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提 要?演 中国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三个方面都存在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而且这三者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结构。成渝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把户籍、社会保障以及土地管理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渝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对我国其他地区有重大借鉴意义。
?眼关键词?演 联动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二元结构;土地流转
?眼作者简介?演吴剑崇(1989—),男,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江西南昌 330013)
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一系列的原因,我国现阶段存在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此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乏力、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成渝地区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中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他们从改革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典型的意义,对其他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中国户籍、社会保障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的城乡二元结构
(一)中国户籍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户籍制度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户籍属性被人为的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由于城乡在土地制度、社会福利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这种户籍制度带有深深的身份烙印。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各自享受的保障医疗、就学就业机会不同;农村居民的后代除了通过高考等少数途径脱离农村户口外,绝大部分都承袭父母的农村户籍;户籍管理带有很强的社会治安功能,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隔离开来。
二元的户籍制度导致了城乡之间被人为的割裂,这加剧了城乡之间在经济上乃至精神上的分化,削弱了各种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导致了城乡之间在精神上的对立,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人才市场,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
二元的户籍制度导致了城乡隔离,决定了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现阶段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表现为:首先,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在城乡之间发挥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器”作用。其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健全,部分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地区还没有推行。例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推行多年,但在农村地区尚未普遍建立。最后,同一社会保障项目在城市与农村的分割,这集中表现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上。
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违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普遍性的原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也不利于城乡之间的经济与社会交流。打破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结构有利于消除城乡经济上、精神上的壁垒,形成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建设。
(三)中国土地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
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和核心。城市市区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包括村农民集体和乡农民集体)。土地制度的二元结构表现在:首先,是否拥有农村户口是决定居民是否拥有耕种土地的关键;其次,土地在农村不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流动的,它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关系着农村居民的生活、养老、医疗等的方方面面,与之不同的是,在城市,土地是一种生产要素,有很大的流动性。
二元化的地权结构,土地在农村作为社会保障形式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城乡的土地流转,也阻碍了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的建立,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不利于城乡实现共同富裕。
二、户籍、社保、土地制度三位一体联动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一)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联动改革的理论依据
中国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所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对它们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然而,由于户籍、社保、土地制度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单独的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进行改革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果。在二元化的地权下寻找城乡土地流转的路径;在固化农民身份的前提下谋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的社会保障体制下寻求解决城乡居民的社会经济待遇的差别的方法,注定是缘木求鱼。因此,中国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对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进行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才能达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接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首先,二元的户籍制度是城乡差异产生的基础因素。中国的户籍制度人为的将城乡隔离开来,拥有农村的户口则意味着拥有农业耕地,也必须享受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消除农民和市民的身份差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才能进一步的消除城乡之间在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上的差别,最终实现城乡在经济水平、制度规章上的统一。
其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城乡差异产生的关键因素。由于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很多农民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障的保护之中,由于担心自己的生活、养老得不到保障,他们必然会谨慎的蹲守着自己的农村户口,同时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土地看作自己的基本社会保障。可见,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了二元的户籍和土地制度,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无法自由流动。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获得基本的保障,从传统的土地保障制度中走出来,使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得到解放,加入到全国统一的要素大市场。
最后,二元的土地制度是城乡差异产生的核心因素。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各项经济社会制度都是围绕土地制度展开的,户口和社会保障制度也不例外。拥有农业耕地就代表着自身的农村户口和所拥有的“土地社会保障”。然而,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土地的自由流转成了新农村建设、农村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国必须寻求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和社会保障制度两者的契合点,找到一条既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又有利于保障农民社会生活的制度安排。 (二)成渝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做法与成就
成渝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到了户籍、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将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00年,国务院批准成渝地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此之后,成都市马上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并围绕该意见制订了县乡财政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土地流转办法、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与之类似的是,重庆市也出台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并配套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实施办法》等多部条例和办法。从总体来看,两个地区都把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纳入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中,建立了一个大体完善的制度框架。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下,成渝很多地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将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制度联系起来,推行“农民转市民”工程,鼓励农民“以住房换宅基地,以社会保障换承包地”,农民退出的宅基地纳入集体建设用地储备库,由各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统一管理和经营,由此获得的收入与农民共享。以重庆“双溪模式”为例,“农民转市民”和土地流转是双溪村试点的重点。“农民转市民”的主要政策是:针对在城市有稳定收入来源,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权的农民,参照相关征地政策给予房屋、青苗补偿,适当补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激励政策,按程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土地流转的主要政策是:组建“重庆双溪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农民可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宅基地使用权委托给合作社,各合作社再与双溪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将土地交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公司除一次性给予补偿外,还承诺按每亩每年1000斤黄谷的市场价格支付给农民租金。这样,成渝各地区就将户籍、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管理制度统一起来,实行了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几年的实践,成渝地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成都市为例,2007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3324.4亿元,比2002年增长91.2%;农业增加值达到236亿元,比2002年增长37.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6OOO元,比2002年增长67.1%。成都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007年的2.63: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很好的遏制并略有缩小。成渝城乡统筹试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成效不菲,这与他们实行的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措施是分不开的。
