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潭高新区在其28年的发展历程中,打造了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国家级高新区、千亿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转型升级示范园区……这些金字招牌,既是过去的荣誉,更是发展新的起点。2020年9月,3D打印精准医疗(湘潭)研究院项目落户湘潭高新区,将建设湖南省至今唯一、辐射中南五省的高标准综合型3D打印精准医疗研究院。2020年12月,湘潭环球港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式落户湘潭高新区,将成为湘潭又一城市新名片和商业新地标。今年1月4日,湘潭高新区与腾讯签约,共同建设中部地区首个腾讯云启创新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基于小程序产业生态为主的创新中心。
蓄势待发:打造发展新平台
湘潭是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在湘潭投入6.56亿元,相继新建和扩建了湘潭电机厂、湘潭锰矿、湘潭电厂、江南机器厂、湘潭电缆厂、湘潭钢铁公司、江麓机械厂等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奠定了湘潭雄厚的工业基础,机电、钢材、军工、有色金属等企业产品享誉国内外,第一台5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第一台300吨电动轮自卸车、第一辆城市轻轨车等1000多个“中国第一”在这里诞生。
1992年,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2002年7月,辖内湘电集团的主业部分湘电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湘潭第一家上市企业。从一穷二白到“中国机电摇篮”,再到中部地区重要工业城市,经过70年的奋斗,湘潭工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正蓄势待发、阔步前行。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湘潭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跻身千亿园区。2016年,湘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湘潭高新区打造成为湘潭智造谷核心区。2017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重点打造长沙“创新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智造谷”铿锵落地,正式成为湖南省级发展战略。
湘潭高新区以“打造智造谷、建设自创区”为目标,聚焦科技引领,立足“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挖掘产业发展潜力、释放产业发展活力、引爆产业发展动力,加速“智造谷”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实现入驻企业1789家,其中上市企业5家,工业规模企业187家,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等国家级“金字招牌”16块,成为长株潭地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综合排名第6位,创新发展指数晋升全省园区第4位,连续6年入围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
“两主一特”:构筑发展新格局
湘潭高新区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两主一特”重点产业,着力构筑“智造谷”产业发展新格局。
湖南西交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是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家专业从事3D打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高科技企业,是卢秉恒院士湘潭工作站的唯一运营主体。公司积极参与推进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转化院士工作站的技术成果,把快速制造技术作为创新途径和手段,充分发挥湘潭的区域平台优势,推动湖南省及湘潭市的企业转型升级。總经理谭振国告诉记者:“公司现在正在推广3D打印+医疗方面的应用,这项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使医疗方式已经从经验医疗过渡到了精准医疗,准备2021年纳入医保。目前这项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位置。此外,在国家战略层面,这项技术还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在教育、文创、旅游、建筑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湖南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一家专注于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特种机器人在核电、电网、市政、矿井、智慧农业、核探测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产品多项关键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公司副总经理杨正良向记者介绍说:“高效是智能机器人的显著特点之一,通常其工作效率是人工作业的10倍以上。目前,公司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成型的特种机器人产品,可定制化设计。有了智能机器人,像到水下的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如清理核电站冷源水闸门附着海生物等,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目前,公司生产的智能机器人已在多个核电站应用。”
行进、转身、抬头、喷雾……两台防疫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下,正在对湘潭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喷雾消毒。这是2020年3月,由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两台防疫机器人在湘潭市中心医院用于疫情防治作业时的场景。湖南千智董事长张武介绍说:“这两台防疫机器人自带喷雾装置,可向目标喷洒消毒液,喷雾系统采用压流并借助风力二次雾化作业,雾化效果更好,液滴附着率高,药液利用率高,满载50升消毒液可覆盖近万平方米,可广泛用于医院、车站、码头、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代替工作人员进入易感染危险区域和狭窄通道进行防疫作业。”
