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美国贸易谈判策略的套路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8169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特希泽和纳瓦罗(右)是贸易“主战派”

团队扫描


  忠诚,是特朗普选人用人的首要考虑。他本人也多次在公开、私下场合说过这话,而且他确实一直在践行这一用人标准。忠诚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不够可以忠诚来凑。反映到具体言行上,忠诚就要求与特朗普保持一致。特朗普核心经济班底中,目前唯一辞职的加里·科恩(前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起因就是他明确反对特朗普对钢铝加征关税。所以,特朗普的经济班底,是个“绝对忠诚”的团队—至少要让特朗普感觉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班底都“代表”特朗普。
  但另一方面,特朗普在选人用人上也很务实,他会利用所选人的“专长”来反映、实现自己的政策偏好。比如,在整个竞选期间,特朗普都明确表现出对贸易赤字的不容忍态度,并不惜以打贸易战相威胁,而且主要矛头指向中国。2015年6月16日正式宣布竞选的公开演说中,特朗普提到中国25次(提德国、日本、俄罗斯的次数都是个位数),大多是关于经贸问题的。彼时的彼得·纳瓦罗是个毫无从政经验的经济学者,而且他的理论在美国学界属于绝对的边缘流派。但他主张与中国打贸易战,并且有一套自己的说辞(撰写过《被中国杀死》《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等书)。
莱特希泽牵头的301调查中,针对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的特别301调查,极大地扩展了中美贸易摩擦的范围,事实上改变了贸易分歧的性质。

  纳瓦罗是由特朗普的女婿兼顾问库什纳引荐的,当时可能是为了投其所好,后来估计也后悔了。特朗普想要“打仗”,首先就要营造战争氛围,“好斗”的纳瓦罗无疑是个合适人选。为此,特朗普专门设立了一个新机构—国家贸易委员会,让纳瓦罗担任负责人。这个机构给外界的印象是不怎么有存在感(纳瓦罗手下只有两名员工),但纳瓦罗本人的存在感却很强。2017年4月中美首脑海湖庄园会晤期间,本来出席名单上没有纳瓦罗,特朗普对身边人说:“我的彼得(纳瓦罗)在哪里?”
  纳瓦罗最大的影响力筹码,是与特朗普“贸易观”一致。但他毕竟只是个理论家兼口炮党,仗如何打他并不在行。特朗普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安排罗伯特·莱特希泽出任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是特朗普经济班底最后一个到位的成员(2017年5月获得任命),他最突出的强项是,他是特朗普经济班底中最了解国际贸易事务的人,也是最有贸易战实战经验的人。特朗普政府的经济班底中,在参议院“过堂”时反对票最少的就是莱特希泽(14票)。
  莱特希泽的另一强项是,他领导的贸易代表办公室,是特朗普经济班底中效率最高、战斗力最强的团队。比如,美国贸易副代表杰夫·格里什、办公室主任贾里森·格里尔、总法律顾问斯蒂芬·沃恩等,都是跟随莱特希泽10年以上、熟稔国际贸易纠纷的干将。莱特希泽担任过里根政府时期的贸易副代表,“独门绝技”是成功迫使贸易伙伴“自愿”限制对美出口,这一点很对特朗普的胃口。
  财长史蒂文·姆努钦是华尔街出身,曾做过17年的高盛合伙人。无论特朗普对华尔街有何负面心态,“让美国再次强大”都需要华尔街的人脉。这或许是姆努钦的优势。他与辞职的科恩关系密切、立场相近(都反对对钢铝加征关税),但姆努钦不与特朗普直接对抗,而且还让特朗普“感觉良好”。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说,姆努钦是美国内阁史上头号马屁精,他曾公开赞誉特朗普“伟大、正确、基因完美,而且还很有趣”。或许,这也是一个优势。
  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最大的优势是忠诚。年逾八旬的他,获得任命后花1200万美元在华盛顿特区买了房子与老伴定居下来(这在特朗普内阁成员中并不多见),俨然一副把自己人生最后时光寄托在特朗普身上的架势。罗斯就任商务部长以来,一直忠心耿耿地揣摩特朗普的心思,执行特朗普的意志。但不幸的是,罗斯总是把不准脉,给自己的影响力造成了伤害。他现在的麻烦不是是否被边缘化,而是是否会走人。不过,罗斯对特朗普还是有价值的,比如他了解中国事务,是目前特朗普经济班底中,到访中国次数最多的一位。
  劳伦斯·库德洛立场鲜明但处事圆滑。出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后,他依然标榜自己是自由贸易主义者,不改其此前一贯不赞成打贸易战的立场。但他的“不赞成”也很圆滑,只是“认为”特朗普政府目前所做的不是在打贸易战,而是贸易谈判。此外,与纳瓦罗纯书斋且边缘流派背景不同,库德洛是“正统”的经济学者,有华尔街工作经历;在里根政府时期担任过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副主任,是他被特朗普看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朗普的顾问很多,这些顾问都可能对其贸易政策施加影响。比如,库什纳就在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贸易谈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影响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走向的,毫无疑问是上述五个人。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也在通过对这些人的“排兵布阵”,体现自己的政策偏好和意图。

