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面膜背后的暗战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有保养意识且愿意真金白银投入的女性消费者越来越多,“敷面膜”成功抢占睡前这一方净土。但比彩妆大得多的面部护肤市场,要杀出一匹叫好又叫座的黑马却不容易。
  根据《2019天猫面膜年度报告》,进入“第一梯队”的品牌商大多数都卷入“百元区”的价格缠斗。据了解,在销售收入进入Top 20的面膜品牌中,大多都处于该价格地带。
  “面膜的价格被彻底打烂了!”近日,国内某护肤品牌创始人回答《商界》记者采访时称,公司一直视作主力品类的面膜遭遇极大挑战,商家们都在大力推新品,但利润空间被各种费用吞噬的问题始终没有能更好地解决。
  在国内面膜市场,进口小众、欧美大牌和国产面膜扭打在一起,除定价之外,还通过渠道端和营销策略展开争夺,为赛道制造出更浓重的火药味。
  《商界》记采访了解到,受疫情影响,近段时间不少大牌企业均暂缓营销和推新计划。一位业内人士向《商界》记者透露,公司不仅延后发布新品,还临时调整价格策略,“超过300元单价的新品全部下了。”
  面膜行业流传着一个“抖音69原则”,意思是超过69元的面膜等护肤产品,在抖音等短视频电商平台就很难再有转化。毋庸置疑,在当下复杂多元的竞争大背景下,面膜品牌的用户争夺战,除了被价格束缚手脚以外,还充满着未知的诸多挑战。

更多品牌选择成为“微商”


  8年前就靠卖面膜起家的李志中,在公司第3代产品研发出来后豁然发现,社交媒体的渠道话语权愈发重要。在面部护肤品行业,涌现出的线上对手越来越多,一个比一个猛。
  李志中是护肤品牌诗轩的创始人,也是第一批通过朋友圈营销面膜的尝鲜者。2012年,通过在线上启动直销代理模式,他推出的首款补水面膜迅速为他赚来第一桶金。
  面膜的利润空间大,但吆喝成本也高,传统模式把更多的钱砸在广告上,“要让更多人知道你的东西并花钱买它,直接打广告并不是最省钱且高效的方式。”李志中开创的“朋友圈卖面膜”,后来成了诗轩品牌策略的重要驱动之一。
  没想到,冒进的做法却成了今天很多品牌的选择。近几年,在线上铺设渠道的护肤产品越来越多,一些品牌在“出道”前重点瞄准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推新品。
  《商界》记者梳理近几年国内护肤市场的发展脉络,在抖音、小红书等“种草”平台诞生前,走微商渠道卖货已是普遍现象。

  一部分直接定位“微商”的面膜加速诞生,它们通过直销模式迅速“出圈”,品牌推广、直销裂变、售后服务等环节全部在线上。和国产、欧美大牌的传统模式不同,事实证明,它们从线上直接截走前者很大一部分用户。
  “面膜这样的单品很适合在线上缔造销售神话。”一位曾经的品牌代理张女士接受《商界》采访时说,近几年在朋友圈吆喝卖货的品类多如牛毛,但护肤品一直都是销售担当。从本质上说,线上造品牌的占极少数,多数产品主要是利用渠道优势。
  据了解,线上露出并实现转化的产品,大都选择在价格上做文章。“首先定价都不高。”一位不愿具名的微商代理告诉《商界》记者,完全按照社交模式来推进的厂商对市场需求把握得比较精准,以此来重塑成本结构,为自己争取价格简化的空间。
  如今,张女士代理的某品牌已经停产消失,但回忆起曾经的辉煌,她忍不住感慨,“团队在短时间内创下数亿元的销售收入,横向比较来看,把一些传统的经销商秒杀得彻彻底底。”
  迅速占领山头,又火速变换大王旗。由于拥入的产品太多,打法大同小异,朋友圈很快就被各种品牌充斥,其中尤以女性身体护理、调理和面部护肤品为主,但能顺利挺過“周期考核”的品牌和企业却极少。

