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药物应用护理是一门在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护理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药物应用护理是学好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前提,在护理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是,本课程内容广泛、章节繁多、理论性强,涉及多门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关键词:中职药物;护理教学;问题;对策
【分类号】R47-4;G712
1中职药物应用护理课程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
中职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信心缺
乏,學习主动性欠缺,学习方法不科学,且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这些因素会使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整体能力相对不足,影响
教学效果。
1.2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临床护理实习
药物应用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基础科学与临床护理专业科学的桥梁学科,学习该课程不仅是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也是为临床用药时进行正确的用药护理打下坚实基础。而且,用药护理是临床护理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联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相脱节。在以往的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该课程是基础学科,因而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多在校内实验室开展验证性的动物实验或药物配伍实验等,基本上不安排病房的病例见习或病例讨论等,更没有相应的用药护理操作练习,这与药物应用护理在护理专业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任务极不对等,也违背了实践性教学的学习规律,制约了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1.3部分药物编写简单,逻辑性欠缺
药物应用护理在传统药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药护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但删减了药物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作用机制等内容,而有些药物的这部分内容与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护理等知识密切相关,内容的删减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1.4教师知识陈旧,缺少临床实践
中职教师大多数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任教,临床知识相对缺乏。同时,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致使专业课程师资严重匮乏,授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补充,长期脱离临床实践,导致教师知识陈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中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对策
2.1适当补充部分药物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等内容
如在青霉素的教学中可补充青霉素的理化性质,由理化性质推导出青霉素为粉针剂型,性质不稳定,必须现用现配的特点及给药途径,为后续学习青霉素的用药护理做好准备;补充青霉素化学结构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β-内酰胺环与抗菌作用的关系,为后面学习耐药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做好铺垫;补充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理解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弱,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无效,对人体细胞毒性小的特点。另外,本校现用教材中青霉素的用药护理编排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之后,在本次授课中将其调整到青霉素不良反应之后学习,使教学内容更趋合理,体现了知识的完整性。
2.2重视临床见习教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
在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中不但安排实验教学,更应重视临床见习教学,使理论教学与临床护理紧密联系。具体来说,药物应用护理课任课教师应在对教材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护士在护理岗位中对药物知识、用药护理技能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将一些药物知识的理论学习融合到病例见习、药物疗效观察评估中,以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3总结归纳,加强记忆
部分章节药物繁多,临床应用广泛,学生记忆有一定难度,在授课过程中可利用总结归纳法陈述其特点,加强学生记忆。如在学习头孢菌素类药物(本类药物分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时,可将其特点总结为:随代数的增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依次减弱,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依次增强,对肾脏的损害依次减轻。总结归纳记忆,变繁为简,降低学习难度。
2.4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对某些药物可采用案例教学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使学生接触并尝试处理临床实际问题,从而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临床典型案例,授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案例分析。授课时先由学生分析讨论,再由教师进行讲评,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務。
2.5更新教学评定方法
在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和客观评定是很必要的,但重要的是怎样进行检查和做到客观评定。长期以来,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多是以段考和期考的理论考试为主要依据,而平时的技能操作考试所占比例较低,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针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和复习,而较少练习专业技能操作及知识的应用,从而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校时是个优秀生,而工作时面对实际问题时却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对此,应更新教学评定方法,以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并重,客观地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既重视理论学习,又不轻视技能操作练习,培养出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有较好的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3结论
综上所述,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和深入对培养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中职卫校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开创新局面,才能使培养出的护士在护理工作岗位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钟德强.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2:84-86.
[2]钟德强.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及其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12,15:90-91.
[3]钟凌.浅析中职药物应用护理学科的定位和培养目标[J].新校园(中旬),2015,04:5-6.
[4]贾素娥.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实验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0:117-118.
关键词:中职药物;护理教学;问题;对策
【分类号】R47-4;G712
1中职药物应用护理课程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
中职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信心缺
乏,學习主动性欠缺,学习方法不科学,且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这些因素会使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整体能力相对不足,影响
教学效果。
1.2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临床护理实习
药物应用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基础科学与临床护理专业科学的桥梁学科,学习该课程不仅是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也是为临床用药时进行正确的用药护理打下坚实基础。而且,用药护理是临床护理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联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相脱节。在以往的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该课程是基础学科,因而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多在校内实验室开展验证性的动物实验或药物配伍实验等,基本上不安排病房的病例见习或病例讨论等,更没有相应的用药护理操作练习,这与药物应用护理在护理专业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任务极不对等,也违背了实践性教学的学习规律,制约了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1.3部分药物编写简单,逻辑性欠缺
药物应用护理在传统药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药护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但删减了药物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作用机制等内容,而有些药物的这部分内容与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护理等知识密切相关,内容的删减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1.4教师知识陈旧,缺少临床实践
中职教师大多数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任教,临床知识相对缺乏。同时,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致使专业课程师资严重匮乏,授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补充,长期脱离临床实践,导致教师知识陈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中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对策
2.1适当补充部分药物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等内容
如在青霉素的教学中可补充青霉素的理化性质,由理化性质推导出青霉素为粉针剂型,性质不稳定,必须现用现配的特点及给药途径,为后续学习青霉素的用药护理做好准备;补充青霉素化学结构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β-内酰胺环与抗菌作用的关系,为后面学习耐药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做好铺垫;补充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理解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弱,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无效,对人体细胞毒性小的特点。另外,本校现用教材中青霉素的用药护理编排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之后,在本次授课中将其调整到青霉素不良反应之后学习,使教学内容更趋合理,体现了知识的完整性。
2.2重视临床见习教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
在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中不但安排实验教学,更应重视临床见习教学,使理论教学与临床护理紧密联系。具体来说,药物应用护理课任课教师应在对教材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护士在护理岗位中对药物知识、用药护理技能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将一些药物知识的理论学习融合到病例见习、药物疗效观察评估中,以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3总结归纳,加强记忆
部分章节药物繁多,临床应用广泛,学生记忆有一定难度,在授课过程中可利用总结归纳法陈述其特点,加强学生记忆。如在学习头孢菌素类药物(本类药物分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时,可将其特点总结为:随代数的增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依次减弱,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依次增强,对肾脏的损害依次减轻。总结归纳记忆,变繁为简,降低学习难度。
2.4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对某些药物可采用案例教学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使学生接触并尝试处理临床实际问题,从而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临床典型案例,授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案例分析。授课时先由学生分析讨论,再由教师进行讲评,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務。
2.5更新教学评定方法
在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和客观评定是很必要的,但重要的是怎样进行检查和做到客观评定。长期以来,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多是以段考和期考的理论考试为主要依据,而平时的技能操作考试所占比例较低,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针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和复习,而较少练习专业技能操作及知识的应用,从而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校时是个优秀生,而工作时面对实际问题时却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对此,应更新教学评定方法,以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并重,客观地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既重视理论学习,又不轻视技能操作练习,培养出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有较好的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3结论
综上所述,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和深入对培养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中职卫校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开创新局面,才能使培养出的护士在护理工作岗位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钟德强.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2:84-86.
[2]钟德强.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及其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12,15:90-91.
[3]钟凌.浅析中职药物应用护理学科的定位和培养目标[J].新校园(中旬),2015,04:5-6.
[4]贾素娥.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实验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