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单位档案文化建设的角色缺失与思考

来源 :兰台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200630990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单位的档案建设日益引起重视,数字化、电子化、方便性大多得到了实现和提高,但究其实质,档案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发展远远超过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和文化追求。基层档案文化建设一直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和步伐,现状如此,原因很多,主观的、客观的种种不一。档案文化建设是个规格高、专业强、范畴广、环节多、周期长的大课题,利于当下,造福未来,需要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必须审视自身、清醒认知,勇于正视问题与不足,承担责任恪尽职守,敢于出手有所作为。
  关键词:基层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分析;思考与建议
  相对而言,档案很有些清冷超脱的意味,不同于史书声势浩大的地位和名分,它更像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没有喧嚣的气息和夺人的光彩,平静淡然冷静客观。当你需要它时,它又始终在那里,一展臂的距离,一杯茶的光阴,如同一位饱经世事、无所不知的智者,向你娓娓道来。时代发展至今,档案作为记录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一个载体,早已从当初的简单收集进而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古朴盎然、韵味悠长而又真实权威、客观有据。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战略。档案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如影随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有着彰显精神、教育民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地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档案文化的迷人魅力在于此,但档案文化建设某些问题也源于此,特别是基层单位档案文化建设问题突出,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冷板凳的位置多年来未有实质性改变,价值体现微弱,对档案文化建设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其作用力不足直接导致角色的缺失,引发人们对当前基层档案管理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索。
  一、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意识缺失,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档案文化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这是构成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石和前提。但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者甚至领导层,对于档案的认识和应用大多薄弱,一般局限于满足自身的各种工作需要即可,比如文书整理、人事任免、资料备查等。稍微重视一些的,也无非是行业相关的史志和资料等有限留存。至于各单位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中,档案工作的规划、管理、发展、创建等相关字眼从未出现,也并不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基层档案建设问题从根本上得不到重视,场所、经费、人员都没有保障,档案工作自然就做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更高境界要求、标准规范的档案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2.软硬件缺失,配套设施不到位。
  传统的档案早已不能满足高效率、节奏快的时代需求,纯人工查阅、纸质保存的方式过于呆板僵化。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档案的现代化、规范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必要的硬件设施及软件投入是管理的实现手段,电子信息档案应运而生,其建立、完善、运行、应用都是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前提。可现实残酷状况堪忧,由于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导致档案工作标准不高,有的基层单位甚至没有专用的档案库房,完全达不到档案管理的防火、防潮、防盗等专业化设施要求。有些单位室藏档案内容单薄贫乏,只有必要的零散文件或者部分人事档案,也只是随便堆砌了之,既不能分类存放也不能规范整理,人员精力只用来做业务、搞经营、谋利益和求发展,档案的历史意义、社会价值、服务功能、文化创建等方面被彻底忽视或无视。
  3.管理缺失,制度规范不到位。
  有些基层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紊乱,档案基础管理工作尚且问题百出层出不穷,在人员流动、调整离职等过程中,有些单位时有档案遗失、缺失、不规范、临时恶补等情况出现。对于很多单位来说,业务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而档案工作非必要可有可无,档案管理处于自由松弛散漫无序状态。有些单位虽然有人管档案,也建立了档案室,但档案工作流于形式,制度不规范、职责不明确、任务不落实、人员不到位、監管不走心、考核不当真,而且不少档案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单位没有规范的档案存放和管理、使用制度,材料的收集、入库、整理都拖沓延误,档案收集难、利用难、编研难等现象十分突出,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得不到保证。
  4.人才缺失,业务素质不到位。
  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适得其所。但实际情况却是,档案工作在很多基层单位都是冷板凳、偏门路、休息亭,往往安排年纪大或能力弱、待退休的人去这个岗位,有的甚至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差不多、凑合、过得去即可,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没有要求,当然也没有成果。有些单位甚至是安排人兼职兼做,闲时弄一弄,忙时不管它。也有些单位即便设了专职档案人员,这些人没有经受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必要的岗位业务锻炼,更没有相应的岗位绩效考核,日常工作职能多限于整理、收集、借阅、转递资料,对档案综合管理及附加应用往往不予关注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数也只是应付度日不出差错即可。
  5.创建缺失,档案利用不到位。
  文史不分家,档案与文化是血肉相关互为促进的关系。档案是国家的财富,是人类记忆的重要载体。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前馆长阿瑟道蒂曾说,在所有的国家财产中,档案是最为珍贵的。它们是一代人留给另一代人的礼物,我们对它们的爱护程度标志着我们的文明程度。可见,档案文化在推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具有悠久的编修史志的传统,天文地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种类庞大,卷宗浩繁。据有关学者统计,我国历史地方志有一万多种,达十万多卷。我国编史修志之所以发达,与利用了大量的地方档案史料是分不开的。档案史料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许多基层单位都是行业的专家,有最专业的知识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保有独家珍贵的一手资料。现实却是,这些基础的档案拘囿于有限的内部利用,一方面是需求方求贤若渴苦无门路,一方面是束之高阁布满灰尘,没有扩展出社会属性,服务社会的价值功能、对文化建设完全没发挥作用。   二、对基层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转变角色,提高认识,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事業目标发展。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各级档案工作者包括领导干部,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档案意识,提高档案文化建设意识,加强对档案法律法规的普及及学习倡导,深刻把握档案文件建设的内涵,强化档案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档案的价值作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文化建设意识,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使得档案文化建设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一种良好的档案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档案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突破。
