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新课标对物理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以激发学生求知欲、联系生活实际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逐步开展。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不断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实验教学最能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致,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更要注重实验教学带来的启发作用,多方向地积极探寻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兴趣 实验 物理 抽象
实验是能够验证知识理论的基本手段,是能够得出和检验正确物理结论的重要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渴求,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一、实验教学的含义
“实验教学”就是利用烧杯、砝码、酒精灯等这样的物理实验设备,按照预先制定好的实验步骤进行物理现象与过程的展现。这种教学方法常被用在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当中,例如自然、化学、物理等学科。从多年的教育实践当中获知,实验教学法应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现象与发生过程的求知欲望、对于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知识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大有裨益。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摆脱传统单一讲授教材知识点的呆板教学模式,积极探寻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中应用实验教学,以提高“教”与“学”双方面的质量。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途径
1.找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进行教学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较为基础,如果结合有效的实验教学,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素材的选择上下功夫,尽量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被学生所熟知的实验来进行物理教学知识的导入。例如,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熟知的小实验来导入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原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常用的刻度钢尺借来,一端搭在讲桌上用手压住,另一端空悬,教师的另一只手拨动空悬部分的钢尺,让同学们感受声音的产生。另外,还可以利用音叉震动接触水面后,让同学们观察激起的水花,观察不同振幅带来的水花强弱。这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小实验都能够让学生理解声音的振动产生原理与传播过程。
2.在实验中加强师生互动不断总结物理规律
实验不是单一的教师操作,学生观察,这样的实验方式会削弱实验教学的启发作用。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或者通过边实验边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授《物态的变化》课程时,教师通过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的实验时,可以每隔5分钟换一位同学用温度计自己测量水温,并记录和绘制温度曲线,观察与记录水的沸点。在学生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那么,同学们测到的水的沸点究竟是多少度呢?水的沸点为什么不是100摄氏度呢?”通过提问与回答,讲授该实验中水的沸点不是100摄氏度的原因,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选取趣味性高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会感到好奇,容易激发他们的探索与继续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应用趣味性较高的物理实验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光的现象》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例如光在彩色玻璃中的折射、在平面镜中的折射、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等实验,让学生观察有趣的折射效果。在讲《浮力》时通过在水面放入各类不同密度的纸船、砝码、木块儿等让学生感受各类物体的浮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三、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验安全
实验虽然能够有效地引导教学,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实验安全。实验前对于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与正确使用方法一定要讲授给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有不当的操作或危险操作要及时纠正和制止,保障实验教学的安全。例如,在液体的沸腾以及明火加热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验安全,不要让学生被溅出的液体烫伤,不要被明火烧伤等。
2.注意实验课时的安排
实验能够带来课堂的趣味性,但教师也要注意实验课时的安排要恰当,不要过多,不要忽略主要物理课程的讲授,切勿喧宾夺主。在课程开始前要充分做好教学计划,备课过程要对实验时间有准确的估计。
3.注意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
教师是进行实验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一定要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会去模仿教师的操作,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引导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与实验步骤的掌握,对于物理知识理论才能进行循序渐进的良性探究。
结语
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必修科目,其知识与理论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引用实验教学更能真切、有趣地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成效显著,值得广大一线教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伟.初中物理教科书经典教学实验介评[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
[2]朱文军,陆海鲲.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M].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
[3]廖伯琴.初中物理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张宝新.浅谈数字化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16):55-56.
[5]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兴趣 实验 物理 抽象
实验是能够验证知识理论的基本手段,是能够得出和检验正确物理结论的重要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渴求,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一、实验教学的含义
“实验教学”就是利用烧杯、砝码、酒精灯等这样的物理实验设备,按照预先制定好的实验步骤进行物理现象与过程的展现。这种教学方法常被用在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当中,例如自然、化学、物理等学科。从多年的教育实践当中获知,实验教学法应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现象与发生过程的求知欲望、对于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知识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大有裨益。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摆脱传统单一讲授教材知识点的呆板教学模式,积极探寻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中应用实验教学,以提高“教”与“学”双方面的质量。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途径
1.找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进行教学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较为基础,如果结合有效的实验教学,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素材的选择上下功夫,尽量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被学生所熟知的实验来进行物理教学知识的导入。例如,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熟知的小实验来导入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原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常用的刻度钢尺借来,一端搭在讲桌上用手压住,另一端空悬,教师的另一只手拨动空悬部分的钢尺,让同学们感受声音的产生。另外,还可以利用音叉震动接触水面后,让同学们观察激起的水花,观察不同振幅带来的水花强弱。这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小实验都能够让学生理解声音的振动产生原理与传播过程。
2.在实验中加强师生互动不断总结物理规律
实验不是单一的教师操作,学生观察,这样的实验方式会削弱实验教学的启发作用。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或者通过边实验边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授《物态的变化》课程时,教师通过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的实验时,可以每隔5分钟换一位同学用温度计自己测量水温,并记录和绘制温度曲线,观察与记录水的沸点。在学生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那么,同学们测到的水的沸点究竟是多少度呢?水的沸点为什么不是100摄氏度呢?”通过提问与回答,讲授该实验中水的沸点不是100摄氏度的原因,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选取趣味性高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会感到好奇,容易激发他们的探索与继续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应用趣味性较高的物理实验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光的现象》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例如光在彩色玻璃中的折射、在平面镜中的折射、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等实验,让学生观察有趣的折射效果。在讲《浮力》时通过在水面放入各类不同密度的纸船、砝码、木块儿等让学生感受各类物体的浮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三、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验安全
实验虽然能够有效地引导教学,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实验安全。实验前对于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与正确使用方法一定要讲授给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有不当的操作或危险操作要及时纠正和制止,保障实验教学的安全。例如,在液体的沸腾以及明火加热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验安全,不要让学生被溅出的液体烫伤,不要被明火烧伤等。
2.注意实验课时的安排
实验能够带来课堂的趣味性,但教师也要注意实验课时的安排要恰当,不要过多,不要忽略主要物理课程的讲授,切勿喧宾夺主。在课程开始前要充分做好教学计划,备课过程要对实验时间有准确的估计。
3.注意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
教师是进行实验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一定要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会去模仿教师的操作,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引导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与实验步骤的掌握,对于物理知识理论才能进行循序渐进的良性探究。
结语
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必修科目,其知识与理论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引用实验教学更能真切、有趣地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成效显著,值得广大一线教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伟.初中物理教科书经典教学实验介评[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
[2]朱文军,陆海鲲.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M].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
[3]廖伯琴.初中物理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张宝新.浅谈数字化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16):55-56.
[5]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