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十分重视课前导入技巧的运用,通过灵活有趣的课前导入,使得一节课能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先声夺人,为整节课的顺利开展打响第一枪。然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开头,而忽视了结尾,这样难免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虎头蛇尾”,影响了整节课的质量。所以说,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如此,除了要给学生设计一个有趣高效的开头,结尾的设计同样也要讲求技巧。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结课艺术的恰当运用,利用有效的结尾来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以下是笔者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些结课方式:
一、总结概括式结课
结课环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对讲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通过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总结概况式结课是教师最常用到的结课方式,尤其是到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结束时,教师往往会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串联,对知识进行整体概括,以达到深化理解和整体掌握的目标。例如,在讲完必修二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笔者就采取了传统的总结概括式结课,对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一次总结:(1)新航路的开辟——雏形阶段;(2)殖民扩张——拓展阶段;(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阶段;(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阶段。通过这样的知识串联和概括,一方面可以增加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从中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高度的概括也有利于学生更轻松的记忆背诵。
二、利用诗词结课
诗词是一种言简意赅,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文学形式,这种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刚好是结课环节中需要的特点,结课就是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让学生在简练的语言下加深对本节课的印象。不仅如此,诗词还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艺术性,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饱含情感的诗词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情绪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诗词来进行结课。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在讲完了澎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在课堂结尾处,为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引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为了强化效果,笔者要求全体学生一起来朗诵这首诗词,在学生的高声朗读下,透过激昂的诗词,深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每个学生都在诗句的感染下心潮澎湃,可以说,通过这首诗词,学生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使得本节课获得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三、设疑式结课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往往认为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志,而在新课程理念中,这一观念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很多教师在新课讲解结束以后,喜欢通过提问给学生留下一些小悬念,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设疑式结课使得学生在新课结束以后,思维活动却没有停止,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时,在新课结束以后,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当时中国有识之士为了改变中国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想出了很多的救国方案,然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救中国呢?才能够帮助中国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呢?就这样,通过这个问题,笔者结束了本节课的讲授,这样既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悬念,同时又给下节课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讲解埋下了伏笔。
四、多媒体结课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工具已经成为了历史课堂的常客,多媒体工具可以将文字知识转变成声音、图像、动画等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结课,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完了《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时,在新课结束以后,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之前提到过的一些书画和戏曲选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书画和戏曲魅力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尾和开头一样十分重要。在新课讲解结束以后,通过精心设计的结课环节,可以有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量,加深知识的深度,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的最后几分钟获得一次有效的提升,这才是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应当具有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环节,就把结课环节的设计纳入到备课任务中,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设计出丰富多样而富有实效的结尾。
【参考文献】
1、杨小峰,高中历史教学结尾艺术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12期
2、吴昌飞,画龙须点睛——高中历史结课艺术浅谈[J].科教文汇 2011年32期
3、黄丽,小议高中历史课中导入和结课的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1期
一、总结概括式结课
结课环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对讲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通过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总结概况式结课是教师最常用到的结课方式,尤其是到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结束时,教师往往会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串联,对知识进行整体概括,以达到深化理解和整体掌握的目标。例如,在讲完必修二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笔者就采取了传统的总结概括式结课,对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一次总结:(1)新航路的开辟——雏形阶段;(2)殖民扩张——拓展阶段;(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阶段;(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阶段。通过这样的知识串联和概括,一方面可以增加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从中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高度的概括也有利于学生更轻松的记忆背诵。
二、利用诗词结课
诗词是一种言简意赅,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文学形式,这种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刚好是结课环节中需要的特点,结课就是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让学生在简练的语言下加深对本节课的印象。不仅如此,诗词还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艺术性,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饱含情感的诗词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情绪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诗词来进行结课。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在讲完了澎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在课堂结尾处,为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引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为了强化效果,笔者要求全体学生一起来朗诵这首诗词,在学生的高声朗读下,透过激昂的诗词,深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每个学生都在诗句的感染下心潮澎湃,可以说,通过这首诗词,学生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使得本节课获得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三、设疑式结课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往往认为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志,而在新课程理念中,这一观念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很多教师在新课讲解结束以后,喜欢通过提问给学生留下一些小悬念,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设疑式结课使得学生在新课结束以后,思维活动却没有停止,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时,在新课结束以后,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当时中国有识之士为了改变中国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想出了很多的救国方案,然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救中国呢?才能够帮助中国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呢?就这样,通过这个问题,笔者结束了本节课的讲授,这样既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悬念,同时又给下节课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讲解埋下了伏笔。
四、多媒体结课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工具已经成为了历史课堂的常客,多媒体工具可以将文字知识转变成声音、图像、动画等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结课,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完了《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时,在新课结束以后,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之前提到过的一些书画和戏曲选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书画和戏曲魅力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尾和开头一样十分重要。在新课讲解结束以后,通过精心设计的结课环节,可以有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量,加深知识的深度,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的最后几分钟获得一次有效的提升,这才是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应当具有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环节,就把结课环节的设计纳入到备课任务中,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设计出丰富多样而富有实效的结尾。
【参考文献】
1、杨小峰,高中历史教学结尾艺术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12期
2、吴昌飞,画龙须点睛——高中历史结课艺术浅谈[J].科教文汇 2011年32期
3、黄丽,小议高中历史课中导入和结课的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