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复习课时,教师往往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学生的精神消沉不积极,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转化等方面也处于停滞的状态。而复习课形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先把知识整理归纳后告诉学生,然后进行练习。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记、背、练”的被动学习状态,限制了相当部分的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学生难以进入“学习者”角色,从而导致意志消沉,复习效果更无从说起。
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结构遵循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循环式的螺旋上升结构,知识点较为松散,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构建适合自身认知水平的知识结构。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我反复学习了温州部分小学实施的“整理复习课”的相关资料,并将整理复习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供大家商榷。
一、引入整理复习课的实践意义
(一)“理”,让学生主动建构
乌申斯基曾说:“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整理的重要性,因此,应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从而主动构建与自己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知识体系。
(二)“通”,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整理的目的是要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以实现知识的重组、迁移和应用。
(三)“查”,让学生查漏补缺
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弥补知识技能上的缺陷,进一步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实现知识的有效存储。
(四)“用”,让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整理和复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整理复习课的模式
(一)教师引领,明确目标,构建知识框架
对于学生来说,要准确把握整理复习的目标,显然有很大难度,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在精研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准确而具体的复习目标。整理复习课上老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根据目标构建知识框架。
(二)同伴互助,梳理知识体系,共同进步
这是根据知识框架进行知识的梳理,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集、整理、归纳,回顾已学的相关数学知识,要注意强调自主学习。
第二步:小组合作,查漏补缺。这一步重在合作交流,解决第一步中知识点的疏漏问题。
第三步:知识梳理,构建体系。在明确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充分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对知识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解释疑点、分析难点、弥补知识的遗漏点的过程,并通过展示交流、师生点评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知识间的起承转合,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是整理复习课的鲜明特点。在新授课中主要是将知识点分化,一般很少与后继知识发生关联,而在整理复习课中,正好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达到知识点泛化的目的。
融会贯通不同于知识间的简单联系,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不仅要异中求同,也要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既可以让学生提出疑问,也可以由教师设疑让学生思考回答等,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思想方法的整理复习,跳出题海
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重在让学生体会、理解、归纳和运用。教师分析讲解固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共性和不同点,进而分析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采取撰写单元学习心得体会、自制数学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方法的再组织。
(五)巧用疑点,帮助进步
整理复习要巧用学生的“疑点”。学生的疑点是在对知识的反思过程中产生的,而反思又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教师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反思、质疑,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它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促进知识同化迁移的好途径。
(六)反馈测试,积极评价
反馈测试是整理复习课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它可以帮助学生检测自己整理复习的效果,也为教师帮困补差提供方向。
新授课中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识,侧重于知识方面;练习课的练习则是为了实现技能向能力的转化,侧重于数学能力的形成;而整理复习课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在设计整理复习课的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层次,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做到重点突出。
评价应该贯穿于整理复习课的始终。在整个整理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教师的评价一方面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另一方面要多以启发性的话语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结构遵循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循环式的螺旋上升结构,知识点较为松散,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构建适合自身认知水平的知识结构。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我反复学习了温州部分小学实施的“整理复习课”的相关资料,并将整理复习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供大家商榷。
一、引入整理复习课的实践意义
(一)“理”,让学生主动建构
乌申斯基曾说:“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整理的重要性,因此,应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从而主动构建与自己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知识体系。
(二)“通”,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整理的目的是要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以实现知识的重组、迁移和应用。
(三)“查”,让学生查漏补缺
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弥补知识技能上的缺陷,进一步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实现知识的有效存储。
(四)“用”,让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整理和复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整理复习课的模式
(一)教师引领,明确目标,构建知识框架
对于学生来说,要准确把握整理复习的目标,显然有很大难度,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在精研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准确而具体的复习目标。整理复习课上老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根据目标构建知识框架。
(二)同伴互助,梳理知识体系,共同进步
这是根据知识框架进行知识的梳理,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集、整理、归纳,回顾已学的相关数学知识,要注意强调自主学习。
第二步:小组合作,查漏补缺。这一步重在合作交流,解决第一步中知识点的疏漏问题。
第三步:知识梳理,构建体系。在明确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充分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对知识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解释疑点、分析难点、弥补知识的遗漏点的过程,并通过展示交流、师生点评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知识间的起承转合,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是整理复习课的鲜明特点。在新授课中主要是将知识点分化,一般很少与后继知识发生关联,而在整理复习课中,正好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达到知识点泛化的目的。
融会贯通不同于知识间的简单联系,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不仅要异中求同,也要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既可以让学生提出疑问,也可以由教师设疑让学生思考回答等,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思想方法的整理复习,跳出题海
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重在让学生体会、理解、归纳和运用。教师分析讲解固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共性和不同点,进而分析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采取撰写单元学习心得体会、自制数学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方法的再组织。
(五)巧用疑点,帮助进步
整理复习要巧用学生的“疑点”。学生的疑点是在对知识的反思过程中产生的,而反思又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教师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反思、质疑,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它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促进知识同化迁移的好途径。
(六)反馈测试,积极评价
反馈测试是整理复习课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它可以帮助学生检测自己整理复习的效果,也为教师帮困补差提供方向。
新授课中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识,侧重于知识方面;练习课的练习则是为了实现技能向能力的转化,侧重于数学能力的形成;而整理复习课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在设计整理复习课的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层次,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做到重点突出。
评价应该贯穿于整理复习课的始终。在整个整理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教师的评价一方面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另一方面要多以启发性的话语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