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hp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带一路”发展视域下,人才是重要支撑点,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落实与实施的有力推手。高校在“一带一路”战略思想践行中,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优化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入,开展协同育人的机制,进而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效性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支撑与方向。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需要人才的支撑,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教育的职责。高校作为践行“一带一路”主力量,在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中应发挥其根本性教育成效,为“一带一路”实施提供有力人才。因此,“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应根据我国与沿海地区国家的友好发展为契机,优化高校课程教育体制,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能,培养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助推我国与国际贸易更好发展。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类型


  “一带一路”作为国之大计,对人才的需要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人才培养需要。
  一是项目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在高校人才培养中,项目型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核心,通过社会发展的项目的具体实施模式,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锻炼大学生,使大学生在项目中凸显自身灵活性,能够以思维发展调动自身所学知识,通过对相关项目的实施进行认知,并且在项目合作中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意、技能、知识的发展,提升高校人才的质量。
  二是国际组织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引领下,我国与国际贸易往来频繁,这就需要具有国际化思维、国际化能力、国际化语言能力、国际化战略思想能力等人才,以人才的作用下,推进我国与多个国家贸易往来,促进我国文化的广泛传递,进而使我国不断加快发展进程。国际化组织型人才,作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点,因此高校重视国际组织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有效性实施的重点。
  三是非通用语言型创新创业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引领下,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与交际能力,以此更好地传递双方贸易往来信息,达到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中,重视非通用语言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重视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教育、各个国家语言文化传递,使大学生成为“一带一路”视域下国家需要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創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专业融合性缺乏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多种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专业融合性教育的实施。例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性、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性、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性等等,根据这些融合性专业教育模式,使专业教育与其他类学科协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此凸显融合性专业教育实施的价值。但从当前专业融合性教育实施来看,专业教育的融合性力度不足。例如:在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思想理念、“协同育人”思想理念融入到高校教育体系的力度不足,使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力度不高。
  文化教育实施力度不足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与国际贸易往来,涉及的国家繁多。而不同国家文化存在差异性,使其语言输出也是不同的。人才在“一带一路”发展视角中,应多知晓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以文化为基础,与各个国家进行良好的贸易往来,进而才能够实现语言交流的畅通性。如果人才不具有文化信息内容,其在交流中会形成语言障碍,不利于其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因此,高校在践行共建“一带一路”中,需要融入文化,以文化为契机,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实践,凸显文化教育实施力度不足的问题,这影响到非通用语言型、国际组合型、项目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使高校人才培养力度缺失。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转变人才培养思维
  “一带一路”视域下,为高校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契机。高校在教育实施中,转变人才培养思维,以非通用语言型、国际组合型、项目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基础,为培养的人才能够践行“一带一路”,推进“一带一路”更好在国家、社会层面实施,进而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成效。首先,高校以创新创业的人才为导向,根据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素、类型,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而推助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效性培养。其次,树立新的人才培养思维,诸如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思维,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导向,在专业教育中不仅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也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信息,以此协同育人教育理念,培养新型人才。最后,增强教育工作者思维,使其深入研究“一带一路”,以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体制中,以创新创业教育,发挥课程教育成效,彰显课程融合性教育模式,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基础,推进高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进而实现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在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首先,以新的课程教育观念为导向,诸如素质教育理念,以综合性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基础,使大学生全面性发展,进而实现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使“一带一路”思想理念更好地落实到高校课程教育体系中。其次,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等信息传递,也要重视文化信息的传递。例如:课程教材内容向“一带一路”进程,根据“一带一路”思想,重构教材体制,并在教材中融入沿线地区文化内容,使大学生通过课程信息对沿线地区文化知晓,以此为国际贸易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在文化素养培养中,可以采取文化比较手段,让大学生深化对各个国家文化的理解,进而实现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同时,融入国际化信息内容,助力于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最后,在课程教学革新中,实现课程实施方法的多元化,以此推进课程体制革新。教学方法在整个课程实施中,起到关键性功效,通过教学方法实施的有效性,构建良好的课程教育实施模式。例如: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结合“一带一路”下经济贸易发展模式的案例,引领大学生分析市场信息因素,助力于大学生的社会化、生活化的发展进程。

  拓宽人才培养载体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拓宽人才培养的载体,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立足于课堂教学中,也延伸到校外教学中。首先,深化校企的合作模式,在以往校企合作基础上,为大学生实践搭建平台。例如:学校主动与外贸企业合作,优化校企合作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在校企合作下实现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其次,延伸校企合作模式,在传统的校企合作基础上,延伸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以其工作实践模式,作为大学生实训、实习实践提供平台,使大学生从中获取国际化信息、项目化信息,进而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大学生未来良好就业。最后,以网络平台为导向,推进网络平台与企业、政府以及国际发展形式融合,拓宽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面,使大学生从网络平台中获得较多的信息资源,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同时,在网络平台中,以“一带一路”思维为导向,搭建人才培养的交流平台,推进大学生与社会精英合作交流,相互互换彼此意见,为大学生的专业化发展以及职业化发展提供契机,进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结 语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研究十分必要,能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思想落实到高校教育体制中,发挥高校育人效能,助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性培养。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导向,调整课程教育安排,发挥课程教育成效,开展协同育人课程教育体制,助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未来良好就业,成为我国向国际化进程的有用人才,进而增强我国综合实力。
  [本文系河南工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改项目课题,编号:JJXY-2019002,项目名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复合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究成果]
  (河南工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mir-98-5p及IL-1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哮喘急性期患儿3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30例;
冯友兰群己观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个人与社会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把握,这是对我国传统群己观的一大创新与发展。冯友兰群己观的不足或失误在于将国家、社会、法律、道德等视为
来源期刊必须按照国际、国内的编辑惯例进行编辑,并执行CSTPCD对源期刊的有关规范要求。应具备完整的文献书目信息,包括刊名和年卷期、论文题目和摘要、关键词和分类号、全面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历年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农民的宪法主体性地位均未得到足够的尊重,农民成为
俄罗斯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与举措赵龙庚俄罗斯联邦是由89个主体(21个共和国、1个自治州、10个自治专区、6个边疆区、49个州、2个直辖市)和10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俄独立以来,与民族问题
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在开采、破碎过程中夹带一定量小于0.075mm的石粉。为研究石粉对机制砂砂浆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灰比为0.50和灰砂比为1∶3制备机制砂砂浆,测试不同石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发展,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随时随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发生变革。近年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逐步兴起,互联网教育资源渐趋丰富,但
将空化技术和撞击流技术相结合组成空化撞击流,本文在空化喷嘴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空化撞击流的流场特性。
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与资合的属性使得优先购买权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条件予以规定,但是确立的转让规则存在“双重限制”的问题,实际上导致股权转让的效率低、成本高问题。通过对股东优先购买权中的“同等条件”、“优先购买权规则”“反悔权”等予以分析,并提出明确同等条件的内容、健全股权交易规则、合理限制转让股东的“反悔权”等完善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建议,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