  开发档案信息和文化资源,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应充分激发参与的认知度、积极性和热情,并使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态度,强化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要提高站位、增强意识、强化本领,实现从档案保管查阅利用服务者向文化建设者、从档案文化资源的管理者向档案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转变。对内,各基层有关单位需把档案文化建设提上日程、纳入总体部署和重点目标规划,落实经费保障,制订翔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层层落实职责任务,强化考核和监督机制,护航档案工作良性发展;对外,要谋求走出去,加强互动沟通,注重挖掘档案的社会性、服务性、公益性,大力扩展档案文件建设领域,积极突破各行各业间固有的传统障碍壁垒,真正将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推进和纳入文化大框架中去,强化促进档案部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和行业专家学者乃至全社会的协作沟通,提高档案文化服务能力。
  2.创造条件,切实投入,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物,而非复制品,故更具可靠性,并多具有单一性和稀有性。各行业单位因“正宗出身”的天然优势、历史传承,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生条件,充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档案,必将为档案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使其释放异彩,实现文化价值最大化。任何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财、力的投入,要打破僵局突破藩篱,硬件、软件或现代技术、创新意识等缺一不可。硬件方面,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影响档案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因,粮草未动车马先行,适当增加档案事业经费投入,完善档案服务功能,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条件。应以事业发展的长远眼光为依据,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好规范化的综合档案室,购置必备的档案专业设备,搞好通风、采光、防盗、防虫、防潮、防火等配套保护措施。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档案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硬件着陆后,在软件方面,应积极着手做好档案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包括数据处理、档案规整、查漏补缺、更新换代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形成现代化技术综合运用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整体功能,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资源整合,为实现档案文化信息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深挖各类档案的文化内涵,把档案从辅助凭证的单一框架内解放出来,充分发挥档案的知识性、鲜活性、灵动性,变静为动,使各类档案信息应用尽用,将丰富的档案资源库变为资政育人、文化惠民的文化库、知识库、思想库,以鲜活有效的档案文化服务方式和规范有序的传播渠道,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文化信息共享服务,充分彰显档案的文化底蕴和悠悠魅力,发挥档案文化的价值,增强档案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保证档案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制度和规范的保驾护航,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各类资料等,做好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保证档案的基础资料安全、完整、原始呈现。其次,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配套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制定《档案工作人员职责》《保管保密制度》《转递统计制度》《收集送交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和要求》《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规定并悬挂上墙。档案的日常管理、借阅、利用等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执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有序开展。再次,为了避免档案的丢失、改动,要严格各个环节手续,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档案查阅、借阅和归档入库有登记。最后,要建立完善档案工作管理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把档案事业建设纳入各单位事业发展的目标来进行评价,激励岗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4.加强指导,提高技能,促进档案文化建设队伍建设职业化。
  档案管理是一门知识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首先,必须选配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好的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做好档案基础工作之外,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及时应对岗位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因此,加强档案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和迫切需要。其次,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应有计划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改善和优化档案人员队伍层次结构,完善其知识体系,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现代化理念以及信息技术手段,锻炼业务技能,提高从业本领,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尽快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其成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再次,必须做好档案工作长期规划。档案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档案,还要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深挖档案蕴含的潜力,使档案管理工作在与单位整体发展相互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本行业乃至全社会发挥重要作用,调动发挥档案队伍的文化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构建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最后,必须注重档案的开发利用,档案文化是一种记忆文化,连接传承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深入挖掘行业档案资源,积极探索档案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对内对外的双重作用,使其不再边缘化、角落化、固有化,实现社会档案资源的共享共通共赢,实现档案价值最大化。