京东(湘潭)电商产业园于2018年12月开园,重点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电商产业园、产业创新中心、互联网+示范中心”等板块,促进产业上云转型和云上产业聚集,助力城市打造新引擎、发展新经济。曾在苏州发展的汤为国辞去在苏州的工作,来到湘潭注册了湘潭飞迈生物科技公司,专门做起了以山茶油为主要卖点的婴幼儿润肤产品。2019年3月,在京东平台正式上线后,每天都有上千元的销售额。汤为国说:“京东每个月都有两到三次的线上培训,讲授线上如何运营的方法。”
京东(湘潭)电商产业园不仅孵化出了像飞迈生物科技这样的电商企业,同时也推动着湘潭市传统行业上云转型。毛家食品是湘潭市一家老字号企业,从2012年开始谋求转型,但是成效一直不太理想。电商负责人戴静平坦言:“企业虽然认识到了线上的无限商机,但苦于销售策略和食品线上销售经验不足,转型发展遇到了瓶颈。”在2018年受到邀请后,他们第一时间入驻了京东湘潭电商产业园,租用了100多平方米的写字间,享受到了产业园的各项优惠政策,每月缴纳的费用只要几百元,还得到了京东专业人员的辅导,目前公司电商平台的营业额每天都在上升。京东云公共业务副总裁李永明表示:“下一步,产业园将继续在要素整合创新上做文章,推动‘互联网+示范中心’等的建设,让更多本地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品牌打造和数据驱动,使整个城市在数字发展中后来居上,跨越发展。” 截至目前,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103家,创新中心入孵企业21家,同时引入6家专业服务商为入驻企业提供集电商入驻、政策咨询、上云对接等一站式专业化服务。
优质环境:激活发展新引擎
湘潭高新区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优质的环境。近年来,为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湘潭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
——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链条。完善人才政策和配套服务设施,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双管齐下。积极转变人才引进思维,把人才吸引从主要依靠福利待遇转向依靠创业环境和创业团队建设上来,搭建一个开放的创业项目交流和团队建设平台,为创业项目发展积极引入互补性创新人才;建立创业社区、人才公寓、专家流动工作站等,选择在北京、上海等高校云集,信息、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集中的地区,设立跨区域的异地孵化器,缓解人才引进难问题;支持企业以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以及项目收益分成的方式对科技服务人才予以股权和分红激励,对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予以重奖;建设人才服务平台,畅通人才引进渠道。
——搭建产业高端创新平台。依托湘潭产业创新研究院、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院士创新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试验室等机构的联系;整合现有的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要素核心聚集区,通过打造科创资源核心平台,建立技术资源连接通道,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提升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此外,还新建一批产业研发平台,完善产业孵化平台,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放合作平台。
——构建创业创新崭新生态。通过“名城+名校”的模式,引进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借力借势借智,创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目前,该平台对接项目200余个,签约孵化时变通讯、铝镁空氣电池等28个产业项目,引进王浩院士等8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改变了湘潭高新区项目资源短缺的局面,孵化器标准厂房入住率由一年前的75%提高到现在的89%。通过“校创+海创”,借势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这一平台,紧扣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深圳等地的创新创业资源开展对接,搭建以清华大学校本部、力合旗下九大科技园区、深圳力合星空在全国范围运营的众创空间等为载体的“人才项目搜采驿站”,大力吸引“校创”人才和项目;同时还通过“基金+基地”,借智拓展“双创”服务。改革基金运作机制和基地的管理模式,引导设立的基金交由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进行市场化管理运作。
——提质服务培育市场主体。按照“有求必应,无求必问”原则,实施“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的“三全一保”服务措施,开展精准服务企业、精准服务人才、精准服务项目、精准服务群众。加速推进“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157项行政审批只需跑一趟。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集群制注册,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注册了5个集群,托管市场主体达65家。2020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935户,同比增长19.72%。借鉴北上广深等地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办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推进服务企业“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落实“一厅办、马上办、网上办”,构建优良的园区发展和服务环境;继续深化四个精准“一对一”服务,严格推行联点领导走访制、定期讲评制、问题交办制,进一步提高问题解决率。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湘潭高新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升级,在主体优势中积蓄力量,在交流合作中砥砺前行。期待在未来,“智造谷”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与精彩蝶变。
