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即兴“问”诗的探索研究成果报告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与缘起
  现象一:《诗经》《唐诗三百首》……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但是,现在呢?还有几个人写诗呢?中国现代诗在顾城、海子、舒婷、金波以后还有谁呢?
  现象二:我給学生讲故事,结果学生大喊:“老师,桌子是不会说话的!”这可是童话啊!这是想象啊!可是,学生想象不出来!
  以上的这些,都是我在一年又一年教学中一次又一次遇见的现象。
  我们的文化不能得到传承,我们的经典文学却沦为了应付考试的工具。我们的孩子被电子产品所包围,他们被各类辅导班所包围。我们生活的四季轮换、鸟鸣虫啾不再撩动孩子的心弦了。
  而我们生活的就是一首首诗啊!
  我们把身边最美的都丢弃啦!
  于是,我决定带领孩子们接近诗、亲近诗、创作诗!
  二、理念与设想
  对“即兴”的理解和设定:
  (一)变教师教授诗歌为自悟学习
  对学生学习诗歌不求统一进度、不强求统一作品。能创作诗歌就创作;不能创作就学会赏析;不会用文字创作就用绘画描绘。尊重每个孩子的特征,给他们寻找最适合他们的学习途径,竭尽所能地保持孩子的童真思想与原创语言。
  (二)变刻意学习诗歌为即兴创作
  随时讲诗、随时读诗、随时创作,不拘泥于形式。每一个诗人都是饱含情感后迸发,每一首经典都是情感触动后的杰作。所以,让学生成为“小李白”就不能刻意要求,不能让诗歌创作成为硬性要求,不能成为必须完成的课业负担。而是促使学生“诗兴大发”,让学生思维真正自由起来,自然而然地吟诗诵句。
  (三)变“快”为“慢”为诗情本性
  实践活动从设计的初心就不追求快速见成效,不刻意强求、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准则。让优美的文字和有温度的作品、有思想的文学慢慢滋养学生,不追求完美、不追求快速出成果。让“诗情画意”还原赏心悦目、怡然自得的本性。
  对“问”的理解和界定:
  (一)问诗歌:寻找优秀诗歌赏析,提升品位、鉴赏能力
  向学生推荐了金子美玲、金波、泰戈尔的诗集。于是,我们从金子美玲的《向着光明那方》开始阅读,开始模仿创作。我们开始诗歌朗诵会、品读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谈他们对诗歌进行赏析。让学生浸泡在古今中外优秀的诗集中,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意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品味自然提高。
  (二)问学生:寻找个性诗歌创作,增强想象、创新能力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爱好与厌恶。我们在面对孩子时只引导而不要求,只促进而不强制。例如,我们班有个特殊的孩子,她思维极其活跃,但是有书写障碍。她经常闪现出具有灵性的诗句,如果要求她写出来,她一个字都不会写。所以,对她的情况,我就允许她使用手机语音功能,把她的诗歌用语音的方式录下来,帮助孩子解决实际的困难,让孩子轻松自由地、毫无负担地尽情创作。
  (三)问诗人:追寻诗人思想轨迹,拓宽格局、思辨能力
  学习不局限国度。我们从日本诗人金子美玲开始,到印度的泰戈尔,再回到中国的李白、杜甫、苏轼……东西方诗歌横向比较学习,学习不局限时间。我们从现代诗入门,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现在回归到中国的古诗:《诗经》、唐诗、宋词……古今诗歌的比较学习。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完成了读诗—悟诗—写诗—问诗的完整诗歌学习过程。学生形成了一个“古、今、中、外”立体的、全方位的诗歌体系。对学生的文化视野、思想格局的拓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探索与实践
  (一)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开始,不紧不慢
  从时间上提供训练的保障。一是专门抽出课时进行想象力的培养。二是每节课都留出5~10分钟的想象力训练实践。
  书本不是书本,是一座座高山。铅笔不是铅笔,是一根根枪支。风是叹气,太阳雨是太阳公公的一把汗水……渐渐地,孩子们的思维不再僵化,他们的世界开始千变万化了。
  (二)从激发孩子的兴趣入手,不慌不忙
  我每天给孩子们朗读诗歌。从金子美玲的《春天的清晨》开始,
  雀儿喳喳叫,
  天气这么好,
  呼噜噜,呼噜噜,
  我还想睡觉。
  简单的语言,质朴的情感,描绘的就是小朋友每天真实的情况。孩子没有想到诗歌可以这么写,这就是他们天天说的话啊!这样有效减轻了孩子们对诗歌的恐惧感,孩子们对于诗歌创作不再觉得高深莫测,不再觉得那是古代人的事。
  (三)从生活寻找创作的灵感,不急不躁
  写什么呢?一直都是学生创作的难题。于是我打破常规,带着全班孩子到操场上课,我们坐在树下读书,我们一起趴在地上观察小草,我们一起对毛毛虫尖叫……
  这些一个个美好的片段都成了孩子们创作素材。渐渐地孩子会捕捉生活的闪亮点了。一个字、一个词开始有了诗的韵味,一句一首开始有了诗的雏形。
  这些创作都不是刻意为之的,都是孩子们真情的自然流露,都是孩子的即兴创作。诗歌成了记录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相机。
  四、成果与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即兴“问”诗的探索研究为学生提供了“读诗—悟诗—写诗—问诗”全面立体的活动设置,使其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文学创作、文学探讨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能根据自身特点在活动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点,让自己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语文即兴“问”诗的探索研究活动作为教育体系中最小单位(班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着理念先进、设计贴近学生、活动设置简单操作性强、活动效果显著的优点。
  这个活动还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诗意的生活应该伴随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会继续“问诗”之路,继续探索诗歌之道!
其他文献
<正>一、左右尊卑问题之前人研究举隅"左"与"右"的基本意义本是指方位,它是根据人所处的位置为中心而确定的,因此左与右的位置是相对而言的。但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人们却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初步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运动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2例(高血压病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
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但其效果受到移植干细胞存活率、分化率以及靶向性等因素影响.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不仅能有效介导细胞
目的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查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57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24例术前4—6h在乳腺肿块周边皮下四点分别注射超声造影剂,标记检出的前哨淋巴
近年来,全国及浙江高考卷作文题都十分重视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而学生论述文最大问题是思维品质的欠缺。尝试进行强化思维品质的论述文教学,着力指导学生关注现实提升思想、
摘 要: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写作来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对如何开展二年级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思考,主要从“素材积累”“思维想象”“真情实感”以及“人性评价”等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提出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  在小学的写作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由性以及创新性,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应当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方法对69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检查,常规超声观察淋巴结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