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程是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为学生创新意识、逻辑思维的发展提供支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乐感,引导学生构建更加系统的情感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有效举措进行探析。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 因势利导 现代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089-02
音乐鉴赏主要是指鉴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理解、情感共鸣,对作品中蕴含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进行赏析的过程。在音乐课程中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解,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与审美水平,是音乐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一、通过形式多样的鉴赏活动,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以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帮助学生建立起情感认知为教学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成果。与此同时,通过对中国音乐进行深入了解、赏析,还可以增进学生心中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为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提供正确的指导,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发自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成长特点,制定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教育方案。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作品解析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表现的不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种类丰富的鉴赏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应该注重音乐赏析素材种类的多样性,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赏析,提升学生的审美直觉。音乐表现形式、蕴含情感不同,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获得的情感意象也有所差别,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选择能够贴合学生情感世界、引发情感共鸣的曲目,进一步提升音乐鉴赏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在进行审美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通过语言引导、创设情境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见解。教师在教育引导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观点,在“求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存异”的表现,采用鼓励与引导并存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得到充分发挥个性的平台。现阶段,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以往的单向教育模式转变为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双向辅导模式,通过音乐鉴赏活动,进一步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设计探究性的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结合音乐鉴赏的实际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设计带有探究性的教学方案,通过设问、分析、解答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考空间,调动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思维表现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乐曲中的情感内涵,如音乐节奏、曲谱、色彩、语义、绘画等。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填词活动、改编故事等实践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将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活动参与者。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使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行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通过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塑造特有的审美观点,对不同的情感建立起系统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应注重结合教学实际,使用设问技巧。作为探究性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其进入到音乐情感环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鉴赏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角色进行音乐演唱表演。在以往的教学课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作为听众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因此缺乏实际的感知,很难形成系统的审美观点,而分角色进行演唱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听众身份的局限性,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赋予音乐作品的情感。
三、进行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兴趣转变为探知欲
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音乐表现类型。以流行音乐为例,部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存在着共同点,很多的流行音乐素材取自民歌部分,流行歌坛的乐手会采用一些通俗的唱腔,重新演绎民歌,实现了音乐领域多元化发展。而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的乐曲,进行因势利导,与鉴赏活动的作品联系起来,将学生对流行乐曲的兴趣转化为对音乐鉴赏的探知欲,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课堂参与心理。在实际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专业的乐理知识,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水平,通过对流行乐曲的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不同类型乐曲的辨别、鉴赏能力。因势利导模式下的教学引导,能够转换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态度,使之产生对专业乐理知识了解的欲望,并将这种探索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主动了解音乐鉴赏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融入部分文学,将富有韵味的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行诵读,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学等艺术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审美选择。
四、转变传统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当前阶段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模式逐步转变。在具体的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情景的创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乐曲中蕴含的情感、创作的背景等通过图片、视频等表现形式直观的展现出来。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音乐鉴赏作品的关联信息展现出来,拓宽学生的联想空间,并通过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兴趣。与此同时,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音乐鉴赏活动。如,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特长。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曲谱、乐理知识讲解时,应该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构建审美认识体系,如按照声乐曲到器乐曲、民乐到交响乐的顺序,开展教学课程,使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审美观念,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 五、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环境,通过练习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为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鉴赏能力,舒适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是前提。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室布置得优雅且具有艺术感,比如,座位的安排以及乐器的摆放方面,尽量做到富有诗意,在具有视觉欣赏意义的位置处挂上音乐家的画像以及格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此同时,还可营造校内音乐学习环境,如课间通过校园广播播放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乐感的音乐,使得学生在轻松享受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乐感。有些学校运用这类音乐作为上下课铃声,使得学生们无形当中受到音乐的熏陶。除此之外,音乐教师在教学程中应抓住学生的音乐闪光点,并对其进行指导挖掘,促进学生潜能的全面发展。例如,西藏学生喜爱雪域风情类的音乐,那么就可以通过提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这类音乐,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展示他们对不同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通过从旁协助,分析雪域风情类音乐作品的优缺点,并最后做出归纳总结,使得学生掌握另一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历史,大大地拓宽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范畴。同时,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否定初中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否则容易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应根据结合初中生的喜悦爱好特点,增加學生多方面的音乐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与此同时,音乐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内容丰富多彩。音乐教师应该适当增强基础知识训练的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基础训练主要分为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在教学初期,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得学生在无形当中提高自身演唱经验。
六、结语
音乐属于审美鉴赏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学校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因此,在实际的音乐课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转换原有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音乐教学的主体,通过对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进行合理分析、解读,引导学生开发自主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拓展联想空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势利导,将学生对流行因素的兴趣转化为对音乐作品的探索欲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亿湘.课间音乐对中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1).
[2]何慧婷.谈歌唱教学在初中音乐中的实践策略——以歌曲《雪花飞》为例[J].音乐生活,2017,(12).