蓄势待发:打造发展新平台
湘潭是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在湘潭投入6.56亿元,相继新建和扩建了湘潭电机厂、湘潭锰矿、湘潭电厂、江南机器厂、湘潭电缆厂、湘潭钢铁公司、江麓机械厂等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奠定了湘潭雄厚的工业基础,机电、钢材、军工、有色金属等企业产品享誉国内外,第一台5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第一台300吨电动轮自卸车、第一辆城市轻轨车等1000多个“中国第一”在这里诞生。
1992年,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2002年7月,辖内湘电集团的主业部分湘电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湘潭第一家上市企业。从一穷二白到“中国机电摇篮”,再到中部地区重要工业城市,经过70年的奋斗,湘潭工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正蓄势待发、阔步前行。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湘潭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跻身千亿园区。2016年,湘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湘潭高新区打造成为湘潭智造谷核心区。2017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重点打造长沙“创新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智造谷”铿锵落地,正式成为湖南省级发展战略。
湘潭高新区以“打造智造谷、建设自创区”为目标,聚焦科技引领,立足“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挖掘产业发展潜力、释放产业发展活力、引爆产业发展动力,加速“智造谷”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实现入驻企业1789家,其中上市企业5家,工业规模企业187家,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等国家级“金字招牌”16块,成为长株潭地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综合排名第6位,创新发展指数晋升全省园区第4位,连续6年入围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
“两主一特”:构筑发展新格局
湘潭高新区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两主一特”重点产业,着力构筑“智造谷”产业发展新格局。
湖南西交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是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家专业从事3D打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高科技企业,是卢秉恒院士湘潭工作站的唯一运营主体。公司积极参与推进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转化院士工作站的技术成果,把快速制造技术作为创新途径和手段,充分发挥湘潭的区域平台优势,推动湖南省及湘潭市的企业转型升级。總经理谭振国告诉记者:“公司现在正在推广3D打印+医疗方面的应用,这项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使医疗方式已经从经验医疗过渡到了精准医疗,准备2021年纳入医保。目前这项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位置。此外,在国家战略层面,这项技术还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在教育、文创、旅游、建筑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湖南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一家专注于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特种机器人在核电、电网、市政、矿井、智慧农业、核探测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产品多项关键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公司副总经理杨正良向记者介绍说:“高效是智能机器人的显著特点之一,通常其工作效率是人工作业的10倍以上。目前,公司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成型的特种机器人产品,可定制化设计。有了智能机器人,像到水下的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如清理核电站冷源水闸门附着海生物等,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目前,公司生产的智能机器人已在多个核电站应用。”
行进、转身、抬头、喷雾……两台防疫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下,正在对湘潭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喷雾消毒。这是2020年3月,由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两台防疫机器人在湘潭市中心医院用于疫情防治作业时的场景。湖南千智董事长张武介绍说:“这两台防疫机器人自带喷雾装置,可向目标喷洒消毒液,喷雾系统采用压流并借助风力二次雾化作业,雾化效果更好,液滴附着率高,药液利用率高,满载50升消毒液可覆盖近万平方米,可广泛用于医院、车站、码头、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代替工作人员进入易感染危险区域和狭窄通道进行防疫作业。”
