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每篇文章都倾注着作者的深厚感情,因此,小学语文具有发挥情感功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便成了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创设情境,诱发感情
“情由境生,感因事生”。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似见其物,辨其形,嗅其味,闻其声,让学生“触景生情”,变作品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把儿童带入情境中,通过情境的强化,即从生活的展视,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再现,角色的扮演以及语言的描绘六大途径中,择其综合运用,或音乐图画并举;或角色扮演,实物演示合二为一;或音乐、角色、扮演同步,使情境作用于儿童的多种感官,促其加深感受。儿童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产生情感体验。”
例如,《鲸》是一篇说明文,如果生硬地教学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说不上感情的培养,一位教师便用了巧设悬念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辽阔无边的太平洋地区曾经举行过一次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地点,顺利地通过虾兵蟹将把守的赛场大门,鲸得到这个消息也急忙赶来参加,当它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说:“你不属于鱼类,不能入内参加。”鲸振振有词地说:“我就是鱼,不然大家怎么叫我鲸鱼呢?”鲸和虾都争持不下,那么他们到底谁说的对,让我们来当一回生物家,到海洋研究所去揭开这个谜底吧!”悬念一出,立刻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心理,使《鲸》这一篇原本枯燥的说明文显得充满情趣。
二、批文入情,缘情悟理
特定的语言总要表达特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文章是作者感情的产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也是作品的生命力。“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创作与阅读的过程与原理。观文者必须从“披文”着手,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深入地思考、分析、揣摩,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环境、事件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
例如, 《白杨》一文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愿。文章对白杨外形特点的描写没用多少笔墨,只用了“高大挺秀”一词,“秀”字用得很妙,既写出了白杨的色彩美,又突出了白扬的品格,更饱含了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以上几点,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中长着雪白的枝干、宽大翠绿的叶子的白杨,再把白杨放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浑黄一体的戈壁滩上”,两种色彩鲜明的对比,更显示出白杨色彩的“秀”!它能在如此荒凉的戈壁滩上生长,而且不管遇到任何自然灾害和恶劣的气候,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内在的“秀”!通过这样的品味,学生都感到白杨不但外表美,而且具有难能可贵的品格。
三、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境界,就要以作品的语言为依据,尽量给学生创作一个具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展开想象,产生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或托物言情,或借景抒情,或寄事达理,或以理表情,形成一种浓郁的情感气氛,以强化、表达某种感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睹物思情、触景生情,进入情境交融的境地。
例如,《鸟的天堂》是巴金的名作,课文描写了晨辉夕照、水树一体、白鸟荟萃的美景。文章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传神的妙笔向人们展视了鸟的天堂----美的世界,借以歌颂南国的树美,鸟美,祖国美。对于如此优美的写景文章,一开课,教师就可以利用语言的描述把学生领进对鸟的天堂的向往之中:“同学们,在五百年前,广东新会县天马村前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中有一个小岛,不知什么时候起长成了一株榕树。这棵榕树经过了几百年的繁衍,成了状如蘑菇,覆盖面积达一万三千多平方米的大树。从那时起,数几十种小鸟栖息于此,鸟鸣成了这里唯一的声音,鸟儿们在这里翩翩而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同学们,你想领略这一奇观吗?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妙笔到鸟的天堂一游吧!”就这样,随着教师的描述,孩子们仿佛走出教室,来到天马河,陶醉于“鸟的天堂”的美景之中,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创设情境,诱发感情
“情由境生,感因事生”。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似见其物,辨其形,嗅其味,闻其声,让学生“触景生情”,变作品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把儿童带入情境中,通过情境的强化,即从生活的展视,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再现,角色的扮演以及语言的描绘六大途径中,择其综合运用,或音乐图画并举;或角色扮演,实物演示合二为一;或音乐、角色、扮演同步,使情境作用于儿童的多种感官,促其加深感受。儿童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产生情感体验。”
例如,《鲸》是一篇说明文,如果生硬地教学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说不上感情的培养,一位教师便用了巧设悬念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辽阔无边的太平洋地区曾经举行过一次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地点,顺利地通过虾兵蟹将把守的赛场大门,鲸得到这个消息也急忙赶来参加,当它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说:“你不属于鱼类,不能入内参加。”鲸振振有词地说:“我就是鱼,不然大家怎么叫我鲸鱼呢?”鲸和虾都争持不下,那么他们到底谁说的对,让我们来当一回生物家,到海洋研究所去揭开这个谜底吧!”悬念一出,立刻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心理,使《鲸》这一篇原本枯燥的说明文显得充满情趣。
二、批文入情,缘情悟理
特定的语言总要表达特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文章是作者感情的产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也是作品的生命力。“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创作与阅读的过程与原理。观文者必须从“披文”着手,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深入地思考、分析、揣摩,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环境、事件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
例如, 《白杨》一文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愿。文章对白杨外形特点的描写没用多少笔墨,只用了“高大挺秀”一词,“秀”字用得很妙,既写出了白杨的色彩美,又突出了白扬的品格,更饱含了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以上几点,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中长着雪白的枝干、宽大翠绿的叶子的白杨,再把白杨放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浑黄一体的戈壁滩上”,两种色彩鲜明的对比,更显示出白杨色彩的“秀”!它能在如此荒凉的戈壁滩上生长,而且不管遇到任何自然灾害和恶劣的气候,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内在的“秀”!通过这样的品味,学生都感到白杨不但外表美,而且具有难能可贵的品格。
三、 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境界,就要以作品的语言为依据,尽量给学生创作一个具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展开想象,产生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或托物言情,或借景抒情,或寄事达理,或以理表情,形成一种浓郁的情感气氛,以强化、表达某种感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睹物思情、触景生情,进入情境交融的境地。
例如,《鸟的天堂》是巴金的名作,课文描写了晨辉夕照、水树一体、白鸟荟萃的美景。文章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传神的妙笔向人们展视了鸟的天堂----美的世界,借以歌颂南国的树美,鸟美,祖国美。对于如此优美的写景文章,一开课,教师就可以利用语言的描述把学生领进对鸟的天堂的向往之中:“同学们,在五百年前,广东新会县天马村前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中有一个小岛,不知什么时候起长成了一株榕树。这棵榕树经过了几百年的繁衍,成了状如蘑菇,覆盖面积达一万三千多平方米的大树。从那时起,数几十种小鸟栖息于此,鸟鸣成了这里唯一的声音,鸟儿们在这里翩翩而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同学们,你想领略这一奇观吗?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妙笔到鸟的天堂一游吧!”就这样,随着教师的描述,孩子们仿佛走出教室,来到天马河,陶醉于“鸟的天堂”的美景之中,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