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原位修复方法综述

来源 :上海国土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湖泊、河流等水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泥是水中各类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地,底泥中各种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水体、水生生物及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底泥中的重金属主要蓄积在表层,故水体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底泥中的重金属便容易重新释放,造成二次污染,由此凸显了原位修复技术的优势。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技术旨在不改变污染底泥空间位置的条件下对底泥进行修复,该技术具有对原有环境影响小、成本低、不额外占用空间等优势,在未来的污染底泥修复中呈现出较大的潜力。本文对当前国内主要水系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修复技术进行分析概述,同时重点介绍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并对底泥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视角,从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环境和区域协调发展6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2004-2015年武汉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
《上海国土资源》2017年7月28日正式被美国EBSCO(艾博思科)文献数据库收录。EBSCO是一家从事多元化产业经营的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由Elton B.Stephens创立
甬台温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城镇用地扩展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1995、2000、2005和2010年四个时期的浙江省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提取甬台温地区各个时期的城
某场地环境调查项目中个别点位土壤的pH值异常,但其它检测指标均正常。通过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对现场情况再次进行踏勘和加密采样、测定土壤pH值和水溶性钙的含量,进行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