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其中“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范画是美术活动中所需的直观教具,是幼儿描绘各种像物的参照物。本文从美术教学范画背景、不同类型范画的实施以及教师和幼儿的变化几方面来进行阐述,如何促进幼儿感知美术,撞击出幼儿绘画的智慧。
【关键词】范画 创造 临摹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师过于依赖范画的作用
范画,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它以自身的简便、直观,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和认可。但有些教师却对范画产生了一种依赖感。一说要上美术活动,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准备好范画,这样孩子才会画,活动的效果才能凸显。忽略了活动本身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在一次听课中:老师在活动开始就引出今天所要画的事物,并提供了精美的范画,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画。之后,当孩子问老师怎么画时。老师很随意地说道:“你可以看看范画呀,上面不是有吗?”听了这句话,孩子们索性开始了模仿绘画。活动中,教师把范画的作用扩大了好几倍,仿佛范画就能代替自己,在认识上给范画带上了一个错误的帽子。
(二)教师过度放手,未切实考虑幼儿活动水平、年龄特点、实际能力
进入大班,教师们都会发现孩子们“长大了”。这时,有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时候放手让孩子去搏一搏,试一试”。这种想法同时也渗透到了美术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大班《我的树朋友》绘画活动中,老师选择了完全开放式的范画,给幼儿一个命题“我的好朋友——树”,老师的直观经验做引导,通知孩子可以开始作画。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进入了“沉思”,他们知道树长什么样,也知道树有树干,有树叶,但当要把它画成自己的好朋友时,那又应该加入怎样的思想情感和色彩内容来表达呢?最后,孩子们上交的作品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将树拟人化,但更多的孩子还是简单的几棵树。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过度的放手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间存在能力、情感、经验等差异。教师必须从本年龄段幼儿的共同特点入手,同时也要关注个别差异,切实从孩子的各方面出发,这样的放手才能事半功倍。
(三)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范画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大班”是幼儿期较高级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第一,大班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也渴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本领。第二,在生活经验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所接触的事物、周边的环境都在变化着,这就促使他们在不断地更新和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第三,随着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幼儿的自主选择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主见。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想象空间,在美术活动中,不仅仅局限于画的像不像,而更注重和追求自己画的内容和别人有什么异同。他们喜欢展现自己的想象力,热衷于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对范画模式进行改革。
二、范画运用的实践与探索
(一)对范画的新认识
广义的范画是幼儿美术活动中学习的媒体,接触范画为幼儿认识事物奠定了基础。狭义的范画是针对某个活动而设计的供幼儿参考、选择、创新的基础。为此美术活动中的范画是教师个人素质体现和幼儿绘画根基的综合体,是建立和推动幼儿自身绘画能力的载体,是一颗指导方向的“启明星”。针对于范画的广义和狭义而言,它说明了范画不仅仅要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和探索,这样才能凸显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恰当地运用范画,对于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范画形式多样化,建立多种范画模式
在幼儿阶段,范画的如何使用及使用的形式、尺度都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尝试运用多种范画模式进行美术活动:
“组合式”的范画模式
在大班的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多重事物同时呈现的情况。这时的幼儿往往会画这个不画那个,最后要整合到一幅画面,就显得更加力不从心。其实这与幼儿的年龄和绘画能力有关,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已经具备了整体观察的能力,但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完全地熟悉掌握每种事物画法。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组合式的“彗星范画”进行引导。让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步骤范画进行整合。
“留白式”的范画模式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是多样化的,而我们老师采用的却是较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教学活动本身的目标。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留白”这个词。其实“留白”在范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留白”能给幼儿提供更多想象空间,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效果。
“常态式”的范画模式
“观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观察中,孩子们获取很多显性和隐性知识。这时,孩子就能将这些知识进行内化,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为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在绘画前让幼儿充分地进行观察,将观察得到的事物进行绘画,就如同“写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一边观察一边画,也可以先观察再总结绘画。
“体验式”的范画模式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去习得知识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倘若教师采用体验式的方法,让幼儿先去欣赏老师的范画,说说老师范画中事物的好坏,让他们进行评价。再来说说自己画的事物,共同体验绘画中的情感依托和表现,最后进行绘画,这种体验式会给孩子带来体验之外的感受和收获。
“自主式”的范画模式
如果你问一个未上幼儿园的宝宝:你最喜欢谁。他可能会说是爸爸妈妈。但当你问一个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时,他们的回答绝对是自己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每天都会和自己的同伴接触、相互学习、相互游戏、相互进步。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就能充分利用同伴资源的共享,建立自主式范画的模式。促使幼儿乐于欣赏他人的作品,勤于捕捉同伴作品上的闪光点,最后形成独有的美术作品。 三、效果分析
(一)在使用这些范画模式之后,我们发现老师的变化:
1.教师专业水准不断提升,对美术的热情不断升温