[3]崔婷.小学音乐鉴赏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中的作用及措施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12).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 因势利导 现代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089-02
音乐鉴赏主要是指鉴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理解、情感共鸣,对作品中蕴含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进行赏析的过程。在音乐课程中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解,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与审美水平,是音乐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一、通过形式多样的鉴赏活动,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以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帮助学生建立起情感认知为教学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成果。与此同时,通过对中国音乐进行深入了解、赏析,还可以增进学生心中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为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提供正确的指导,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发自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成长特点,制定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教育方案。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作品解析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表现的不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种类丰富的鉴赏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应该注重音乐赏析素材种类的多样性,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赏析,提升学生的审美直觉。音乐表现形式、蕴含情感不同,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获得的情感意象也有所差别,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选择能够贴合学生情感世界、引发情感共鸣的曲目,进一步提升音乐鉴赏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在进行审美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通过语言引导、创设情境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见解。教师在教育引导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观点,在“求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存异”的表现,采用鼓励与引导并存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得到充分发挥个性的平台。现阶段,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以往的单向教育模式转变为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双向辅导模式,通过音乐鉴赏活动,进一步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设计探究性的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结合音乐鉴赏的实际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设计带有探究性的教学方案,通过设问、分析、解答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考空间,调动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思维表现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乐曲中的情感内涵,如音乐节奏、曲谱、色彩、语义、绘画等。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填词活动、改编故事等实践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将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活动参与者。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使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行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通过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塑造特有的审美观点,对不同的情感建立起系统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应注重结合教学实际,使用设问技巧。作为探究性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其进入到音乐情感环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鉴赏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角色进行音乐演唱表演。在以往的教学课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作为听众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因此缺乏实际的感知,很难形成系统的审美观点,而分角色进行演唱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听众身份的局限性,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赋予音乐作品的情感。
三、进行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兴趣转变为探知欲
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音乐表现类型。以流行音乐为例,部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存在着共同点,很多的流行音乐素材取自民歌部分,流行歌坛的乐手会采用一些通俗的唱腔,重新演绎民歌,实现了音乐领域多元化发展。而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的乐曲,进行因势利导,与鉴赏活动的作品联系起来,将学生对流行乐曲的兴趣转化为对音乐鉴赏的探知欲,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课堂参与心理。在实际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专业的乐理知识,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水平,通过对流行乐曲的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不同类型乐曲的辨别、鉴赏能力。因势利导模式下的教学引导,能够转换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态度,使之产生对专业乐理知识了解的欲望,并将这种探索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主动了解音乐鉴赏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融入部分文学,将富有韵味的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行诵读,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学等艺术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审美选择。
四、转变传统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当前阶段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模式逐步转变。在具体的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情景的创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乐曲中蕴含的情感、创作的背景等通过图片、视频等表现形式直观的展现出来。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音乐鉴赏作品的关联信息展现出来,拓宽学生的联想空间,并通过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兴趣。与此同时,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音乐鉴赏活动。如,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特长。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曲谱、乐理知识讲解时,应该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构建审美认识体系,如按照声乐曲到器乐曲、民乐到交响乐的顺序,开展教学课程,使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审美观念,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 五、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环境,通过练习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为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鉴赏能力,舒适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是前提。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室布置得优雅且具有艺术感,比如,座位的安排以及乐器的摆放方面,尽量做到富有诗意,在具有视觉欣赏意义的位置处挂上音乐家的画像以及格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此同时,还可营造校内音乐学习环境,如课间通过校园广播播放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乐感的音乐,使得学生在轻松享受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乐感。有些学校运用这类音乐作为上下课铃声,使得学生们无形当中受到音乐的熏陶。除此之外,音乐教师在教学程中应抓住学生的音乐闪光点,并对其进行指导挖掘,促进学生潜能的全面发展。例如,西藏学生喜爱雪域风情类的音乐,那么就可以通过提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这类音乐,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展示他们对不同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通过从旁协助,分析雪域风情类音乐作品的优缺点,并最后做出归纳总结,使得学生掌握另一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历史,大大地拓宽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范畴。同时,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否定初中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否则容易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应根据结合初中生的喜悦爱好特点,增加學生多方面的音乐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与此同时,音乐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内容丰富多彩。音乐教师应该适当增强基础知识训练的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基础训练主要分为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在教学初期,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得学生在无形当中提高自身演唱经验。
六、结语
音乐属于审美鉴赏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学校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因此,在实际的音乐课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转换原有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音乐教学的主体,通过对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进行合理分析、解读,引导学生开发自主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拓展联想空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势利导,将学生对流行因素的兴趣转化为对音乐作品的探索欲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亿湘.课间音乐对中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1).
[2]何慧婷.谈歌唱教学在初中音乐中的实践策略——以歌曲《雪花飞》为例[J].音乐生活,2017,(12).
[3]崔婷.小学音乐鉴赏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中的作用及措施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