京东(湘潭)电商产业园于2018年12月开园,重点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电商产业园、产业创新中心、互联网+示范中心”等板块,促进产业上云转型和云上产业聚集,助力城市打造新引擎、发展新经济。曾在苏州发展的汤为国辞去在苏州的工作,来到湘潭注册了湘潭飞迈生物科技公司,专门做起了以山茶油为主要卖点的婴幼儿润肤产品。2019年3月,在京东平台正式上线后,每天都有上千元的销售额。汤为国说:“京东每个月都有两到三次的线上培训,讲授线上如何运营的方法。”
京东(湘潭)电商产业园不仅孵化出了像飞迈生物科技这样的电商企业,同时也推动着湘潭市传统行业上云转型。毛家食品是湘潭市一家老字号企业,从2012年开始谋求转型,但是成效一直不太理想。电商负责人戴静平坦言:“企业虽然认识到了线上的无限商机,但苦于销售策略和食品线上销售经验不足,转型发展遇到了瓶颈。”在2018年受到邀请后,他们第一时间入驻了京东湘潭电商产业园,租用了100多平方米的写字间,享受到了产业园的各项优惠政策,每月缴纳的费用只要几百元,还得到了京东专业人员的辅导,目前公司电商平台的营业额每天都在上升。京东云公共业务副总裁李永明表示:“下一步,产业园将继续在要素整合创新上做文章,推动‘互联网+示范中心’等的建设,让更多本地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品牌打造和数据驱动,使整个城市在数字发展中后来居上,跨越发展。” 截至目前,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103家,创新中心入孵企业21家,同时引入6家专业服务商为入驻企业提供集电商入驻、政策咨询、上云对接等一站式专业化服务。
优质环境:激活发展新引擎
湘潭高新区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优质的环境。近年来,为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湘潭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
——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链条。完善人才政策和配套服务设施,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双管齐下。积极转变人才引进思维,把人才吸引从主要依靠福利待遇转向依靠创业环境和创业团队建设上来,搭建一个开放的创业项目交流和团队建设平台,为创业项目发展积极引入互补性创新人才;建立创业社区、人才公寓、专家流动工作站等,选择在北京、上海等高校云集,信息、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集中的地区,设立跨区域的异地孵化器,缓解人才引进难问题;支持企业以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以及项目收益分成的方式对科技服务人才予以股权和分红激励,对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予以重奖;建设人才服务平台,畅通人才引进渠道。
——搭建产业高端创新平台。依托湘潭产业创新研究院、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院士创新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试验室等机构的联系;整合现有的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要素核心聚集区,通过打造科创资源核心平台,建立技术资源连接通道,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提升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此外,还新建一批产业研发平台,完善产业孵化平台,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放合作平台。
——构建创业创新崭新生态。通过“名城+名校”的模式,引进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借力借势借智,创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目前,该平台对接项目200余个,签约孵化时变通讯、铝镁空氣电池等28个产业项目,引进王浩院士等8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改变了湘潭高新区项目资源短缺的局面,孵化器标准厂房入住率由一年前的75%提高到现在的89%。通过“校创+海创”,借势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这一平台,紧扣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深圳等地的创新创业资源开展对接,搭建以清华大学校本部、力合旗下九大科技园区、深圳力合星空在全国范围运营的众创空间等为载体的“人才项目搜采驿站”,大力吸引“校创”人才和项目;同时还通过“基金+基地”,借智拓展“双创”服务。改革基金运作机制和基地的管理模式,引导设立的基金交由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进行市场化管理运作。
——提质服务培育市场主体。按照“有求必应,无求必问”原则,实施“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的“三全一保”服务措施,开展精准服务企业、精准服务人才、精准服务项目、精准服务群众。加速推进“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157项行政审批只需跑一趟。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集群制注册,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注册了5个集群,托管市场主体达65家。2020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935户,同比增长19.72%。借鉴北上广深等地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办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推进服务企业“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落实“一厅办、马上办、网上办”,构建优良的园区发展和服务环境;继续深化四个精准“一对一”服务,严格推行联点领导走访制、定期讲评制、问题交办制,进一步提高问题解决率。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湘潭高新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升级,在主体优势中积蓄力量,在交流合作中砥砺前行。期待在未来,“智造谷”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与精彩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