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3.47
摘 要 目的:探討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差异,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喹硫平组和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各30例,喹硫平组给予喹硫平进行治疗,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结果:喹硫平组治愈10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治愈1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发生嗜睡7例,头晕7例,失眠3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9例,失眠2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差异不大,但是帕利哌酮缓释片用药较为持久。
关键词 帕利哌酮缓释片 喹硫平 精神分裂症 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高致残性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延缓了药物在肠道内的释放,保证了药物在血浆内较稳定的血药浓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喹硫平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为探讨二者疗效的差异,以指导临床用药,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喹硫平组和帕利哌酮缓释片各30例,其中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1~38岁,平均28.9岁,已婚19例,家族有精神分裂症史9例。喹硫平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20~39岁,平均28.6岁,已婚18例,家族有精神分裂症史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喹硫平组起始剂量50mg/日,在2周内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为200~600mg/日,以后可加至750mg/日。帕利哌酮缓释片组起始剂量6mg/日,2周内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为3~9mg/日;疗程均8周。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喹硫平组治愈10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治愈1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比较:喹硫平组发生嗜睡7例,头晕7例,失眠3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9例,失眠2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障碍,常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据估计人群的终身患病率约1%。治疗时通常需要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社会心理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相比,与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较低,而与5-羟色胺受体(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A1和A2受体的亲和力较高,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缺陷症状和情感症状均有疗效,锥体外系反应和泌乳素升高相关不良反应较少,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对受体的作用与利培酮基本相似,主要通过拮抗5-羟色胺2A(5-HT2A)受体,多巴胺D2受体,肾上腺素A1、A2受体和组胺H1受体,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对5-HT2C,5-HT1A和5-HT1D的亲和性起着辅助治疗的作用。对胆碱能M受体和肾上腺素β1、β2受体没有亲和力,因此不良反应更少。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喹硫平组治愈10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治愈1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发生嗜睡7例,头晕7例,失眠3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9例,失眠2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差异不大,但是帕利哌酮缓释片用药较为持久。
参考文献
1 刘艳红,陈景旭,卞清涛,等.帕利哌酮缓释片对催乳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3):172-173.
2 Wu RR,Zhao JP,Liu ZN,et al.Effects of typical and atypical antipsy chotics on glucose-insulin homeostasis and lipid m etabolism i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J].Psychopharm aco logy(Berl),2006,186(4):572-578.
3 Kay SR,sandy KR.Interpretation of positive-negative distinction.In:Kay SR,ed,pa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s in sch:zopnrenia:Assessment and research.New York:Brunnerlmaeel,1999:194-213.
4 Lieberman JA,Stroup TS,McEvoy JP,et al.Effectiveness of antipsy chotic drug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J].N Engl J Med,2005,353(10):1209-1223.
摘 要 目的:探討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差异,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喹硫平组和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各30例,喹硫平组给予喹硫平进行治疗,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结果:喹硫平组治愈10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治愈1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发生嗜睡7例,头晕7例,失眠3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9例,失眠2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差异不大,但是帕利哌酮缓释片用药较为持久。
关键词 帕利哌酮缓释片 喹硫平 精神分裂症 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高致残性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延缓了药物在肠道内的释放,保证了药物在血浆内较稳定的血药浓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喹硫平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为探讨二者疗效的差异,以指导临床用药,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喹硫平组和帕利哌酮缓释片各30例,其中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1~38岁,平均28.9岁,已婚19例,家族有精神分裂症史9例。喹硫平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20~39岁,平均28.6岁,已婚18例,家族有精神分裂症史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喹硫平组起始剂量50mg/日,在2周内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为200~600mg/日,以后可加至750mg/日。帕利哌酮缓释片组起始剂量6mg/日,2周内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为3~9mg/日;疗程均8周。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喹硫平组治愈10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治愈1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比较:喹硫平组发生嗜睡7例,头晕7例,失眠3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9例,失眠2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障碍,常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据估计人群的终身患病率约1%。治疗时通常需要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社会心理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相比,与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较低,而与5-羟色胺受体(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A1和A2受体的亲和力较高,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缺陷症状和情感症状均有疗效,锥体外系反应和泌乳素升高相关不良反应较少,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对受体的作用与利培酮基本相似,主要通过拮抗5-羟色胺2A(5-HT2A)受体,多巴胺D2受体,肾上腺素A1、A2受体和组胺H1受体,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对5-HT2C,5-HT1A和5-HT1D的亲和性起着辅助治疗的作用。对胆碱能M受体和肾上腺素β1、β2受体没有亲和力,因此不良反应更少。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喹硫平组治愈10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治愈1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发生嗜睡7例,头晕7例,失眠3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9例,失眠2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差异不大,但是帕利哌酮缓释片用药较为持久。
参考文献
1 刘艳红,陈景旭,卞清涛,等.帕利哌酮缓释片对催乳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3):172-173.
2 Wu RR,Zhao JP,Liu ZN,et al.Effects of typical and atypical antipsy chotics on glucose-insulin homeostasis and lipid m etabolism i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J].Psychopharm aco logy(Berl),2006,186(4):572-578.
3 Kay SR,sandy KR.Interpretation of positive-negative distinction.In:Kay SR,ed,pa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s in sch:zopnrenia:Assessment and research.New York:Brunnerlmaeel,1999:194-213.
4 Lieberman JA,Stroup TS,McEvoy JP,et al.Effectiveness of antipsy chotic drug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J].N Engl J Med,2005,353(10):12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