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实现和谐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以此为目标,在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笔者认为,构建和谐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的“支架”
首先树立平等意识。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一员与他们交朋友,课堂上避免板起面孔说教,尤其对后进生更应多关心,多交流。教师要相信他们,以朋友的身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重建后进生应有的自信,从而使他们改变自我,提高成绩。另外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让师生都能敞开心扉,坦诚相待。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学生探讨、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不至于沦为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教学共同体。
其次树立对话意识。新课程倡导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相互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践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对话关系,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参谋和伙伴。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设置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现象,谈看法,谈行为,教师不预设标准答案,使学生在讨论中鉴别,在鉴别中导行。
再次树立合作意识。合作的师生关系是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组成的。师生合作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又是各学习小组临时客串的一员。教师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合作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师走下讲台,弯下腰来与学生说话,以平等的心态营造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形成“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各自的特长优势,调动师生合作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师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二、实施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课堂的“燃料”
和谐课堂的核心是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就好比和谐课堂运行的燃料,为其提供不竭的活力源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组织、帮助、激励、引导、促进、服务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师共享经验,获得最佳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理念为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分享彼此的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围绕教材提供的话题、设置的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使我们的德育真正无痕。例如,我在讲授《我爱我家》时,课前我让每位学生都带来自己的一张家庭生活照,首先在同学之间欣赏,然后在课堂上请照片的主人给大家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规定每人限时三分钟,由于学生对照片都很熟悉,因此讲起故事来充满情趣,带着自豪。说到高兴处兴致勃勃,讲到伤心处热泪盈眶,完全是真情流露。道德认识自然内化为道德行为,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学生在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实行动态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营造和谐课堂的“燃料加注器”
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主导着和谐课堂的顺利运行,犹如一台强力的燃料加注器。课堂上,教师要从不同角度,拓宽评价内容,丰富评价形式,增加教学评价的主体,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行为观察、道德情景测验、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完成家庭道德功课、书面的描述性评语等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应自己的方式接受教学评价,或者进行自我评价。如在学习《做诚信的人》时,我设计了精准的道德情景让学生进行道德讨论与判断。这是一次教师真实触摸学生心灵,对学生道德学习、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全程教学评价。同时这种测试也避免了学生生搬教学条文,乱贴标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对这个问题的判断、讨论和解决完全可以作为以后处理类似问题的预案,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热情倍增,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评价,在评价中学生体验到一份责任、一份成功。
总之,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架”,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作为“内部燃料”,加上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这台强力的“燃料加注器”,我们精心营造的和谐课堂犹如一枚蓄势待发的火箭,在师生的共同操作下跃然升起,翱翔太空,令人神往。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的“支架”
首先树立平等意识。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一员与他们交朋友,课堂上避免板起面孔说教,尤其对后进生更应多关心,多交流。教师要相信他们,以朋友的身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重建后进生应有的自信,从而使他们改变自我,提高成绩。另外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让师生都能敞开心扉,坦诚相待。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学生探讨、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不至于沦为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教学共同体。
其次树立对话意识。新课程倡导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相互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践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对话关系,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参谋和伙伴。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设置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现象,谈看法,谈行为,教师不预设标准答案,使学生在讨论中鉴别,在鉴别中导行。
再次树立合作意识。合作的师生关系是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组成的。师生合作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又是各学习小组临时客串的一员。教师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合作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师走下讲台,弯下腰来与学生说话,以平等的心态营造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形成“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各自的特长优势,调动师生合作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师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二、实施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课堂的“燃料”
和谐课堂的核心是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就好比和谐课堂运行的燃料,为其提供不竭的活力源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组织、帮助、激励、引导、促进、服务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师共享经验,获得最佳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理念为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分享彼此的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围绕教材提供的话题、设置的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使我们的德育真正无痕。例如,我在讲授《我爱我家》时,课前我让每位学生都带来自己的一张家庭生活照,首先在同学之间欣赏,然后在课堂上请照片的主人给大家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规定每人限时三分钟,由于学生对照片都很熟悉,因此讲起故事来充满情趣,带着自豪。说到高兴处兴致勃勃,讲到伤心处热泪盈眶,完全是真情流露。道德认识自然内化为道德行为,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学生在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实行动态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营造和谐课堂的“燃料加注器”
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主导着和谐课堂的顺利运行,犹如一台强力的燃料加注器。课堂上,教师要从不同角度,拓宽评价内容,丰富评价形式,增加教学评价的主体,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行为观察、道德情景测验、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完成家庭道德功课、书面的描述性评语等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应自己的方式接受教学评价,或者进行自我评价。如在学习《做诚信的人》时,我设计了精准的道德情景让学生进行道德讨论与判断。这是一次教师真实触摸学生心灵,对学生道德学习、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全程教学评价。同时这种测试也避免了学生生搬教学条文,乱贴标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对这个问题的判断、讨论和解决完全可以作为以后处理类似问题的预案,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热情倍增,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评价,在评价中学生体验到一份责任、一份成功。
总之,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架”,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作为“内部燃料”,加上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这台强力的“燃料加注器”,我们精心营造的和谐课堂犹如一枚蓄势待发的火箭,在师生的共同操作下跃然升起,翱翔太空,令人神往。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