宫廷内斗


  财长姆努钦2018年7月在国会作证时,有议员问与北京贸易战开打后有何“总体计划”,他坦承特朗普政府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一切取决于北京做何让步”。姆努钦说的是实话,但美方模糊的诉求还是有的,那就是以打促谈、边打边谈,直到对方屈服—达成让特朗普满意的交易。在经贸问题上,对特朗普政府“宫廷内斗”不能只看热闹,还要看到其中的一些门道。
特朗普对罗斯的不满,主要来源于他对中国事务的处理,尤其是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达成的2000多亿美元的贸易大单。特朗普认为那些虚大于实。

  从以上“团队扫描”可以看出,特朗普经济班底大致可分为两个“阵营”,即主战派(纳瓦罗和莱特希泽),主谈派(姆努钦和库德洛)。在某一时段,这两个阵营哪个得势,就反映了特朗普的政策偏好(但这个偏好是不断变化的)。罗斯是这些人中最没有自我立场的,他参与打、也介入谈,一切取决于对特朗普意图的揣摩,没有或者也没想过去主动影响特朗普的政策。
  2017年4月初,出现首次“宫廷内斗”。当时特朗普想退出《北美自贸协定》,纳瓦罗强烈支持(莱特希泽还未就任)。在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和财长姆努钦的苦劝下,特朗普选择了重谈而不是退出。没有兑现竞选承诺的特朗普很不甘心(他曾在竞选中说一旦当选就退出),随后把关注对象转向了征税。4月底,罗斯领导的商务部启动232调查,为此后的对钢铝加征关税做铺垫。那时的罗斯,把自己当作特朗普贸易谈判中的“阿尔法狗”—头号攻击手。
  但罗斯的地位很快被莱特希泽取代。就任贸易代表后,莱特希泽竭力说服特朗普对中国展开301调查,紧盯中国“不公平、不合理”的贸易行为。这正契合了特朗普对贸易“不公平”的抱怨。而在莱特希泽牵头的301调查中,针对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的特别301调查,极大地扩展了中美贸易摩擦的范围,事实上改变了贸易分歧的性质。贸易政策上的影响力,开始向莱特希泽倾斜,贸易战阴云密布。
  正是因为莱特希泽的崛起,中美贸易摩擦给外界这样的印象:特朗普政府想把中国挤出全球生产链,在追求与中国经济“脱钩”,在与中国打“科技冷战”。这些都是莱特希泽(还有纳瓦罗)希望实现的,但至少目前并不能证明是特朗普的最终意图,至少不是全部。
  在限制中国对美投资,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上,特朗普采纳了姆努钦与库德洛的建议,即升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加强投资监管。而莱特希泽与纳瓦罗追求的是中美“全面脱钩”,也就是说不留任何合作空间。
  所以,并不能说莱特希泽完全主导了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比如,莱特希泽明确反对美国对汽车加征关税,因为这会破坏他拉拢欧盟、日本一致施压中国的“大计划”。但是否对德国、日本汽车征税,一直是特朗普的心结。这个税一旦开征,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格局将再次改变。目前主导这项调查的是罗斯,特朗普不换掉已经令他不满的罗斯,很可能意味着对汽车征税的政策迟早会落地。
  莱特希泽影响力上升的过程,也是罗斯边缘化的过程。白宫内部人士向美国媒体透露,特朗普对罗斯的不满,主要来源于他对中国事务的处理,尤其是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达成的2000多亿美元的贸易大单。特朗普认为那些虚大于实。虽然罗斯是经济班底中唯一全部参与了目前三场中美贸易谈判的高官,但并不能就此断定他是中美贸易谈判的主导者。
  据美国媒体报道,2017年5月初的第一轮中美贸易谈判,罗斯是最后一个被特朗普加入谈判名单的美方代表。6月初的第三轮谈判罗斯只身前往北京。有分析称,当时特朗普是想在11月中期选举前,以中方大幅让步为前提达成协议,但同时也没抱太大希望。他把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交给了不可能有能力办到的罗斯。罗斯回到华盛顿后,特朗普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对他说,“我想你不要再去做谈判了,”“你已经过气了”。
  在特朗普眼里,羅斯是谈判不够给力,打仗不够彪悍。姆努钦、库德洛就不一样,一方面他们向对手展现强硬,有时还进行恫吓(与特朗普个性对接);另一方面他们也向外界彰显谈判的意愿(与特朗普的需求对接)。2018年6月加拿大G7峰会上,特朗普因贸易保护主义遭到围攻,“解围”的是姆努钦。他说特朗普想要的是各方都“零关税、零补贴、零非关税壁垒”,这把准了特朗普“公平贸易”的脉。坚持不谈判、自绝于世界,不可能让美国再次伟大。
  为了维持谈的局面,姆努钦、库德洛与主战派发生过多次争吵。2018年5月初中美第一轮贸易谈判期间,姆努钦与纳瓦罗在北京相互“咆哮”。最近的争吵出现在纳瓦罗与库德洛之间。眼看中美第四轮贸易谈判就要开始了,纳瓦罗不淡定了,在媒体上公开放话,“做决定的是特朗普总统,不是华尔街”,并批评华尔街那些主张与中国接触的、不拿薪水的编外外交人士试图影响总统(实际上也暗批姆努钦)。库德洛回应称,纳瓦罗的话只代表他个人,不代表总统。

