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值得你认真观察的植物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0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松)果:精巧的种子之家


  油松、华山松、白皮松等松科植物都是裸子植物,顾名思义,就是“裸”露种“子”的植物。

  我们常见的松果,是松科植物雌球花成熟时的形态。松果上长着许多木质的鳞片,它们叫作种鳞。
  等到松果成熟时,原本密闭的种鳞便纷纷张开,种鳞和种鳞之间会空出一条大缝隙,熟透了的种子就从这缝隙中溜出来,开始乘着风勇闯天涯了。
  人们常把松果称为松塔,但其实,松果的学名应该是“球果”。之所以在“果”前面加了一个“球”字,主要是为了和被子植物的果实进行区分。被子植物的种子是包裹在果皮里的,不外露的,所以称为被子植物。

不易被发现的松科球花


  球果是雌球花成熟时的状态,那么松科植物的球花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呢?
  所有的松树都是雌雄同株的。雄球花通常位于树冠的中下部,雌球花通常位于树冠的中上部,但这些不显眼的球花常常会被人忽略。
  春天里,松树萌发了新的枝条。渐渐地,枝条底部长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有人觉得它们看起来像小小的“玉米”,也有人觉得它们更像是微型的“菠萝”。其实,它们是花粉已经膨大了的雄球花。而雄球花刚萌发的时候,看起来更像是一根细细的棉签。雄球花随风释放出巨量花粉,然后变成棕色并脱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相较于雄球花来说,雌球花就“低调”多了。雌球花的花序很有意思,它们基本上都长在当年的新枝上。你可以摸一下新枝顶端是否有小“疙瘩”,那也许就是雌球花了。刚刚长出来的雌球花是金绿色或者肉粉色的,渐渐地,雌球花的种鳞边缘变成了玫红色。
  一开始,雌球花的种鳞是张开的,以便接收雄球花的花粉;授粉成功后,种鳞就闭合起来,然后开始缓慢地发育。

植物小课堂


  花果同枝
  春天的时候,松树的枝条上既有花粉饱满的雄球花,又有当年新长出的嫩松果。人们常说“先开花,后结果”,但松树的花和“果”怎么同时出现了呢?
  其实,这是大部分松科植物的一个特性——花果同枝。

  出现“花果同枝”现象的原因有两种: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以及环境的影响。
  松树的生长规律是今年新长出的雄球花给已经生长了一年的雌球花授粉。因为雌球花是在雄球花散播完花粉后才萌出的,当年来不及授粉,所以它们只能等待一年。而枝头那些嫩嫩的球果,也不是当年新生的,而是已经生长发育了一年的成果。
  常见的栾树和国槐也存在花果同枝的奇特现象。这是因为它们的花期特别长,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所以就边开花,边结果,两不耽误。

  在环境的影响下,也会出现“花果同枝”的现象。有些植物的花芽分化需要较高的能量,在水分、养分不足的情况下,一部分花芽会休眠,等待更好的生长时机。当到了果实逐步成熟时,植株里的大量营养就可以供给休眠的花芽,恰好温度又合适,花朵就綻放了。最典型的就是油茶花的花果同枝现象。

如何辨别松树的品种?


  松针是一种异形树叶,和普通的叶子一样,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树木制造养料。而且由于它们四季常青,所以能源源不断地为树木输送养料。另外,针叶还有一项特殊功能——“隔离”积雪。雪花可以穿过细细的松针落在地上,而不是堆积在枝干上,将其压断。
  松针的样子看起来都差不多,那么要如何识认松树的品种呢?答案就是数数!没错,不同品种的松树其叶子数量是不一样的。
  以我们常见的松树为例。如果你认真观察过就会发现,油松的松针是两针一束,白皮松的是三针一束,而华山松则是五针一束。
  华山松,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中国的特有种了,它集中生长于陕西的华山地区。

知识链接


  白皮松“三绝”
  第一绝
  中国特有。你可以在广阔的华北地区看到它们。
  第二绝
  亚洲唯一的一种三针松。
  第三绝
  自备“迷彩衣”。白皮松的树皮成年后,会自行脱落,树干上白色、淡青色、淡红色的树皮错落分布,斑斑驳驳,色彩自然而美丽。

乘风而行的种子


  一般来说,松科植物的雌球果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成熟。

  授粉后,雌球果先是保持直立状态,随着它们慢慢地长大,重量也逐渐增加,雌球果终于站不稳了,倒向水平方向。
  雌球果成熟后,并且周围条件适宜撒播种子时,球果的种鳞就会变干,并向后弯曲。风儿轻轻地吹进家门大开的雌球果,将原本嵌在种鳞之间的带翅的种子散播出去。
  绝大多数针叶树的种子都是带翅的,区别在于有的种子的翅很大,有的则很小。比如常见的雪松,它的种子的翅是松子的好几倍,而白皮松的种子上几乎看不见翅。就像鸟类扇动翅膀可以飞上蓝天一样,种子上的翅是为了让种子飞得更高,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
  阴冷潮湿的天气不利于种子的传播,此时,雌球果会果断地闭合起来,保护尚未“离家”的种子。
  当然,专心的野外觅食者也是种子最好的传播者。比如松鼠,它们可以用自己的全部时间来采摘雌球果,并完成散播种子的任务。

