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近现代“共同历史”的中国建构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62315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东方各国皆以自国文化为中心来界定"东方文化",因而很难基于"共同文化"的认同来建构东方近现代史.在此情况下,中国学者由东方"共同文化"转向"共同历史"的确认,将东方各国沦为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转型时期视为共有的"近代史",把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东方的觉醒"与反抗,视为共同的"现代史",于是"东方"概念的内涵外延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亚洲"扩展为"亚非"乃至"亚非拉",但同时也使用"东方—西方"概念统御之.在"亚非拉"共同历史的撰写中,除了世界通史模式外,还使用了殖民主义史、东方民族主义史、东方现代化史三种模式.中国学者对东方近现代共同历史的建构,成为我国东方学建构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政府对于田宅等交易行为征收契税,契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杂项".从明初开始,田宅交易税契制度逐渐成为黄册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确保田土的推收过割是税契的主要目的.明代中后期,随着边供费繁,明朝政府开始重视契税的征收.特别是明末以契税补辽饷、定额坐派地方之后,巡按税票、户部契纸等先后登场,税契银开始成为明朝国家财政的重要补充.清朝确立对全国统治之后,初期沿用明末的巡按税票与布政使司契尾制度,但将契税列入"奏销"与"考成",始与田赋正项同等对待.雍正年间,又借鉴明末开始出现的田赋串票的骑缝式样,改进了明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并对其技术创新、生产效率提升、组织模式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高级生产要素进入企业生产函数,将使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要素结构出现动态调整.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核心机制在于,人工智能改变了企业的生产要素结构,促进了技术创新,降低了资源错配率,提升了生产率,从而使制造业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但是,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这种攀升的路径存在差异性.因此,"十四五"时期,必须聚力创新,努力形成"人工智能
关系具有“善”“恶”两面。在中国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及关系实践中,具有各种目标的人会通过建构和维系关系网络来试图在公共事务中获得利益再分配的行动机会。在计划体制、转轨体制与市场化进程中,围绕着公权力行使的庇护关系导致了庇护式腐败的生成。庇护式腐败是根植于政治社会情境中的关系行动,既与资源要素再分配和公权力私化关联,更与政治生活中的关系网络建构与运用以及非正式政治的盛行密切相关,往往试图通过“自我道德化”策略将自身转化为能被社会习俗接受的社会行为。在当前反腐败治理的行动框架下,可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明晰官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