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识别DNA的吡咯-咪唑多聚酰胺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化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吡咯-咪唑多聚酰胺为一类人工合成的主要由五元杂环化合物Ⅳ一甲基吡咯(Py)、N-甲基咪唑(Im)和N-甲基3-羟基吡咯(Hp)芳香氨基酸组成的,经酰胺键连接的人工小分子配体。它们具有与天然DNA结合蛋白相媲美的DNA特异性识别和结合能力。近20年来,对此类化合物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确定了简单的氨基酸对识别碱基对的规则,研究了多种方式连接的吡咯-咪唑多聚酰胺与DNA小沟结合模式,合成了多种双功能吡咯一咪唑多聚酰胺,且吡咯.咪唑多聚酰胺能穿过细胞膜,具有在体内外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其他文献
分析职业院校把"企业"搬进校园的类型与实践,针对把"企业"搬进校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把"企业"搬进校园的适配性条件。
简要介绍了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对纳米粒子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评述.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放疗疗效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29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
显性三眠蚕品种是利用家蚕眠性遗传原理及杂交育种技术,将三眠、强健、质优较好地结合于一体,实现了优良基因的互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预期的育种目标,是我国首次自行育成并推广
我校作为普通农村中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骨干教师紧缺,而开展“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更需要迅速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规范管理,树立教师的师表意识  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我们制订和完善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强化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我们以完善内部机制改革为动力,经教代会讨论,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南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