  5.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档案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其发展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在立足当下,做好现实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长远科学的规划、论证和反复实践,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引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同时助力于国家文化的繁荣昌盛。从建设的高度来讲,档案文化建设既要传承过去、立足当前,还要放眼未来、谋划长远。档案文化建设要讲长远性、规划性,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潮流,积极主动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变化,在发挥好传统的历史凭证价值和信息参考价值的同时,还要开拓创新,谋求多元发展各处开花,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角色面貌和开放宽阔的姿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马春荣.基层单位怎样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J].四川档案. 2011
  [2]黄飞.基层单位品牌创建及各类迎检中的“立专卷”法[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3]逄 通.争取领导重视、提高基层单位档案管理水平[J].黑龙江档案.2009
  (作者单位:青岛市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摘 要: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提供了无限可能。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三个因素,总结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可以从环境、资源、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图书馆;应用  一、人工智能与智慧图书馆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简称AI,是英文单词Artificia
摘 要: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查找文献资源、丰富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进一步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  引言  2015年,我国人大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联合发展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开始向信息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对
摘 要:数字阅读的普及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阅读摆脱了纸质阅读受空间的限制,让读者随时随地享受读书的乐趣,碎片化的阅读成为新的阅读模式,数字阅读更是为碎片化阅读提供了用不尽的资源,图书馆作为数字资源的推广方,如何将宝贵的数字资源让更多的人免费使用,成为新时期图书馆精细化服务的新挑战。  关键词:数字阅读;图书馆;信息服务;精细化服务  文化特征是数字时代的鲜明特征,数字阅读成为
摘 要:针对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索引学会主办的以“积淀与超越:数字人文与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数字人文年会的会议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根据与会专家的报告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和阐述。报告内容包括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数字人文在中华文化中的应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方面。报告内容揭示了数字人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此次年会为国内外数字人文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思想交流和成果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依托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形成了一种数据的全新档案管理形式,数据的开发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项技术的使用也需要工作人员逐步学习、合理的应用。要采取科学的数据库开放的方式,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与机密性。本文就针对数据库在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数据库;医院档案;档案管理  引言: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
摘 要:构建完善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系,是我们党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基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数字应用弥补了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种种不足,有效提升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多角度就如何以数字化应用推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转型提质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应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转型提质  干部人事档案是我党内
利用问卷调查法,以M大学2020级大一新生为对象,对大学新生的图书馆形象进行调查,以期掌握大学新生对图书馆的了解和使用情况,对新生入馆教育的态度以及对M大学图书馆的总体印象.以调查结果分析为基础,为改进优化新生入馆教育提供对策,并提出了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摘 要:实物档案是档案体系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科学意义。本文针对实物档案的判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实物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 实物档案;概念;判定;管理  实物档案到底是什么,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认识,但近年来各级档案馆为了扩大馆藏和提升档案宣传力度,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大收集、征集实物的力度,从传统的奖杯、奖章、锦旗到现代的模型、器乐、纪念品,征集的门类越来越多样,载体越来越丰富
摘 要:随着我国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档案馆和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和创新。在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成果可以进行选择的相关内容和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档案文献编纂也面临着数字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和难题,如何使得档案文献编纂的利用最大化受对于编纂工作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媒介传播范围广且力度较强的特点,档案文献的编纂工作逐渐转向以相关客户为重点来使得档案文献编纂成果得到更多的利用。而编纂工
目的采用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技术,建立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快速筛查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的方法。方法设定条件为正离子源检测,离子源电压1800 V、漂移管电压7500 V、进气温度180℃、漂移管温度180℃、栅电压45 V、栅脉冲宽度120μs、漂移管流速1.2 L·min-1、排气泵0.8 L·min-1、运行时间30 s、光谱范围25 ms,样品用甲醇直接提取,稀释后直接进样,与对照品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