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高校信息“孤岛”现象也随之产生,通过健全高校信息化统一管理制度,实施高校信息标准化,规范信息编码,统一构建数据中心基本信息公共数据库等基本手段,化解了高校内信息“孤岛”现象,全面实现了校园内信息资源的共享,推进了高校信息化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王娟琳(1962-),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大学信息中心,高级实验师;封红旗(1967-),男,江苏泰兴人,常州大学信息中心,高级实验师。(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数字化校园共享数据中心的构建与应用”(课题编号:GJY11020037)、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独立学院数字化教学公共服务中应用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HDJY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21-02
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承载传统并创新教育模式。2012年9月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如火如荼,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高校教育信息“孤岛”问题亦伴随而生,并呈现出诸多不足,如学校没有一个统一的基本信息资源公共数据库,高校各个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能满足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求,但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相对独立,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缺乏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由此可见,信息标准化是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建设高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所在。以常州大学为例,在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中,遵守国家及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采取保护原有信息管理系统资源的措施,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学校信息标准集,并对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再进行系统整合;同时在原有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满足部门业务需求的同时,工作人员亦能熟练操作驾驭。这样不仅节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国内外发展情况
高校信息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美国率先提出Campus Computing(信息化校园)的概念,并开展了美国高校信息化的研究项目,即Campus Computing Project(信息化校园计划)。很多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致力于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并起草一些相应规范,如IMS的Learning Resourc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IEEE LTSC(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等等。[2]而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统一规范中则采用“开源”,即开放源代码模式。美国开源促进协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认为“开源”指的是那些源代码可以为公众使用的软件开发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发行可以不受许可证的限制,[3]但这种方式不完全被高校接受。
在国内高校各部门中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大部分都是在不同时期购置或开发的,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作为开发指导,建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越早,此问题亦越严重。[4]中国高校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使数据有序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上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及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学校在考虑建设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时开始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等已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但要完全克服信息“孤岛”还将是一个十分漫长、艰巨的工作。
二、构建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体系
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它不仅涉及高校各个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软件资源,还涉及到职能部门的管理策略及模式、组织保障措施、人员信息素质等。如常州大学在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工作中,以实现校园内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坚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立了学校教学教务管理单点登录系统、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网上自助服务系统等。
1.制订高校信息标准集,规范信息编码
高校信息标准集是高校对拟建设的大类信息定义的管理信息标准,主要涵盖高校的基本情况信息、学生和教职工信息、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学科建设及科研信息、学校标准代码库等,并按具体内容分成若干类,同时按类分段列出,以便于查询,例如高校基本情况管理信息子集典型字段如表1所示。
高校通常是以教育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JY/T1002-2012》、数据标准集《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代码标准集《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5]为蓝本,结合具体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学校级的信息编码规范,并以学院及各职能管理部门为单位,调查所使用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逻辑关系,规范各业务系统的信息编码。高校校级教育管理信息标准集结构如图1所示。
高校各职能部门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按国家、教育部教育行业信息及校级信息标准集建设与实施,数据统一规范管理以实现校内信息资源共享。以常州大学为例,学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就以考生的高考考试号作为录取学生的电子身份号,并将此电子身份号分发到各个学校级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如教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上机上网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网络自助服务系统等,学生通过电子身份号可以查询各个系统中的相关信息。 2.构建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
高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全校师生,分别定义人员的基本公共信息数据项及数据结构。在调查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各单位分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相应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技术支持维护人员进行讨论与研究,确定必须有标准格式的数据内容,并列出数据项即数据元素。
教师(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进校工作时间,部门,手机号,身份证号,……)
学生(电子身份号、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手机号,身份证号,……)
由于共享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于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各相关部门通过对每个数据源创建一个相应的WEB服务来维护本部门所上传到全校数据中心的业务数据。全校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完成数据集成,同时为上传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视图并创建数据库存储过程,当业务系统发生数据更新时,全校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的相应数据也同时进行更新,以完成全校数据中心的数据与业务系统数据的同步,从而有效解决数据“孤岛”现象。常州大学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管理平台界面,如图2所示。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标准化的实施
统一高校信息标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使高校做好信息化建设、共享与整合优质资源、率先实现高校内部跨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首先,成立高校信息标准委员会。由于信息标准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是一个需及时更新同步的动态系统,则需要高校有一个常设机构对学校信息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提供有力地组织保障。高校信息标准委员会负责对高校信息标准的咨询解释、制订颁布、修订监管、协调督促,目的在于为学校制订和完善校级的信息标准集提供决策性建议,并监管、督促学校各部门执行相关的信息标准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标准化。高校信息标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高校信息中心即学校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办公室的主要职能如下:对学校信息标准建设进行规划并制订总体方案,指导与协助各部门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负责信息标准的具体实施与后续修订等工作。
其次,对高校各部门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范。实施高校信息标准化后,对校内各部门新建管理信息系统或对已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软、硬件升级时,必须按照所制订的信息标准集进行规划与设计。各个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与升级时必须提供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程序。
最后,校领导重视,统筹规划。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提高并强化全体师生的信息化意识与水平,从全局出发建立专职与兼职结合的高水平管理队伍,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同时实施CIO机制下的信息标准化建设,[6]促使学校信息标准化建设与应用向纵深发展。
三、结论
高校信息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是解决信息“孤岛”现象的唯一途径,从统筹规划到具体实施需要耐心、细致地工作,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实现信息标准化,促进信息管理手段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共享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安婧.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启示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3-10.
[2]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41.1[S].
[3]李理,李哲.新世纪美国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环境与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109-111.
[4]沈锡臣,蒋东兴.信息标准是一体化数字校园的基础[J].中国教育网络,2006,(7):10-11.
