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合理运用“主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从四个方面做尝试,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主体式教学模式;幼师专业;声乐课
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立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高涨的学习兴趣和情绪是上好一堂声乐课的良好开端。当每次新课开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学唱新歌时,有一节课讲《又唱浏阳河》,我举的例子是通俗版本范唱。首先学生们对流行音乐是相当感兴趣的,其次有部分学生从业余文化生活中获取的知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练习。通过这样教学,,学生们学到了不少知识,不但知道了什么是通俗唱法,美声风格唱法等,学习和掌握了这些唱法风格以及基本形式和规律,更了解到这些看似普通的歌唱中竟然有如此的奥妙,不同的唱法风格可以表达出歌唱者不同的思想情感,从而举一反三,学生在欣赏一些名家演唱的过程中也就能体会到歌唱者表情达意的巧妙之处。
除内容的选择之外,课堂的气氛营造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调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比如学唱《孤独的牧羊人》,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电影《音乐之声》,学生们看到电影中欧洲美丽的风土人情,还被配上了动听的音乐,激情视觉和美妙的旋律使得他们都很兴奋。课堂一开始,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了。
在《孤独的牧羊人》一课教学中,为了避免单一的教与学,我还提议进行混声合唱。请学生自愿组成两组,每组8人,另外请一个学生做指挥,两组之间相互竞争,体会专业合唱团的创作过程,使学生得到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奠定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有的教材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单一的传授知识。但是如果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设立合理的教学环节,适当补充新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在学唱《伊犁河的月夜》的时候,我简单介绍了声音形象是歌唱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然后我不局限在单纯的书本作品欣赏,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声音形象的情感表达,为了把学生的目光投向生活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我还提出让他们分组搜集伊犁河风景图片和当地风俗人文。经过小组的讨论,同学们决定因地制宜,用自己的肢体来或舞蹈动作表现出自己的创意,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本土人,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活动中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思想像开闸之水,创意作品形式多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伊犁河的月夜》中讲到人物情感设计,单纯的靠讲解和欣赏图片是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的。我尝试着给他们提供了不同故事情节,让他们根据已有的剧本,去认真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自己动手设计。这些看似简单的模拟故事,却能表现出人物性格,表示出国度、时代和民族特点,表现演出的季节、时间和地点等,再加上学生们的合理夸张,使人物更具有了戏剧色彩。
三、学与练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声乐课不能仅停留在欣赏作品和演唱上,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独立进行教学方法探索,学与练相结合。教师在这个环节只是以辅导为主,让学生能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课堂练习的时候,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能根据所讲的要点就可以了,唱的作品让学生自己选择,唱自己喜欢的作品,同学们会情绪高涨,有的想法虽然很稚嫩,但是学生们都能抓住了作品的特点,并且进行了大胆的夸张。整个过程都是学生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完成,教学效果很好。
上完了《伊犁河的月夜》之后,我又准备了一节设计教学课,请学生们假设自己就是教师。大家在前一节课上欣赏完国外传统与现代的音乐作品后早就跃跃欲试,既然老师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展示自己设计教学思想的舞台,他们当然格外卖力,分组模拟教师与学生的配合。虽然有些教学语言生硬,但是我想,如果是经过他们认真设计和创造的,就是一个好的作品。
四、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师一锤定音的。这样的行为忽略了学生自我和群体的评价能力。在“主体式”教学中,总结评价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主要的是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清晰的记忆》一课中,我把各组的演唱录制下来,让学生一起参加评议,大家听到自己的声音时,不断发出惊讶,各抒己见,有的还走上讲台来示范。在这些评价说理中,大家不但巩固了先前学到的知识,而且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更好地提高。
关键词:主体式教学模式;幼师专业;声乐课
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立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高涨的学习兴趣和情绪是上好一堂声乐课的良好开端。当每次新课开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学唱新歌时,有一节课讲《又唱浏阳河》,我举的例子是通俗版本范唱。首先学生们对流行音乐是相当感兴趣的,其次有部分学生从业余文化生活中获取的知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练习。通过这样教学,,学生们学到了不少知识,不但知道了什么是通俗唱法,美声风格唱法等,学习和掌握了这些唱法风格以及基本形式和规律,更了解到这些看似普通的歌唱中竟然有如此的奥妙,不同的唱法风格可以表达出歌唱者不同的思想情感,从而举一反三,学生在欣赏一些名家演唱的过程中也就能体会到歌唱者表情达意的巧妙之处。
除内容的选择之外,课堂的气氛营造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调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比如学唱《孤独的牧羊人》,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电影《音乐之声》,学生们看到电影中欧洲美丽的风土人情,还被配上了动听的音乐,激情视觉和美妙的旋律使得他们都很兴奋。课堂一开始,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了。
在《孤独的牧羊人》一课教学中,为了避免单一的教与学,我还提议进行混声合唱。请学生自愿组成两组,每组8人,另外请一个学生做指挥,两组之间相互竞争,体会专业合唱团的创作过程,使学生得到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奠定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有的教材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单一的传授知识。但是如果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设立合理的教学环节,适当补充新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在学唱《伊犁河的月夜》的时候,我简单介绍了声音形象是歌唱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然后我不局限在单纯的书本作品欣赏,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声音形象的情感表达,为了把学生的目光投向生活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我还提出让他们分组搜集伊犁河风景图片和当地风俗人文。经过小组的讨论,同学们决定因地制宜,用自己的肢体来或舞蹈动作表现出自己的创意,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本土人,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活动中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思想像开闸之水,创意作品形式多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伊犁河的月夜》中讲到人物情感设计,单纯的靠讲解和欣赏图片是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的。我尝试着给他们提供了不同故事情节,让他们根据已有的剧本,去认真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自己动手设计。这些看似简单的模拟故事,却能表现出人物性格,表示出国度、时代和民族特点,表现演出的季节、时间和地点等,再加上学生们的合理夸张,使人物更具有了戏剧色彩。
三、学与练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声乐课不能仅停留在欣赏作品和演唱上,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独立进行教学方法探索,学与练相结合。教师在这个环节只是以辅导为主,让学生能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课堂练习的时候,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能根据所讲的要点就可以了,唱的作品让学生自己选择,唱自己喜欢的作品,同学们会情绪高涨,有的想法虽然很稚嫩,但是学生们都能抓住了作品的特点,并且进行了大胆的夸张。整个过程都是学生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完成,教学效果很好。
上完了《伊犁河的月夜》之后,我又准备了一节设计教学课,请学生们假设自己就是教师。大家在前一节课上欣赏完国外传统与现代的音乐作品后早就跃跃欲试,既然老师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展示自己设计教学思想的舞台,他们当然格外卖力,分组模拟教师与学生的配合。虽然有些教学语言生硬,但是我想,如果是经过他们认真设计和创造的,就是一个好的作品。
四、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师一锤定音的。这样的行为忽略了学生自我和群体的评价能力。在“主体式”教学中,总结评价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主要的是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清晰的记忆》一课中,我把各组的演唱录制下来,让学生一起参加评议,大家听到自己的声音时,不断发出惊讶,各抒己见,有的还走上讲台来示范。在这些评价说理中,大家不但巩固了先前学到的知识,而且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更好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