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七章《相似图形》中的一节,学习重点是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在了解相似三角形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学习。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学校课题研究做了新尝试:将讲学稿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并进行教学。
关键词:相似三角形;中学数学;教学反思
一、讲学稿的五大模块
(一)预习检测案
通过设计的3个小问题复习旧知识并诱导学生猜想,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案,通过课前预习阅读课本以及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对预习案的猜想进行证明,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进而学生进行了大胆猜想“相似三角形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并类比前面的方法進行证明。接下来进行逻辑推理,进一步得到: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再利用例题1加强与巩固性质1;然后利用面积公式与学生一起推导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并利用3小题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类推相似多边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三)达标检测案
利用小组竞争形式完成5道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习体会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解决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判断自己是否完全掌握知识。这实际上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反思。
(五)自我检测
通过“一题三追问”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知识。这一节课中,引导学生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诱”的过程,让学生利用这个思维惯性去“猜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就是“思”的过程。这个“猜想”不是凭空猜想,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思维延伸和拓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教学中,笔者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仔细推敲,巧妙安排例题和习题,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学相结合,前一晚发讲学稿给学生预习,第二天早上批改,以便掌握学生预习情况。这样,课堂上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收获。
(一)明确学习目标与教学形式
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以“导—探—评”的结合为教学形式,围绕教学任务逐层深入展开,在性质证明,强调注意点、关键点时,言简意赅,表达到位,能提起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师生配合默契。
(二)利用讲学稿架设教学梯度
利用讲学稿架设教学梯度,由特殊到一般,对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注意学法,在学生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后点拨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便水到渠成,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设计环环紧扣,把学生思维一步步推向高潮,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课前预设的“思维步步高”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学习作风有很大的作用。在操作、猜想、证明、运用各阶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让人感觉如沐春风,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三)通过小组合作活跃课堂气氛
整节课以讲学稿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让学生探究发现结论,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竞争学习,交流探索新知,并且在不断探索中学会创造性学习——由问题发散出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得出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后,就及时提出由相似比如何求面积比,笔者让他们继续讨论、探究,最后得出了结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达语言准确,开朗大方。
(四)诱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
教师应通过类比归纳,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是平方比,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尤其是笔者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所得,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外,教师的肯定、表扬与鼓励,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感受在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劳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这样时常诱导学生积极探索、思考,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五)设计自我检测环节
此部分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认识,并增强学生灵活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解决本节的教学难点。
三、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通过本节课,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在探究相似三角形性质1时讲学稿留白太少,应留有足够空间给学生探究证明;(2)在评的过程中,应将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展示出来,引起学生注意;(3)笔者放不开手,应该更大胆一些,放开一些,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4)个别学生在几何证明时,几何语言表达不过关,因果关系不明确,有待加强辅导。
关键词:相似三角形;中学数学;教学反思
一、讲学稿的五大模块
(一)预习检测案
通过设计的3个小问题复习旧知识并诱导学生猜想,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案,通过课前预习阅读课本以及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对预习案的猜想进行证明,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进而学生进行了大胆猜想“相似三角形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并类比前面的方法進行证明。接下来进行逻辑推理,进一步得到: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再利用例题1加强与巩固性质1;然后利用面积公式与学生一起推导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并利用3小题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类推相似多边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三)达标检测案
利用小组竞争形式完成5道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习体会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解决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判断自己是否完全掌握知识。这实际上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反思。
(五)自我检测
通过“一题三追问”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知识。这一节课中,引导学生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诱”的过程,让学生利用这个思维惯性去“猜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就是“思”的过程。这个“猜想”不是凭空猜想,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思维延伸和拓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教学中,笔者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仔细推敲,巧妙安排例题和习题,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学相结合,前一晚发讲学稿给学生预习,第二天早上批改,以便掌握学生预习情况。这样,课堂上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收获。
(一)明确学习目标与教学形式
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以“导—探—评”的结合为教学形式,围绕教学任务逐层深入展开,在性质证明,强调注意点、关键点时,言简意赅,表达到位,能提起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师生配合默契。
(二)利用讲学稿架设教学梯度
利用讲学稿架设教学梯度,由特殊到一般,对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注意学法,在学生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后点拨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便水到渠成,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设计环环紧扣,把学生思维一步步推向高潮,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课前预设的“思维步步高”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学习作风有很大的作用。在操作、猜想、证明、运用各阶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让人感觉如沐春风,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三)通过小组合作活跃课堂气氛
整节课以讲学稿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让学生探究发现结论,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竞争学习,交流探索新知,并且在不断探索中学会创造性学习——由问题发散出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得出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后,就及时提出由相似比如何求面积比,笔者让他们继续讨论、探究,最后得出了结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达语言准确,开朗大方。
(四)诱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
教师应通过类比归纳,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是平方比,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尤其是笔者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所得,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外,教师的肯定、表扬与鼓励,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感受在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劳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这样时常诱导学生积极探索、思考,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五)设计自我检测环节
此部分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认识,并增强学生灵活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解决本节的教学难点。
三、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通过本节课,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在探究相似三角形性质1时讲学稿留白太少,应留有足够空间给学生探究证明;(2)在评的过程中,应将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展示出来,引起学生注意;(3)笔者放不开手,应该更大胆一些,放开一些,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4)个别学生在几何证明时,几何语言表达不过关,因果关系不明确,有待加强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