随着范画模式的不断多样化,它对教师提出了美术教学专业化的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老师的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大部分教师会要求自己根据美术活动内容、目标进行范画模式配对,然后再进行范画的提供,为孩子的绘画打下坚实的根基。另外,教师们要主动去翻阅书籍和各种资料,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肚中有墨,手中有技能”的老师。
2.老师学会从幼儿的需求、角度提供合适的范画模式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班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相对于小、中班来说,总是显得比较复杂。在实际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多重目标并存的现象。而教师有了范画模式的引导,开始学会尝试拆分活动目标,侧重活动重点,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范画提供。
面对以掌握技能技巧为重点的活动目标,教师可选择“组合式”的范画进行教学。当面对以发展幼儿想象力为重点的活动目标时,教师可选择“留白式”的范画。当面对以提升幼儿创造力为重点的活动目标时,教师可选择“常态式”、“体验式”、“自主式”等范画。
(二)在使用这些范画之后,我们发现幼儿的变化:
1.幼儿在原有的思想上有了新突破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对范画也有自己的“新认识”。他们知道了老师提供的范画并不是完全用来临摹和对照的。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挑选和更改;他们明白了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对自己的绘画才有一定帮助,才能画得更好。
2.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绘画技能不断提升
通过实践,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幼儿从不喜欢绘画开始向喜欢绘画转变;有些幼儿从喜欢绘画向能良好绘画发展,更多的幼儿从“呆板”绘画向“灵活”、“新颖”绘画转变。孩子们通过教师提供的范画引导,在绘画形式、绘画技巧、绘画内容上有了质的飞跃。能在活动中不断地创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绘画作品,给自己、老师、父母带来了成长的见证。
3.幼儿会根据老师提供的范画进行整合构图
通过实践,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新的绘画本领——见图构画。他们会根据教师提供的范画,进行有目的的整合,最后将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绘画内容展现在画纸上。从原先只是简单的将范画内容的位置进行调换,到后来的将位置和色彩进行丰富,再到添入自己的一些简单元素来进行创作思考,到最后的可以独立地描绘出一幅图画。
在对美术教学的探索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符合活动目标、适合幼儿认知、技能、情感水平的范画是多么的重要。恰当的范画如同具有生命力,它有自己本身的“智慧”,而且在恰当的时间合理的出现,对整个活动起到了搭桥引线的功效。而盲目的范画就如同一个盲人,教师只能用它玩“瞎猫碰耗子”的游戏,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本身和深入不具备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和反思,使实际教学范画与预设范画发生碰撞,擦出火花,撞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幼儿能力的提高,撞出美术范画运用的精彩未来。
参考文献:
[1] 郭一可工作室.我能画:1+3 1幅范画+3种绘画选择[M].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 徐惠娥、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美术教研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作品范例[J].2007(7).
作者简介:徐杭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鼎苑幼儿园,邮编:310000
【关键词】范画 创造 临摹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师过于依赖范画的作用
范画,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它以自身的简便、直观,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和认可。但有些教师却对范画产生了一种依赖感。一说要上美术活动,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准备好范画,这样孩子才会画,活动的效果才能凸显。忽略了活动本身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在一次听课中:老师在活动开始就引出今天所要画的事物,并提供了精美的范画,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让幼儿画。之后,当孩子问老师怎么画时。老师很随意地说道:“你可以看看范画呀,上面不是有吗?”听了这句话,孩子们索性开始了模仿绘画。活动中,教师把范画的作用扩大了好几倍,仿佛范画就能代替自己,在认识上给范画带上了一个错误的帽子。
(二)教师过度放手,未切实考虑幼儿活动水平、年龄特点、实际能力
进入大班,教师们都会发现孩子们“长大了”。这时,有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时候放手让孩子去搏一搏,试一试”。这种想法同时也渗透到了美术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大班《我的树朋友》绘画活动中,老师选择了完全开放式的范画,给幼儿一个命题“我的好朋友——树”,老师的直观经验做引导,通知孩子可以开始作画。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进入了“沉思”,他们知道树长什么样,也知道树有树干,有树叶,但当要把它画成自己的好朋友时,那又应该加入怎样的思想情感和色彩内容来表达呢?最后,孩子们上交的作品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将树拟人化,但更多的孩子还是简单的几棵树。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过度的放手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间存在能力、情感、经验等差异。教师必须从本年龄段幼儿的共同特点入手,同时也要关注个别差异,切实从孩子的各方面出发,这样的放手才能事半功倍。
(三)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范画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大班”是幼儿期较高级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第一,大班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也渴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本领。第二,在生活经验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所接触的事物、周边的环境都在变化着,这就促使他们在不断地更新和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第三,随着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幼儿的自主选择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主见。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想象空间,在美术活动中,不仅仅局限于画的像不像,而更注重和追求自己画的内容和别人有什么异同。他们喜欢展现自己的想象力,热衷于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对范画模式进行改革。
二、范画运用的实践与探索
(一)对范画的新认识
