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溪市土地利用主要特点及本溪市土地利用现状的描述,以十年(2000-2010年)动态变化对比分析,来探讨其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本溪市 动态变化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
1、本溪市土地利用主要特点
(1)本溪市土地资源以山地为主,山区特点决定了以林地为主的利用特色。林业主要是以生态型利用涵养水源为主,是辽东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工矿用地比重大,城市用地紧张,农村居民点用地较宽松。本溪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土地资源特点决定了本溪是以矿产、冶金、建材、化工为主导产业格局的重工业城市,也决定了工矿用地比重大的客观现实。
(3)耕地紧缺,质量贫瘠。据统计数字可知,2010年我市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4%,水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水浇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6%;中低产田面积大,占耕地总面积的50%。
(4)作为辽宁东部山区的本溪,林地资源丰富,林下牧草,灌木草丛,疏林草地规模较大,专业性牧草地比重低。
(5)水资源丰富,水面用地比重较高。本溪境内有太子河、浑江、草河三大水系贯穿全境,区域属余水区域。观音阁水库的建成,使本溪市水资源用地比重明显提高。
(6)后备资源贫乏,可肯耕地极其有限。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
2、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变化
本溪市土地总面积为84.1394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1%;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2%;林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6%;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1%;园地、牧草地、交通用地占地最小,分别为0.9%、1.3%、1.2%。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2010年我市未利用土地面积、园地面积、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比2000年分别减少3.07万公顷、0.51万公顷、0.1万公顷,降幅分别达96%、39.2%、2.9%,前二者降幅程度较大;耕地、林地、水域、牧草地、交通用地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57万公顷、0.75万公顷、0.88万公顷、0.24万公顷、0.36万公顷,增幅分别为22.4%、1.1%、41.1%、28.2%、57.9%。我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见图1。
图1本溪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3、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溪市耕地后備资源枯竭,即将出现无米之炊的局面,在城市建设急骤扩张的情况下,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将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
(2)城郊土地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特别是由于高新区药园工程的建设和桥头产业园区、明山工业园区的建设,对平山、明山、溪湖三个区土地资源结构和规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3)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联系松散,不尽协调。由于近年来,在本溪市多种经济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又在大力推动本溪向旅游型城市发展,因此我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生态型建设项目与经济型建设项目并举,缺乏统一协调的规划性指导,这也从客观上影响了本溪市土地利用情况,占补平衡工作补充的耕地尽管在数量上达到了占一补一的标准,但是在新造地的初期,耕地质量远远不如原来的农田质量。
(4)掠夺式经营,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本溪市城市以重工业为主,城市郊区工农业生产布局混乱,环境污染得不到彻底治理,使土地环境日趋恶化.另外由于短期行为的影响,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指标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土地质量明显下降。
(5)粮食用地与其他部门用地矛盾突出。优质土地资源适合粮食生产而被非农业建设挤占,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还有相当数量的林地和园地占据优质土地,这些都成为本溪市农业与建设用地之间,农业内部利用之间矛盾最为尖锐和突出的部位。
因此,我们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本溪市的城市发展。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
关键词:本溪市 动态变化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
1、本溪市土地利用主要特点
(1)本溪市土地资源以山地为主,山区特点决定了以林地为主的利用特色。林业主要是以生态型利用涵养水源为主,是辽东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工矿用地比重大,城市用地紧张,农村居民点用地较宽松。本溪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土地资源特点决定了本溪是以矿产、冶金、建材、化工为主导产业格局的重工业城市,也决定了工矿用地比重大的客观现实。
(3)耕地紧缺,质量贫瘠。据统计数字可知,2010年我市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4%,水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水浇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6%;中低产田面积大,占耕地总面积的50%。
(4)作为辽宁东部山区的本溪,林地资源丰富,林下牧草,灌木草丛,疏林草地规模较大,专业性牧草地比重低。
(5)水资源丰富,水面用地比重较高。本溪境内有太子河、浑江、草河三大水系贯穿全境,区域属余水区域。观音阁水库的建成,使本溪市水资源用地比重明显提高。
(6)后备资源贫乏,可肯耕地极其有限。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
2、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变化
本溪市土地总面积为84.1394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1%;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2%;林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6%;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1%;园地、牧草地、交通用地占地最小,分别为0.9%、1.3%、1.2%。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2010年我市未利用土地面积、园地面积、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比2000年分别减少3.07万公顷、0.51万公顷、0.1万公顷,降幅分别达96%、39.2%、2.9%,前二者降幅程度较大;耕地、林地、水域、牧草地、交通用地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57万公顷、0.75万公顷、0.88万公顷、0.24万公顷、0.36万公顷,增幅分别为22.4%、1.1%、41.1%、28.2%、57.9%。我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见图1。
图1本溪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3、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溪市耕地后備资源枯竭,即将出现无米之炊的局面,在城市建设急骤扩张的情况下,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将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
(2)城郊土地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特别是由于高新区药园工程的建设和桥头产业园区、明山工业园区的建设,对平山、明山、溪湖三个区土地资源结构和规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3)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联系松散,不尽协调。由于近年来,在本溪市多种经济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又在大力推动本溪向旅游型城市发展,因此我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生态型建设项目与经济型建设项目并举,缺乏统一协调的规划性指导,这也从客观上影响了本溪市土地利用情况,占补平衡工作补充的耕地尽管在数量上达到了占一补一的标准,但是在新造地的初期,耕地质量远远不如原来的农田质量。
(4)掠夺式经营,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本溪市城市以重工业为主,城市郊区工农业生产布局混乱,环境污染得不到彻底治理,使土地环境日趋恶化.另外由于短期行为的影响,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指标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土地质量明显下降。
(5)粮食用地与其他部门用地矛盾突出。优质土地资源适合粮食生产而被非农业建设挤占,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还有相当数量的林地和园地占据优质土地,这些都成为本溪市农业与建设用地之间,农业内部利用之间矛盾最为尖锐和突出的部位。
因此,我们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本溪市的城市发展。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