政策走向


  “宫廷内斗”是特朗普政府贸易谈判的一个显性特征。但在这个过程中,外界看不到特朗普本人明确支持或反对哪一方。从美国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截至目前特朗普只批评过罗斯,那也不是因为立场问题(罗斯也没有表现出立场),而是因为能力问题。2018年4月制裁中兴事件,是由罗斯操作的,后来在5月中旬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前,被特朗普用推特叫停。这也是经济班底中某一位主导的贸易政策行为,被特朗普亲自干预的唯一案例。
为了维持谈的局面,姆努钦、库德洛与主战派发生过多次争吵。最近的争吵出现在纳瓦罗与库德洛之间。

  不过,特朗普不可预测的套路还是有迹可循的。2017年4月提出重谈《北美自贸协定》后,起初特朗普把谈判交给罗斯,毫无进展后又转交给更强势的莱特希泽。莱特希泽以凌厉攻势、分而治之让墨西哥屈服,但加拿大仍不妥协。绝不让步的莱特希泽得到了纳瓦罗的后援,后者公开骂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应该下地狱。这时,因“通俄门”久居幕后的库什纳出场了。正是由于库什纳与特鲁多的直接沟通,美加谈判才出现了转机,并最终达成了协议。
  2017年4月中美首脑海湖庄园会晤,纳瓦罗起初没有出现在出席名单上,也是库什纳在发挥作用。那次峰会的美方操盘手,正是库什纳。如果特朗普想营造乐观气氛,就会让纳瓦罗靠边站;如果想持续施压,他会把纳瓦罗留在谈判桌上。当然,如果想严肃谈判,主谈派姆努钦和库德洛就会走向前台。但不容忽视的是,未来的贸易谈判,无论莱特希泽是否出席,“莱特希泽策略”都不会缺席。
  2011年4月28日,特朗普在拉斯维加斯发表了一次公开演讲。他批评美国的政治人物都是蠢货,他们的贸易政策导致美国出现巨额逆差,自由贸易理念根本上是错的。同年5月9日,莱特希泽在《华盛顿时报》上发表了题为“特朗普不是自由贸易主义者”的文章。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莱特希泽与特朗普出现了“心灵碰撞”。他向来主张,贸易只是实现美国主导权的手段,必要时可以选择摧毁现有贸易体系。
  莱特希泽经验丰富且政策连贯,让经济班底其他成员相形见绌。这样一来,如今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凸显出“莱特希泽色彩”,就不令人奇怪了。不过,无论从策略还是结果上看,特朗普的贸易愿景,都不太可能是莱特希泽个人抱负的精确复制版。不然,特朗普不会在莱特希泽“搞不定”加拿大时,派自己的女婿库什纳出场。可以想见,这样的情况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
  没人知道特朗普想要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从他的不可预测中寻找蛛丝马迹才是上策。如果轻易忽略其经济班底中某个人的政策言行,可能会造成误判。同样,把这些人中某个人的立场等同于特朗普的核心策略,也会造成误判。征税、减赤、扩大出口、监管投资、吸引投资等,这些都是特朗普的诉求。别指望他的贸易观出现根本性改变,但可以通过谈判影响他政策偏好的优先排序。
其他文献
提起悉尼,人们自然想到悉尼歌剧院;提起伦敦,自然想到皇家大剧院;提起巴黎,就想到了巴黎大歌剧院;提起纽约,则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现在提及广州,很多人也会想到广州大剧院。  一座伟大的剧院,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改变城市的气质,引领城市的文化。从2010年广州大剧院制作的开幕歌剧瓦伦西亚歌剧院版《图兰朵》,到《托斯卡》《蝴蝶夫人》《茶花女》《卡门》《魔笛》五部经典歌剧剧目,再到今年作为广州艺术节
钱庄1990年生,浙江台州人,北京大学社会学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临床精神卫生硕士,KnowYourself的创始人和CEO,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会员。  钱庄是国内目前最受关注的泛心理学自媒体和线上社区KnowYourself的创始人。  她生于1990年,曾一直自认是个做学术的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精神卫生专业念完硕士后,她一度准备申请博士,但是既然选擇了创业,那
1968年,美国一位学者写了本名叫《人口爆炸》的畅销书,发出人口增速赶不上粮食增速的警告,仅仅30多年后,美国人口学会主席就在2003年美国人口学年会的演讲中惊呼:“低生育率是不是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危机?”  这个变化似乎也可套用在中国身上。从上世纪70年代每个母亲约生育6个孩子,到如今的1.5个孩子,中国“低生育率”已在悄无声息间走过了20多年历程。然而,在中国人口的基本问题上,社会各界的共