广义的范画是幼儿美术活动中学习的媒体,接触范画为幼儿认识事物奠定了基础。狭义的范画是针对某个活动而设计的供幼儿参考、选择、创新的基础。为此美术活动中的范画是教师个人素质体现和幼儿绘画根基的综合体,是建立和推动幼儿自身绘画能力的载体,是一颗指导方向的“启明星”。针对于范画的广义和狭义而言,它说明了范画不仅仅要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和探索,这样才能凸显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恰当地运用范画,对于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范画形式多样化,建立多种范画模式
在幼儿阶段,范画的如何使用及使用的形式、尺度都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尝试运用多种范画模式进行美术活动:
“组合式”的范画模式
在大班的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多重事物同时呈现的情况。这时的幼儿往往会画这个不画那个,最后要整合到一幅画面,就显得更加力不从心。其实这与幼儿的年龄和绘画能力有关,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已经具备了整体观察的能力,但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完全地熟悉掌握每种事物画法。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组合式的“彗星范画”进行引导。让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步骤范画进行整合。
“留白式”的范画模式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是多样化的,而我们老师采用的却是较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教学活动本身的目标。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留白”这个词。其实“留白”在范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留白”能给幼儿提供更多想象空间,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效果。
“常态式”的范画模式
“观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观察中,孩子们获取很多显性和隐性知识。这时,孩子就能将这些知识进行内化,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为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在绘画前让幼儿充分地进行观察,将观察得到的事物进行绘画,就如同“写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一边观察一边画,也可以先观察再总结绘画。
“体验式”的范画模式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去习得知识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倘若教师采用体验式的方法,让幼儿先去欣赏老师的范画,说说老师范画中事物的好坏,让他们进行评价。再来说说自己画的事物,共同体验绘画中的情感依托和表现,最后进行绘画,这种体验式会给孩子带来体验之外的感受和收获。
“自主式”的范画模式
如果你问一个未上幼儿园的宝宝:你最喜欢谁。他可能会说是爸爸妈妈。但当你问一个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时,他们的回答绝对是自己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每天都会和自己的同伴接触、相互学习、相互游戏、相互进步。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就能充分利用同伴资源的共享,建立自主式范画的模式。促使幼儿乐于欣赏他人的作品,勤于捕捉同伴作品上的闪光点,最后形成独有的美术作品。 三、效果分析
(一)在使用这些范画模式之后,我们发现老师的变化:
1.教师专业水准不断提升,对美术的热情不断升温
随着范画模式的不断多样化,它对教师提出了美术教学专业化的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老师的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大部分教师会要求自己根据美术活动内容、目标进行范画模式配对,然后再进行范画的提供,为孩子的绘画打下坚实的根基。另外,教师们要主动去翻阅书籍和各种资料,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肚中有墨,手中有技能”的老师。
2.老师学会从幼儿的需求、角度提供合适的范画模式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班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相对于小、中班来说,总是显得比较复杂。在实际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多重目标并存的现象。而教师有了范画模式的引导,开始学会尝试拆分活动目标,侧重活动重点,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范画提供。
面对以掌握技能技巧为重点的活动目标,教师可选择“组合式”的范画进行教学。当面对以发展幼儿想象力为重点的活动目标时,教师可选择“留白式”的范画。当面对以提升幼儿创造力为重点的活动目标时,教师可选择“常态式”、“体验式”、“自主式”等范画。
(二)在使用这些范画之后,我们发现幼儿的变化:
1.幼儿在原有的思想上有了新突破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对范画也有自己的“新认识”。他们知道了老师提供的范画并不是完全用来临摹和对照的。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挑选和更改;他们明白了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对自己的绘画才有一定帮助,才能画得更好。
2.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绘画技能不断提升
通过实践,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幼儿从不喜欢绘画开始向喜欢绘画转变;有些幼儿从喜欢绘画向能良好绘画发展,更多的幼儿从“呆板”绘画向“灵活”、“新颖”绘画转变。孩子们通过教师提供的范画引导,在绘画形式、绘画技巧、绘画内容上有了质的飞跃。能在活动中不断地创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绘画作品,给自己、老师、父母带来了成长的见证。
3.幼儿会根据老师提供的范画进行整合构图
通过实践,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新的绘画本领——见图构画。他们会根据教师提供的范画,进行有目的的整合,最后将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绘画内容展现在画纸上。从原先只是简单的将范画内容的位置进行调换,到后来的将位置和色彩进行丰富,再到添入自己的一些简单元素来进行创作思考,到最后的可以独立地描绘出一幅图画。
在对美术教学的探索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符合活动目标、适合幼儿认知、技能、情感水平的范画是多么的重要。恰当的范画如同具有生命力,它有自己本身的“智慧”,而且在恰当的时间合理的出现,对整个活动起到了搭桥引线的功效。而盲目的范画就如同一个盲人,教师只能用它玩“瞎猫碰耗子”的游戏,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本身和深入不具备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和反思,使实际教学范画与预设范画发生碰撞,擦出火花,撞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幼儿能力的提高,撞出美术范画运用的精彩未来。
参考文献:
[1] 郭一可工作室.我能画:1+3 1幅范画+3种绘画选择[M].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 徐惠娥、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美术教研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作品范例[J].2007(7).
作者简介:徐杭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鼎苑幼儿园,邮编: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