“百元区”面膜竞争最激烈


  经《商界》记者调查发现,受此次疫情影响,不少护肤品厂商不但延缓上新,还进一步松动价格。这无疑加重了面膜品牌之间的杀气。
  “百元区”是面膜竞争中最激烈的价格段。
  从去年开始,在抖音等社交平台,越来越多面膜品牌踏上“爆款”走量这条路。据诗轩品牌部负责人莫杨冰介绍,抖音等平台强大的流量和转化率正吸引到越来越多品牌放低身价,加入竞争。
  比如疫情期间,国内彩妆护肤市场意外地崛起一波行情。人人都戴上口罩后,“眼妆”和基础护肤变成刚需。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眼霜”和“面膜”的月度成交量环比都出现了上升。
  但控制销售单价仍是厂商之间竞争的主旋律。“从功效和用户接受程度两方面来考量,100元以内的面膜可以成规模地活下去。”上述品牌代理商张女士分析说,实际上在女性面部护肤的消费赛道中,挤进销售榜单第一梯队的部分品牌已开始通过“重塑成本结构”,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充当“价格杀手”角色。
  据《2019天猫面膜年度报告》,在国内面膜消费市场,进口、国产品牌厮杀隆烈,进入“前20”的品牌中,国产占据大半壁江山。《商界》记者从这份报告中看到,定价50-100元的品牌占70%,100-150元的占15%,其余15%分别分布在150-200元及200元以上。“50-100元区是主流价位,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区间。”某面膜品牌商结合该报告分析称。
  不过,《商界》记者从2018年同期的数据对比发现,实际上各价格段销售额同比增长最猛的是200元以上的产品,涨幅超过150%。而竞争最激烈的50-100元区反而同比涨幅最小。
  综合来看,掌握渠道话语权和“简化供应链”为面膜品牌商的低价策略奠定了基础。从《2019天猫面膜年度报告》的销售“Top 20”上榜品牌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品牌主要通过线上销售为主,“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在很大程度上为面膜的杀价行为递了一把刀。   上述品牌负责人莫杨冰感慨颇深,越来越多靠社交平台带货的“微商”品牌采取低价策略,极大地扰乱了其他品牌的计划,尤其在面膜消费淡季——冬季,不少受价格冲击的品牌,日子很难过。
  “去年‘双11’公司紧急推出安瓶,尝试用安瓶(一种不含防腐剂的无菌真空包装,后引申为有美容功效的“护肤品原液”)去弥补面膜的下滑。”一位护肤品牌负责人告诉《商界》记者,尽管彩妆护肤品毛利大概在60%~70%,但销售费用却高达35%~40%,加上现在“价格杀手”这么多,面膜消费这条赛道不断有人被挤出去。

  据“报告”,定价50-100元的面膜品牌占70%,100-150元的占15%,其余15%分别分布在150-200元及200元以上。50-100元区是主流价位,也是面膜竞争最激烈的区间。

都说自己是“神器”


