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的中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在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师生发展的主阵地,而效益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因此,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关键.
  一、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学习速度.学习特定的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二是学习的效益.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的收获越多,成效越高.三是学习心理.学习体验轻松、愉悦,身心付出的能量越少,有效性越高.
  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方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化学教学有效性表现在:学生知识的增长、方法的获得、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变化、问题意识的产生、学科素养的提高、意志的锻炼、价值体系的建立及人文精神的养成等.
  二、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1.有效教学要构建生态课堂
  教育是最终要面对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学校课堂就是生命养育的摇篮.“生态课堂”是一种把学生与教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手段、物质及环境看成相互关联的整体,而建立起的和谐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生态系统.生态课堂是基于知识课堂、能力课堂之上的课堂实践,是新课程理论基础中教育观、发展观和生态观的诠释,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性超越.
  2.有效教学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所预期的,经过教学活动后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和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方向,是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准确的教学目标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落实教学目标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坚实基础,化学教学目标是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细化.“知识和能力”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重视“双基”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是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而获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探索的兴趣,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关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责任感.“‘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立足于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学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注意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所用的行为动词应该层次明确;(3)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和活动情况特征而定;(4)三维目标有轻有重、有显有隐,要深切领悟,目标制订适度,以便课堂中的学生都能达成.
  3.有效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
  (1)激发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兴趣能引起学习者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使其感知清晰、记忆深刻,能启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习兴趣还会使人入迷地钻研科学知识、领会其中奥妙.兴趣是可以通过下列形式进行培养的:学习内容上从易到难、由浅人深;学习方式上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和独立思考;学习环境上创设有利情境、选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联系实际和本身独特的学科魅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尝试成功,增强学习信心等.
  (2)发挥主体作用是有效学习的根本.①激发主体活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能使学生主动学习.②培养主体活力.一要注重思维训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二要善于质疑、解疑.三要高度重视实验.四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③改进学习方式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主动学习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协作与交往;探究学习强调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安氟醚(Enf)对常温或低温下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的离体心脏, Langendorff装置平衡灌注 15min后,随机分为 4组( n= 6), A组:常温 1. 1% Enf的K-H液灌注; B组:常温 2. 2% Enf的 K-H液灌注; C组:低温 1. 1% Enf的 K-H液灌
目的探讨线索细胞检查在宫颈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宫颈炎患者60例作为宫颈炎组,同期选取健康妇女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妇女的白带进行常规检查及线索细胞检
目的 检测氯胺酮对应激大鼠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药物防治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单纯电刺激组(S组)腹腔分别注入生理盐水2ml、氯胺酮处理组腹腔分别注入氯胺酮lOOmg·kg-1(K组),每组7只.注药5min后接通电刺激仪,C组不通电,其余两组均以2mA直流电行电刺激足底,刺激时限1s,间隔30s一次,持续15min.刺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