三、成渝统筹城乡发展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成渝两地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与内容对我国的户籍、社会保障、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将成渝试验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其他类似地区,尽快地转换与改善中国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为中国提供一条具有可以广泛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统筹道路。
首先,从成渝改革的典型成功案例来看,在城乡统筹方面做得成功的乡镇多在城市附近。近郊农村由于能较好地接受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在产业转移、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辐射,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优越,城乡统筹的起点较高, 因此这几个地区城乡统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和成功。由于对不同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广大偏远的西部农村应如何进行城乡统筹,我们应该进行具体的探索,而不是简单地走成渝的老路。此外,重庆的大多数农村都处于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的偏远地区,更应在城乡统筹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对偏远地区的农村进行统筹城乡发展,给西部的广大农村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其次,政府在城乡统筹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能不能做到“城市、农村一盘棋”,能不能很好地进行统一规划,关系到这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到各具体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单纯的从某一不合理的制度出发,不考虑与之相关的制度条件就高喊口号,要求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到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全面考虑户籍、社会保障、土地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
最后,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目的在于减少甚至消除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差距,使广大农民也能平等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农民问题是城乡统筹问题的核心,农村户籍、社会保障、土地流转改革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生存根本的问题,如何改革,如何保证改革过程中农民的利益,改革后有哪些保障措施,都必须做出综合考虑和统一规划。否则,中国的城乡差距问题可能发展成为更严重的问题。
总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必须妥善的处理在户籍、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差异,切实关心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促进我国城乡在经济和制度层面的统一,使得我国的经济社会能够平稳快速的发展。
?眼参考文献?演
?眼1?演王胜,张璐.“成渝”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经验及其应用?眼J?演.北方经济,2009,?穴1?雪.
?眼2?演程必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兼论成渝试验区的发展思路?眼J?演.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穴1?雪.
?眼3?演陈峰燕.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眼J?演.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穴3?雪.
?眼4?演蒋荣昌.以新的制度设计破解三农问题核心困结?眼J?演.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穴1?雪
?眼5?演宁维.成渝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眼J?演.经济视角?穴下?雪,2011,?穴12?雪.
?眼6?演戴德军.城乡统筹语境下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论纲?眼J?演.河南社会科学,2008,?穴5?雪
?眼7?演刘昌用,高旻.双溪模式:农民需要与改革措施——重庆江北区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影响调查?眼J?演.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穴3?雪
?眼8?演郑雄飞.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国内“土地换保障”的研究述评?眼J?演.中国土地科学,2010,?穴2?雪
?眼9?演段小梅,黄志亮.成渝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借鉴?眼J?演.软科学,2009,?穴2?雪.
?眼责任编辑:刘忠林?演
?眼关键词?演 联动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二元结构;土地流转
?眼作者简介?演吴剑崇(1989—),男,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江西南昌 330013)
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一系列的原因,我国现阶段存在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此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乏力、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成渝地区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中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他们从改革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典型的意义,对其他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中国户籍、社会保障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的城乡二元结构
(一)中国户籍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户籍制度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户籍属性被人为的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由于城乡在土地制度、社会福利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这种户籍制度带有深深的身份烙印。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各自享受的保障医疗、就学就业机会不同;农村居民的后代除了通过高考等少数途径脱离农村户口外,绝大部分都承袭父母的农村户籍;户籍管理带有很强的社会治安功能,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隔离开来。
二元的户籍制度导致了城乡之间被人为的割裂,这加剧了城乡之间在经济上乃至精神上的分化,削弱了各种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导致了城乡之间在精神上的对立,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人才市场,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
二元的户籍制度导致了城乡隔离,决定了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现阶段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表现为:首先,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在城乡之间发挥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器”作用。其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健全,部分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地区还没有推行。例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推行多年,但在农村地区尚未普遍建立。最后,同一社会保障项目在城市与农村的分割,这集中表现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上。
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违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普遍性的原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也不利于城乡之间的经济与社会交流。打破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结构有利于消除城乡经济上、精神上的壁垒,形成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建设。
(三)中国土地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
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和核心。城市市区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包括村农民集体和乡农民集体)。土地制度的二元结构表现在:首先,是否拥有农村户口是决定居民是否拥有耕种土地的关键;其次,土地在农村不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流动的,它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关系着农村居民的生活、养老、医疗等的方方面面,与之不同的是,在城市,土地是一种生产要素,有很大的流动性。
二元化的地权结构,土地在农村作为社会保障形式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城乡的土地流转,也阻碍了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的建立,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不利于城乡实现共同富裕。
二、户籍、社保、土地制度三位一体联动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一)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联动改革的理论依据