在政治上,失败的政变是埃尔多安之福。他在尚未确定能拨乱反正时说,“这场起义是来自上帝的礼物,因为这将是清洗我们的军队的理由。”如今,政变已经失败,他将拥有政治筹码实现他早有企图的宪法修订,强化总统权力,将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军事政变—不管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土耳其一个可预见的模式。被士兵认为与凯末尔的世俗土耳其愿景南辕北辙的政治集团—通常是伊斯兰教徒—权力越来越大。紧张局面出现,通常伴随着街头
颁奖词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刘亚东一直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是舆论场上敢于说真话的人。他强调中国科学技术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批评“新四大发明”和“全面赶超”等说法,并且认为“弯道超车”是伪命题,指出浮躁和浮夸是中国科技界流行的瘟疫。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提醒中国人要谦卑、不要忘乎所以,这样的持续发声无疑是有益的。  “哩格愣”是北京俚语,意指玩小聪明、耍滑头、不说实话。  刘亚东曾用微信公
10月31日,中韩同时发布消息,称两国外交部门就朝核问题、“萨德”问题与中韩关系进行了沟通,认为加强两国交流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同意推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这被外界解读为中韩关系“破冰”的信号。  中韩关系因“萨德”跌入低谷,如今能实现“破冰”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中方公布的消息中提到,“双方商定通过两军渠道,就中方关切的‘萨德’有关问题进行沟通”。从技术层面说,这是“破冰
每年庞大的股权质押市值,源自上市公司大股东对资金的无限渴求以及自我膨胀的欲望。长期以来,舆论场对这个行为的质疑从不间断。  质押融资的钱去了哪里?此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频频拉响“爆仓”警报,乱象环生的股权质押就像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把“悬顶之剑”。  “风险”已然显现,如何防控于未然则成为整顿的重点。2017年9月8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发文表示,为进一步聚焦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服务实体经济定位,
英《经济学人》5月11日  中国城市的代言人中,很少人能够做到像李达康那样“圈粉”无数。这位做派耿直、性格直爽的京州市委书记最近谈到,“我们要的是现代化的GDP,是没有污染的GDP。”在过去一个多月,数以百万的人们都在关注他是如何实现他关于GDP的承诺。人们在手机上分享着这位有着深邃大眼、具有亲和力笑容的男人的照片,引用他说过的经典语录,并乐此不疲。甚至人们还为他量身定制了一首洗脑神曲《GDP之歌
2018年6月10日,清华自主招生考试开考,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红庙校区考点,考生们排队等候进场。  2018年6月10日至22日,自主招生考试在全国90所试点高校楼举行。通过初审的学生们刚走出高考的战场,又奔赴到自主招生考试的前线。在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竞争中,自主招生考试无疑是为考生们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而对于高考中失利的考生们来说,这也是他们的复活赛。  今年,全国范围内报考自主招生考试的
2017年4月10日,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背景下,居民在木制门柱附近踢足球  当今世界,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有谁?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提到“巴铁”—巴基斯坦。它拥有2亿多人口、80万平方公里土地,既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又是中国在全球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  近几年,中巴友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不断加深。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巴时正式提出“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中国承诺,将在巴投资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