  在愈发可观的需求市场面前,面膜厂商通过全渠道渗透,加速切入到面部护肤这个崛起中的细分领域,从而制造出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
  在价格、渠道战之外,目标市场中年轻女性最看重的“功效”成了各大品牌商侧重的主要入口。从品牌商文案、吆喝重点可以归纳出,主打“保湿”“美白”和“抗衰”这3种功效的面膜最多——也是诸多品牌“封神”之路的关键要素。
  上述某品牌负责人坦言,相比彩妆,面部护肤品其实很难达到“品效合一”,除非长期坚持,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靠肉眼看到效果。
  “尤其是一些初来乍到的新品牌,‘功效’是吸引市场关注唯一拿得出手的理由。”該人士强调,根据他的观察,不管是大品牌还是“后起之秀”,“保湿、补水”的基础功效都是竞争最激烈的,潜在的目标市场也最可观。
  因此,在愈发拥挤的护肤品消费赛道中,采取“爆款”销售策略的厂商,都会聚焦某一种功效来集中发力。不过,侧重功效的同品类竞争也是各大品牌商的痛点——不仅存在于新老品牌之间,还存在于不同品类之间。
  《商界》记者从上述面膜报告中梳理看到,进入销售“前10”的品牌,主打强效补水的面膜就不下5种。此外,在使用方式、社交属性等衍生方面,也存在品牌撞车、正面拼刺的现象。比如有些品牌推出的“泡泡面膜”“脸谱面膜”,在短时间内就引起了竞争对手跟风。
  不少厂商在采访中都表示,面膜产品是公司切入面部护肤市场的基础,一是因为头部的品牌不够集中,新老品牌都能从中争取市场;二是差异化竞争指向的“功效”比较模糊,能为品牌赢取更多时间和空间。
  事实上,这些因素同时也制约着面膜产品快速奠定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倚重社交平台来实现爆款增长的面膜,若无法在短时间内靠口碑牵引和回购率来为自己真正赢取时间,实际上它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就变得非常有限。
  “有‘一战封神’的,但‘沉默的’仍占多数。”某品牌商这样来描述面膜的竞争现状,尽管从成本控制、营销通路和品牌牵引等方面都具备爆款特质,但要崛起一个“独角兽”面膜品牌却相当不容易。
  最新一份针对面膜的市场专研报告显示,“安瓶”销量的大增正在成为面膜产品最大的竞争对手。报告指出,在受访的20-24岁消费者中,面膜和安瓶的使用比例几乎相同。
  这无疑为面膜品牌成功“出圈”制造了更大的难度。
其他文献
有人说,谈“轮回”过于虚无主义了,但经济的周期性变化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只是在爆发式增长与独角兽遍地的時代,大多数人都遗忘了昨日的世界。  以十年为周期,回看那些日子里发生的一切,商业“突变”的轮廓渐渐清晰。十年证实与证伪之间,定义与重新定义之间,互相撕扯、剥离、割裂、重生,最后渲染出了一幅由理论、事件、人物、虚实变换构成的魔幻主义商业版“清明上河图”……  2009年,雷军40岁生日,与朋友喝酒过
期刊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十年兴亡消散去,杯中徒留眼前人。  “美团遭打假人王海公开举报!出示证据质疑美团吃利差”“美团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美团的‘套路’如何让我两月赔掉几十万?”“月亏6亿元美团被黑?烧钱模式遭质疑”……  十年心酸路,美团王兴一路走来不易,从创办饭否网,到校内网,再到美团,王兴在互联网的前半生,是在质疑声中度过的。  也许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对的,尽管大佬林
期刊
区块链,一个没有办法顾名思义的技术名词。  它诞生于虚拟的数字世界。刚开始,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串代码就能代表真实的财富,让电脑耗电运算数学题就能取代实在劳动。因此,10年里,这个词常和迷惑、希望、骗局、机遇等话语扭结在一起,调和出一个富有争议的语义场。  直到现在,区块链依然像它的创造者中本聪一样,身上充满待解的谜题。但这并没有妨碍对它的关注与讨论像比特币的价格一样,10年里翻上数百万倍。信任的
期刊
问:怎样看待“罗永浩将被钉在中国IT届的耻辱柱上”这个观点?  答:“这是耻辱柱的耻辱。”  现场一片哄笑,罗永浩也笑了。有些自嘲的意味吧。但十年一梦,梦碎了,罗永浩说这话的时候,想必心情是复杂的。  罗永浩从创业开始就自带聚光灯。高二退学,卖二手书、倒卖走私车,后来加入新东方、创办牛博网、砸冰箱维权、和方舟子互怼,是互联网上最早的“网红”。  但自2012年创业做手机以来,就被现实一次次打脸。最
期刊
C2C、B2C、B2B……电商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模式不断成熟,衍生出的“双11”购物狂欢节、网红直播带货、新零售等,越来越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未来电子商务,更是充满无限的可能性。  说到“双11”购物狂欢节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张勇。  “我已经干过一个30亿美金企业的CFO(首席财务官)了,我想干个300亿美金的。”这是张勇最初加入阿里的原因。如今,阿里市值约5 400亿美元
期刊
1980—2020。  经济特区政策在中国的实践已经进行了40年。这套发展模式自1980年被引入中国后,迅速拔节生长,演化成中国发展道路的特区范式,成就了震惊世界的奇迹。  40年的高歌猛进足以证明:在中国,经济特区早已不是区域概念,它是中国改革发展征程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成。  丘吉尔曾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需要回顾、总结、思考经
期刊
2017年开始疯狂跑马圈地,仅仅2年多的时间,共享单车黯然落幕。在共享单车退热的档口,共享电单车在资本的支持下斩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密集且无序投放、恶意竞争、管理不善、缺乏盈利能力,有人指出共享电单车的发展还是没能解决共享单车的那些短板。一辆共享电单车需要循环使用2 500人次以上才能实现盈利,这还不算运维成本。  以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为首的共享经济,历经10年沉浮的垂直生鲜电商,
期刊
每当创业风口来临,创业者和资本总是蜂拥而上;而当风停下之后,行业面临洗牌和资本困境,有人说是时候回到行业“商业的本质”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商业本质”呢?一开始资本的追捧是不是违背了“商业本质”呢?  从最初的“千团大战”开始,互联网经历了多个风口,打车软件、O2O、直播和共享单车,这资本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事实上,资本的介入无可厚非,并不是互联网领域才有的事情,艾尔弗雷德· 钱德勒在《看
期刊
“贾跃亭什么时候回国”“乐视的车什么时候造出来”“套现的钱都去哪了”……2017年,乐视爆发资金危机,贾跃亭留下一纸承诺书,便远赴美國,追逐自己的汽车梦。近年来,贾跃亭一直跟公众澄清自己撒下的谎言,为“老赖”的名称叫冤,但是他真的冤吗?  2014年,特斯拉纯电动汽车进入国内市场,搅动了汽车行业这一池春水。自此,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造车,掀起一股“All in造车”的热潮,诞生出蔚来、小鹏、威马等数
期刊
近几年,巨头们都活得并不轻松,这些意外像是迟早会发作的毒瘤。  去年,贸易摩擦、全球股市低迷、监管加重、裁员频发......大小环境双轮周期的作用下,创业公司融资和生存变得艰难,它们中的一些用力追赶上市的班车。百度前COO陆奇出走,滴滴的顺风车事件、Facebook的数据泄露丑闻……公司管理或业务的漏洞爆发得突然,其病根则早已埋藏。  市场比任何时候都苛刻——一些错误并不是错,而是不够卓越。腾讯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