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大学治理体系由一个核心(立德树人)、一个统领(党的领导)、三个协同支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协力抓手(行政、学术、民主)组成。大学治理能力建设有三条实现路径,即合理配置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联动提升教学治理力、科研治理力和社会服务力,多个向度耦合形成大学人才培养合力。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百年不平凡的传播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相互贯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丰富滋养与思想助力。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在马列经典文本译介、研究与现实关注的结合中焕发经典著作的时代魅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了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并将其凝聚为变革中国实践的推动力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两个向度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书写了世界社会主
政党活动本质上就是塑造形象的活动,同时政党形象是一个动态的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应有所调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根据时代的发展先后展现出革命的领导者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者形象和中国梦的领航者形象,并相继成功完成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究其根本,这一形象变迁历程所蕴含的一个基本经验,即中国共产党通过不同途径和手段渐次提升了自身形象的表达力、影响力、说服力、号召力和传播力,最终带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生命力的增强。
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发展实践中锻造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在生成与传承的过程中均具有内在的育人属性。但是,现代生存方式的转变、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化传播媒介的变化给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主义高校担负着以红色文化育人的神圣使命。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丰富育人载体、构建育人格局、打造育人高地,以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形成制度化的教育机制,这是我们党多年教育经验的总结,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发展目标不断提升,经历了建国、兴国、富国到强国的历程,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主题一直没变,而且机制越来越健全、制度越来越完善。
建设新时代高素质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有利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和使命感。但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少数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师资的配备、选聘、考核与评价存在一定的机制障碍,学科建设和培训机制不够健全、教学学术共同体建设效果不佳,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师资的配备、选聘、考核与评价体制机制,深化学科建设、培训机制建设和教学学术共同体建设,并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