[5]黄富革,周晓芳.高校信息化数据标准的制定与实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89-91.
[6]李林林.关于高校信息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
2007,(5):79-80.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王娟琳(1962-),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大学信息中心,高级实验师;封红旗(1967-),男,江苏泰兴人,常州大学信息中心,高级实验师。(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数字化校园共享数据中心的构建与应用”(课题编号:GJY11020037)、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独立学院数字化教学公共服务中应用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HDJY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21-02
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承载传统并创新教育模式。2012年9月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如火如荼,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高校教育信息“孤岛”问题亦伴随而生,并呈现出诸多不足,如学校没有一个统一的基本信息资源公共数据库,高校各个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能满足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求,但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相对独立,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缺乏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由此可见,信息标准化是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建设高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所在。以常州大学为例,在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中,遵守国家及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采取保护原有信息管理系统资源的措施,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学校信息标准集,并对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再进行系统整合;同时在原有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满足部门业务需求的同时,工作人员亦能熟练操作驾驭。这样不仅节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国内外发展情况
高校信息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美国率先提出Campus Computing(信息化校园)的概念,并开展了美国高校信息化的研究项目,即Campus Computing Project(信息化校园计划)。很多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致力于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并起草一些相应规范,如IMS的Learning Resourc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IEEE LTSC(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等等。[2]而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统一规范中则采用“开源”,即开放源代码模式。美国开源促进协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认为“开源”指的是那些源代码可以为公众使用的软件开发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发行可以不受许可证的限制,[3]但这种方式不完全被高校接受。
在国内高校各部门中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大部分都是在不同时期购置或开发的,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作为开发指导,建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越早,此问题亦越严重。[4]中国高校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使数据有序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上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及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学校在考虑建设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时开始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等已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但要完全克服信息“孤岛”还将是一个十分漫长、艰巨的工作。
二、构建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体系
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它不仅涉及高校各个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软件资源,还涉及到职能部门的管理策略及模式、组织保障措施、人员信息素质等。如常州大学在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工作中,以实现校园内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坚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立了学校教学教务管理单点登录系统、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网上自助服务系统等。
1.制订高校信息标准集,规范信息编码
高校信息标准集是高校对拟建设的大类信息定义的管理信息标准,主要涵盖高校的基本情况信息、学生和教职工信息、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学科建设及科研信息、学校标准代码库等,并按具体内容分成若干类,同时按类分段列出,以便于查询,例如高校基本情况管理信息子集典型字段如表1所示。
高校通常是以教育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JY/T1002-2012》、数据标准集《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代码标准集《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5]为蓝本,结合具体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学校级的信息编码规范,并以学院及各职能管理部门为单位,调查所使用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逻辑关系,规范各业务系统的信息编码。高校校级教育管理信息标准集结构如图1所示。
高校各职能部门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按国家、教育部教育行业信息及校级信息标准集建设与实施,数据统一规范管理以实现校内信息资源共享。以常州大学为例,学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就以考生的高考考试号作为录取学生的电子身份号,并将此电子身份号分发到各个学校级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如教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上机上网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网络自助服务系统等,学生通过电子身份号可以查询各个系统中的相关信息。 2.构建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
高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全校师生,分别定义人员的基本公共信息数据项及数据结构。在调查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各单位分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相应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技术支持维护人员进行讨论与研究,确定必须有标准格式的数据内容,并列出数据项即数据元素。
教师(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进校工作时间,部门,手机号,身份证号,……)
学生(电子身份号、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手机号,身份证号,……)
由于共享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于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各相关部门通过对每个数据源创建一个相应的WEB服务来维护本部门所上传到全校数据中心的业务数据。全校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完成数据集成,同时为上传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视图并创建数据库存储过程,当业务系统发生数据更新时,全校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的相应数据也同时进行更新,以完成全校数据中心的数据与业务系统数据的同步,从而有效解决数据“孤岛”现象。常州大学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管理平台界面,如图2所示。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标准化的实施
统一高校信息标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使高校做好信息化建设、共享与整合优质资源、率先实现高校内部跨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首先,成立高校信息标准委员会。由于信息标准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是一个需及时更新同步的动态系统,则需要高校有一个常设机构对学校信息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提供有力地组织保障。高校信息标准委员会负责对高校信息标准的咨询解释、制订颁布、修订监管、协调督促,目的在于为学校制订和完善校级的信息标准集提供决策性建议,并监管、督促学校各部门执行相关的信息标准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标准化。高校信息标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高校信息中心即学校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办公室的主要职能如下:对学校信息标准建设进行规划并制订总体方案,指导与协助各部门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负责信息标准的具体实施与后续修订等工作。
其次,对高校各部门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范。实施高校信息标准化后,对校内各部门新建管理信息系统或对已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软、硬件升级时,必须按照所制订的信息标准集进行规划与设计。各个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与升级时必须提供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程序。
最后,校领导重视,统筹规划。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提高并强化全体师生的信息化意识与水平,从全局出发建立专职与兼职结合的高水平管理队伍,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同时实施CIO机制下的信息标准化建设,[6]促使学校信息标准化建设与应用向纵深发展。
三、结论
高校信息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是解决信息“孤岛”现象的唯一途径,从统筹规划到具体实施需要耐心、细致地工作,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实现信息标准化,促进信息管理手段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共享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安婧.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启示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3-10.
[2]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41.1[S].
[3]李理,李哲.新世纪美国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环境与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109-111.
[4]沈锡臣,蒋东兴.信息标准是一体化数字校园的基础[J].中国教育网络,2006,(7):10-11.
[5]黄富革,周晓芳.高校信息化数据标准的制定与实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89-91.
[6]李林林.关于高校信息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
2007,(5):79-80.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