医护人员等。
  教师的工作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进行,所接触的对象相对比较稳定,工作的内容也相对比较单一,这一系列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师可能更容易产生职业枯竭。
  如何摆脱和减轻职业枯竭呢?
  首先,要对这个职业热爱。在生活中我们发现,爱会让人做出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会让人做出许多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无论这个事情本身多么单调、多么无聊、多么可笑、多么平凡,甚至多么没有意义。但只要这个人心中有爱,她都会乐此不疲,永远做下去,就像一部永动机,只要轻轻的动一下,它就会永不停止。对学生来说,对知识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师来说,对工作的兴趣就是最好的情人。对待情人,你会情不自禁的在雨中守候一宿,只为能看到早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情人的秀发上。你也会走遍大街小巷,在漆黑的夜里穿梭几十里地,只为一朵红玫瑰在情人节的这一天出现在情人手里,也许情人的一个飞眼,足以让你粉身碎骨,死而无憾。
  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爱,对知识的爱,对真理的爱,其实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没有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就无法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就无法感受到工作的惬意,也就谈不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不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在时间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社会和环境,不能给我们提供热爱的种种理由的时候,那就靠我们自己内心丰富而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创造热爱的条件、热爱的理由。
  我们也可以尝试从不讨厌开始去对待这份工作,然后一步步产生好感。其实热爱一份工作,对工作本身的好处是无所谓的,关键是我们自己的收益,我们自己收益的最大化。热爱这份工作,得去上班,不热爱这份工作,还得去上班,我们又何必不热爱这份工作呢?不为别人,只为我们自己的快乐和收益。
  我们只要热爱这份工作,上班就是快乐的,激情和浪漫就会象灿烂的阳光一样照耀我们。
  其次,理性认识这个职业。任何一份工作,最根本的功能是谋生,在谋生的基础上,才开始衍生其他功能。一般来说,人们对一份工作或者一个职业的认识,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的,一是社会地位,二是经济地位,三是自我认同程度。这三个方面会因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而产生巨大的差异。理论上说,职业之间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从众心理,趋利避害的本能,使职业之间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从中国历史上来看,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时好时坏。从总的方面来说,肯定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在职业排名中基本上处在中游偏下的位置。就社会地位来说,排名在中游偏上的位置,就经济地位来说,排名在中游偏下的位置。因此,教师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它的基本功能,同其他职业没有两样。这个职业只能维持一般的物质生活水平,被人们戏称“吃不饱,饿不死”,企图通过这个职业发家致富,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是绝没有可能性的,以前做不到,以后也同样做不到。平凡、平淡、平庸,是这个职业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态放下来,平和的看待这个职业。如果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没有机会改行,就只能直面现实了。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还是中等偏上的,工资收入也不是最低的,工作的稳定性也蛮高的,也不用风餐露宿、风吹雨淋,休假天数还排在前列,还能偶尔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三,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不是为了工作。这是每个职业人都应了解的工作、生活法则。其他职业或者工作,上下班可能比较容易,也更简单的分开,但教师这个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每天的工作时间不仅仅局限于上班的八个小时或者十个小时,甚至更长,而且很轻易的就把工作延续到下班以后,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区分上班,还是下班,特别是住校的教师,更是如此,一天到晚都在工作的环境中,就是放学了,还处在工作状态中,长此下去,不产生职业枯竭才是不正常的。为了生活,也为了工作,把二者区别开来,做到张弛有度,调节合理,是必须的。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不会生活就没有工作乐趣和动力。
  人不是机器,何况机器也会有磨损。就是从工作角度出发,也应该提倡和规定人们把生活和工作分开,上班的时候不想生活上的事,下班后,把工作从脑海中踢出去,不要让他们水乳交融。以校为家,是一种不人性的做法,最终受损失的,仍然是工作本身。不要把工作带回家,不论你是住校的教师,还是在校外居住的教师,都应该去做,尽力去做。
  在我们走访的许多中小学教师中,当说到工作,说到学生,说到上课的时候,眉飞色舞、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当说到生活的时候,却显得木讷和腼腆,少了情趣和话语。对这样一些教师来说,学会生活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必须。一个被工作抽空的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不会生活的教育者,怎能让他的学生学会生活。
  对教师业余生活的不完全调查表明:教师业余生活偏重于工作领域,大多从事的也都同工作本身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下转34页)
  (上接17页)比如,看书,体育活动,琴棋书画等参与人较少的项目,纯粹娱乐的、多人项目很少,总的表现是枯燥乏味,传统单一。被他人称作“连玩都不会”。从退休教师的生活状况来看,“连玩都不会”表现尤甚,这也直接影响了退休教师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学会生活,对教师来说,既利于自身,也利于工作。
  第四,对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固定的工作时间,呆板的工作程序,不变的工作节奏,甚至是是相同的语气,相同的眼神,这一切都极其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单调和重复让人觉得工作索然无味。要在平淡中发现奇迹,在单调中发现挑战,在平庸中发现乐趣,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和发展。过度的熟悉只能让眼睛疲劳,唯有新的东西,才能调动眼睛的激情。
  创新和发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现有所带课程知识的深度,通过不断的挑战,激起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因为知识的深度是无止境的,所以,探索的步伐就无法停止,这样就能多少转移来自工作方面的困惑和压力,同时,当你把所带课程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的量,不仅对教学工作本身有利,而且还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受到同行或者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为你赢得尊重,获得精神愉悦,当你真正的成为这门课程的教学专家和顶尖高手,名利就可能随之而来,让你的工作一下子斑斓起来。二是带新课程。不要很多年,甚至工作一辈子只带一门课程,或者一类课程,时间长了,难免乏味,带不同的课程,进入不同的知识领域,领略不同的精神文化,心就不会沉寂下来,整天忙于涉猎新的知识领域,就像旅游一样,认识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风光,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厌倦和乏味就无处藏身。
  据国外的一个调查说,美国人一生中平均要从事4-7个不同的职业。而中国人一生中,可能平均也就从事1-2个不同的职业。改行,我们做不到,我们就从这个职业内部分工不同来进行内部改行,以此来减少工作的重复和单调。
   第五,拓宽交往人群。交往不仅仅局限于同事之间,应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走出封闭的校园,和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兴趣的人,进行交往,去感受本职业之外的丰富多彩,既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兴趣爱好,又能对本职工作有一个恰当的定位,而且还有利于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传授。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三教九流人。
  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职业枯竭始终伴随左右,只不过时近时远,时重时轻,当它来的时候,我们只需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即可,当它去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明白,它还会来。
  (作者单位:陕西省柞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人类的技术进步基本上是沿着人力资本偏向型方向展开的。运用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形成理论分析,我国不仅严重缺乏技术工人,而且现有劳动力的技术构成也令人担忧。其原因
鄂商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鄂商文化是湖北商人、湖北企业的一笔巨大财富。继承与弘扬鄂商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当代的湖北商人要在反省中打造崭新的鄂商文化,加
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是指在地方财政运行过程中对各项财政活动进行监督和监测,在地方财政风险到一定程度时发出警报。地方财政部门可据此查找警源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使财政风险降低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沉迷网络对身心健康及正常社会功能的危害,并对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特点、人格特质、心理功能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从改善网络环
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各项工作较为复杂,各环节的有效协同配合,能够为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基于此开展研究,针对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做了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