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丰富课内外生活,千方百计主动积极地发掘、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的、立体的教育大环境,把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开放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既是践行“新教育理论”创新实验,也是落实“缔造完美和谐课堂”的重要举措。近几年的课改,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再不能呈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老师和学生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校园里生活,虽然接触外界,但又是经过选择了的世界,他们所听到的声音,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声音,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从应试走上就业的教育。影响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各种新课题,如,科技人文、社会道德、环境资源、责任意识、社会公信等的自然科学和民族精神的元素,应当及时补充和吸收到新课程中来。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聆听些“窗外的声音”,增加他们科学的和人文的精神营养。还可以引导师生关心社会,形成多元的价值观,感悟生活的五彩缤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开题的基本目标
1、课题来源、信息渠道、施教对象、研究方式、解决的问题、结果收获、表达形式等都强调开放、多元和创造性;
2、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陶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会寻找信息源,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利用信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启迪智慧。
二、主要创新点和做法:
(一)让课堂开放。图书、报刊、杂志依然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学校图书馆在资料和服务能力上的限制,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就要引导师生到市图书馆、档案馆去查阅资料,寻找信息。学校与市博物馆、名人馆只有一河之隔,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师生到两馆参观学习,每次学生都带好笔记,回校后写一次观后感,收获很大。事实上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90%以上都还利用节假日到这些部门去过,有不少学生还办理了市图书馆的借阅证。通过这些活动,拓宽师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各学科教师也具有了强烈的课程开放意识,并具有自觉提升、拓宽课程的能力。在“用活教材”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经常补充和有意识地渗透与人类生活及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时,并能及时结合学校开展的“聆听窗外声音”,拓视野,挖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感受多彩世界。语文课上,举办好书推介交流活动。师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本或几本,推介给别人,自己在家中读过的好书,同学间互相置换交流,丰富读书活动,展示多彩的文化。理化生课堂,展示学生实践中学会的一项项技能,展示学生实践中完成的一件件作品,丰硕的成果展示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倾听历史”诗词朗诵会,学生通过古诗词朗诵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操。配合学期重点阅读书籍,观看相应影视作品,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其中一部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观看爱国影片、专题片等,进行影评、时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请进来,开展多元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请相关单位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会,开展讨论会、辩论会以及各种讲座。如,请公安局宣教科为师生作法律知识讲座,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请医院的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为师生作卫生常识讲座,学到了相关的卫生和健康常识。家长是一个蕴藏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或提供了帮助。这种形式,不仅使学生直接从家长处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加强了家长与子女间心灵的沟通,有助于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新型家庭关系。还可利用家长会,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家长讲课,介绍教育子女的方法,述说期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特别是让家长介绍自身的经历,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懂得创业的艰辛,树立学习的紧迫感,沟通与家长的思想感情,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学会做人,懂得奉献。
三、取得的成效:
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宽,其创造力就会有多大。多元教育,成效明显:
(一)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
(二)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实践、开放的课堂中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科学的学习方法。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组织有趣的社区、企业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主的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的实践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实践中产生,创新意识在实践中萌发。通过各项活动,学生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营造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
一、开题的基本目标
1、课题来源、信息渠道、施教对象、研究方式、解决的问题、结果收获、表达形式等都强调开放、多元和创造性;
2、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陶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会寻找信息源,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利用信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启迪智慧。
二、主要创新点和做法:
(一)让课堂开放。图书、报刊、杂志依然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学校图书馆在资料和服务能力上的限制,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就要引导师生到市图书馆、档案馆去查阅资料,寻找信息。学校与市博物馆、名人馆只有一河之隔,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师生到两馆参观学习,每次学生都带好笔记,回校后写一次观后感,收获很大。事实上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90%以上都还利用节假日到这些部门去过,有不少学生还办理了市图书馆的借阅证。通过这些活动,拓宽师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各学科教师也具有了强烈的课程开放意识,并具有自觉提升、拓宽课程的能力。在“用活教材”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经常补充和有意识地渗透与人类生活及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时,并能及时结合学校开展的“聆听窗外声音”,拓视野,挖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感受多彩世界。语文课上,举办好书推介交流活动。师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本或几本,推介给别人,自己在家中读过的好书,同学间互相置换交流,丰富读书活动,展示多彩的文化。理化生课堂,展示学生实践中学会的一项项技能,展示学生实践中完成的一件件作品,丰硕的成果展示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倾听历史”诗词朗诵会,学生通过古诗词朗诵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操。配合学期重点阅读书籍,观看相应影视作品,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其中一部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观看爱国影片、专题片等,进行影评、时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请进来,开展多元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请相关单位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会,开展讨论会、辩论会以及各种讲座。如,请公安局宣教科为师生作法律知识讲座,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请医院的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为师生作卫生常识讲座,学到了相关的卫生和健康常识。家长是一个蕴藏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或提供了帮助。这种形式,不仅使学生直接从家长处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加强了家长与子女间心灵的沟通,有助于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新型家庭关系。还可利用家长会,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家长讲课,介绍教育子女的方法,述说期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特别是让家长介绍自身的经历,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懂得创业的艰辛,树立学习的紧迫感,沟通与家长的思想感情,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学会做人,懂得奉献。
三、取得的成效:
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宽,其创造力就会有多大。多元教育,成效明显:
(一)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
(二)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实践、开放的课堂中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科学的学习方法。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组织有趣的社区、企业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主的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的实践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实践中产生,创新意识在实践中萌发。通过各项活动,学生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营造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