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不但能够积极地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的养成,使他们逐步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拓展学生想像空间,引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熟练把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有效提高。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融入情境。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伟大的悲剧》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探险遇难者的故事及图片。用生动的资料来激励学生对失败英雄的敬仰,还可展示南极的图片补充探险地点的相关地理知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探险者所遇到的艰难困苦。这样比往常的直接导入更生动、形象,不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更易读懂文章内容,感受到作者融入在其中的情感。
2、通过视频,让学生动起来。
信息技术可利用自身的声、画功能,建立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和观察,在微观世界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时,在听一听、唱一唱的环节,我们可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多媒体课件,先通过卡拉OK向戏曲名段中的名角“拜师学艺”,然后自己也“粉墨登场”拿起话筒,进入电脑中的虚幻世界,自演自唱。从而了解不同地方剧种在声腔、技法、服装、角色上的不同特点。这样学生动了起来,在赏戏,学戏,演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在鉴赏与实践中提高艺术品位,丰富了课内外生活,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戏曲的热爱,突破了本次活动目标的重、难点。
3、建立信息库,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觉得没东西可写。其实不是“没东西”,而是“没积累”,他们缺乏写作素材。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微机存储信息量大的重点,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素材库。在素材库中按照物、人、事、景、情、理不同的内容再建立不同的箱柜,然后将这些内容分类熟记于心。这样需要的时候,学生就可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去激活相应素材库中的内容,不再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了!另外,我们也可利用素材库让学生将自己学过的东西条理化。这样,他们就可通过电脑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自由地进行复习和练习了,充分地体现了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自由地进行复习和练习了,充会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要比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有趣的多,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很大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它渗透在其它学科之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工具能像信息技术这样和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语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一些无法正常进行的实验操作。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观察图形在某一侧面的变幻,增强直观感;在音乐教学中,可通过信息技术播放一些舞蹈视频,使学生模仿其准确的动作;在政治课堂上,观看辩论赛实录,学生不但掌握辩论技巧,而且可以调动其积极性。……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恰当应用,极好地渲染了教学情境,又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了所学的知识,既成功的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仅在优质课、观摩课中出现的较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还难于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差。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但现在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经常出现:1、不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信息技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2、不能正确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去胡乱应用信息技术。3、不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4、考虑各种因素不充分,导致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良现象。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教师应在利用学科 “整合”的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已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学校也应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不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
(二)学生只重“热闹”,不知“门道”。这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前应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的,并提醒学生在活动中要勤动笔,把活动中的关键信息记录下来,以便今后整理复习。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來说,“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贝蒂·科利斯《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教育情境》26期;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2001年2期;
[3]孙玉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程》(下册)。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熟练把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有效提高。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融入情境。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伟大的悲剧》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探险遇难者的故事及图片。用生动的资料来激励学生对失败英雄的敬仰,还可展示南极的图片补充探险地点的相关地理知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探险者所遇到的艰难困苦。这样比往常的直接导入更生动、形象,不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更易读懂文章内容,感受到作者融入在其中的情感。
2、通过视频,让学生动起来。
信息技术可利用自身的声、画功能,建立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和观察,在微观世界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时,在听一听、唱一唱的环节,我们可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多媒体课件,先通过卡拉OK向戏曲名段中的名角“拜师学艺”,然后自己也“粉墨登场”拿起话筒,进入电脑中的虚幻世界,自演自唱。从而了解不同地方剧种在声腔、技法、服装、角色上的不同特点。这样学生动了起来,在赏戏,学戏,演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在鉴赏与实践中提高艺术品位,丰富了课内外生活,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戏曲的热爱,突破了本次活动目标的重、难点。
3、建立信息库,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觉得没东西可写。其实不是“没东西”,而是“没积累”,他们缺乏写作素材。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微机存储信息量大的重点,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素材库。在素材库中按照物、人、事、景、情、理不同的内容再建立不同的箱柜,然后将这些内容分类熟记于心。这样需要的时候,学生就可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去激活相应素材库中的内容,不再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了!另外,我们也可利用素材库让学生将自己学过的东西条理化。这样,他们就可通过电脑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自由地进行复习和练习了,充分地体现了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自由地进行复习和练习了,充会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要比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有趣的多,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很大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它渗透在其它学科之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工具能像信息技术这样和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语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一些无法正常进行的实验操作。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观察图形在某一侧面的变幻,增强直观感;在音乐教学中,可通过信息技术播放一些舞蹈视频,使学生模仿其准确的动作;在政治课堂上,观看辩论赛实录,学生不但掌握辩论技巧,而且可以调动其积极性。……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恰当应用,极好地渲染了教学情境,又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了所学的知识,既成功的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仅在优质课、观摩课中出现的较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还难于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差。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但现在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经常出现:1、不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信息技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2、不能正确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去胡乱应用信息技术。3、不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4、考虑各种因素不充分,导致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良现象。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教师应在利用学科 “整合”的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已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学校也应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不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
(二)学生只重“热闹”,不知“门道”。这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前应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的,并提醒学生在活动中要勤动笔,把活动中的关键信息记录下来,以便今后整理复习。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來说,“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贝蒂·科利斯《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教育情境》26期;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2001年2期;
[3]孙玉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程》(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