中国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所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对它们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然而,由于户籍、社保、土地制度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单独的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进行改革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果。在二元化的地权下寻找城乡土地流转的路径;在固化农民身份的前提下谋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的社会保障体制下寻求解决城乡居民的社会经济待遇的差别的方法,注定是缘木求鱼。因此,中国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对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进行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才能达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接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首先,二元的户籍制度是城乡差异产生的基础因素。中国的户籍制度人为的将城乡隔离开来,拥有农村的户口则意味着拥有农业耕地,也必须享受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消除农民和市民的身份差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才能进一步的消除城乡之间在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上的差别,最终实现城乡在经济水平、制度规章上的统一。
其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城乡差异产生的关键因素。由于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很多农民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障的保护之中,由于担心自己的生活、养老得不到保障,他们必然会谨慎的蹲守着自己的农村户口,同时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土地看作自己的基本社会保障。可见,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了二元的户籍和土地制度,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无法自由流动。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获得基本的保障,从传统的土地保障制度中走出来,使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得到解放,加入到全国统一的要素大市场。
最后,二元的土地制度是城乡差异产生的核心因素。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各项经济社会制度都是围绕土地制度展开的,户口和社会保障制度也不例外。拥有农业耕地就代表着自身的农村户口和所拥有的“土地社会保障”。然而,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土地的自由流转成了新农村建设、农村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国必须寻求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和社会保障制度两者的契合点,找到一条既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又有利于保障农民社会生活的制度安排。 (二)成渝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做法与成就
成渝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到了户籍、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将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00年,国务院批准成渝地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此之后,成都市马上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并围绕该意见制订了县乡财政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土地流转办法、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与之类似的是,重庆市也出台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并配套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实施办法》等多部条例和办法。从总体来看,两个地区都把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纳入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中,建立了一个大体完善的制度框架。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下,成渝很多地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将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制度联系起来,推行“农民转市民”工程,鼓励农民“以住房换宅基地,以社会保障换承包地”,农民退出的宅基地纳入集体建设用地储备库,由各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统一管理和经营,由此获得的收入与农民共享。以重庆“双溪模式”为例,“农民转市民”和土地流转是双溪村试点的重点。“农民转市民”的主要政策是:针对在城市有稳定收入来源,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权的农民,参照相关征地政策给予房屋、青苗补偿,适当补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激励政策,按程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土地流转的主要政策是:组建“重庆双溪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农民可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宅基地使用权委托给合作社,各合作社再与双溪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将土地交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公司除一次性给予补偿外,还承诺按每亩每年1000斤黄谷的市场价格支付给农民租金。这样,成渝各地区就将户籍、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管理制度统一起来,实行了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几年的实践,成渝地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成都市为例,2007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3324.4亿元,比2002年增长91.2%;农业增加值达到236亿元,比2002年增长37.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6OOO元,比2002年增长67.1%。成都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007年的2.63: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很好的遏制并略有缩小。成渝城乡统筹试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成效不菲,这与他们实行的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措施是分不开的。
三、成渝统筹城乡发展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成渝两地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与内容对我国的户籍、社会保障、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将成渝试验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其他类似地区,尽快地转换与改善中国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为中国提供一条具有可以广泛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统筹道路。
首先,从成渝改革的典型成功案例来看,在城乡统筹方面做得成功的乡镇多在城市附近。近郊农村由于能较好地接受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在产业转移、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辐射,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优越,城乡统筹的起点较高, 因此这几个地区城乡统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和成功。由于对不同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广大偏远的西部农村应如何进行城乡统筹,我们应该进行具体的探索,而不是简单地走成渝的老路。此外,重庆的大多数农村都处于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的偏远地区,更应在城乡统筹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对偏远地区的农村进行统筹城乡发展,给西部的广大农村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其次,政府在城乡统筹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能不能做到“城市、农村一盘棋”,能不能很好地进行统一规划,关系到这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到各具体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单纯的从某一不合理的制度出发,不考虑与之相关的制度条件就高喊口号,要求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到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全面考虑户籍、社会保障、土地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
最后,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目的在于减少甚至消除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差距,使广大农民也能平等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农民问题是城乡统筹问题的核心,农村户籍、社会保障、土地流转改革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生存根本的问题,如何改革,如何保证改革过程中农民的利益,改革后有哪些保障措施,都必须做出综合考虑和统一规划。否则,中国的城乡差距问题可能发展成为更严重的问题。
总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必须妥善的处理在户籍、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差异,切实关心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促进我国城乡在经济和制度层面的统一,使得我国的经济社会能够平稳快速的发展。
?眼参考文献?演
?眼1?演王胜,张璐.“成渝”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经验及其应用?眼J?演.北方经济,2009,?穴1?雪.
?眼2?演程必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兼论成渝试验区的发展思路?眼J?演.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穴1?雪.
?眼3?演陈峰燕.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眼J?演.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穴3?雪.
?眼4?演蒋荣昌.以新的制度设计破解三农问题核心困结?眼J?演.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穴1?雪
?眼5?演宁维.成渝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眼J?演.经济视角?穴下?雪,2011,?穴12?雪.
?眼6?演戴德军.城乡统筹语境下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论纲?眼J?演.河南社会科学,2008,?穴5?雪
?眼7?演刘昌用,高旻.双溪模式:农民需要与改革措施——重庆江北区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影响调查?眼J?演.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穴3?雪
?眼8?演郑雄飞.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国内“土地换保障”的研究述评?眼J?演.中国土地科学,2010,?穴2?雪
?眼9?演段小梅,黄志亮.成渝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借鉴?眼J?演.软科学,2009,?穴2?雪.
?眼责任编辑:刘忠林?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