松果里蕴含着大科学


  如果把一枚种鳞完全张开的松果放在水里,你会发现张开的种鳞慢慢地闭合了;如果把这枚闭合的松果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的话,种鳞又会再次慢慢张开。
  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其实蕴含着一个物理学知识——膨胀率。
  因为每片种鳞的上部和根部的吸水量不一样:上部吸水后膨胀得比根部大,所以会向着根部弯曲,闭合起来。如果把松果晒干的话,它会再次张开。
  人类根据松果的这一特性,发明了很多湿度感应产品,比如自动防雨器。

松果:大自然馈赠的精美礼物


  把松果带回家,放两枚在书桌上,浓浓的松香味袭来,让小小的书桌也有了自然的气息。
  我捡到第一枚松果时,就爱上了松果,开始了松果收集之旅。
  到目前为止,我收集了落叶松、油松、白皮松、雪松、华山松、青杄(qiān)、白红松、乔松、钢松等常见松树的松果。
  雪松未成熟的雌球果是椭圆形、浅绿色的,远远望去,就像树上挂满了很多咸鸭蛋。当雪松的松果成熟时,又会从咸鸭蛋变成“千层塔”。
  白皮松、油松松果的种鳞就像滴水檐的瓦片一样,而它们的盾鳞则似一朵莲花。
  我收藏的松果有三大怪::“巨大果”“巨小果”和“蚕蛹果”。
  “巨大果”是华山松的松果,是我在中国音乐学院的花园中拾到的;“巨小果”是落叶松的松果,是我在河北崇礼的桦皮岭收集的;“蚕蛹果”其实就是青杄的球果,是我在中科院植物园收集的,它的球果并不大,外形如同蚕蛹一般。
  在我眼中,松果就是一件件精美而有趣的艺术品,我期望收集到更多不同的松果,也期待在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的惊喜。
其他文献
错把二乔木兰认作紫玉兰  3月初,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的“紫玉兰”正值花期,繁花满树,引人驻足。  我来到一株矮一些的“紫玉兰”跟前,仔细观察起来。  这株“紫玉兰”的花被片共有3轮9枚。花被片是两色的:外侧为紫红色,内侧则为白色。  此外,这株“紫玉兰”的树形是乔木形的,小枝条的颜色为灰褐色。而且,它和望春玉兰、玉兰一样,都是先开花,后长叶。  回家后,我在《中国植物志》中查阅了名为“紫玉兰”
期刊
中世紀,发动机还没有发明出来。但是,有一种可以把石头投很远的投石机已经出现了。这怎么可能呢?
期刊
城市里的吉祥鸟  鸳鸯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鸟类文化符号,它们代表着吉祥美好,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其实,鸳鸯从未远离我们生活的城市。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鸳鸯的身影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郊野公园和城市河湖。  鸳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鸭科鸟类。雄鸟色彩艳丽,全身闪烁着五彩斑斓的金属光泽,背部还竖着两面橘红色的“船帆”——这两枚帆状羽其实是其双翅上的飞羽。雌鸟的外形则比较朴素,拥有亮灰色的体羽,长着十分雅致的白
期刊
在我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挑战: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污染比较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如山洪災害、城市内涝等问题) 。此外,自1949 年以来,我国水旱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直接加剧了水环境的脆弱性。  水危机威胁水安全,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社会安全等方方面面。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可以为保护水资源做些什么呢?  经测算, 我们每使用一百吨水,就会排放大约七
期刊
天天爱科学2020年01,因本刊是合刊,所以內容在2期~
期刊
期刊
爱晚亭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景区,这里层林尽染,幽静宜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当你看到爱晚亭时,可曾想起这首杜牧的《山行》?爱晚亭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就出自这首诗。  来到山脚下,闻着草木的清香拾级而上,我终于见到了爱晚亭——琉璃碧瓦,朱红木柱,檐角像龙尾巴似的翘起来,十分壮观。亭子正面挂着一块宫墙红色的牌匾,上面有三个潇洒又不失优雅的金色大字——愛晚亭。  亭子旁的清风峡,山涧泉水
期刊
假期中,奶奶帶着我和表妹去故宫啦!可把我兴奋坏了,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去参观故宫博物院。  我曾在书上读到过关于故宫的介绍,便自告奋勇地为奶奶做小导游。  一迈进端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故宫金黄色的琉璃屋顶和红色的外墙,庄严、大气而肃穆。  过了午门和太和门,便来到了皇上举行重大典礼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看着它,我好像感受到了皇上指点江山的气魄和皇家的威
期刊
第二章  有蹼的脚  接下来的几天,疣鼻天鹅弗兰克和他的妻子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蛋宝宝,他俩交替着一个出去觅食,一个孵蛋。安迪也经常去看望他们,弗兰克夫妇看上去都瘦了。终于,一周之后,四月的一个清晨,安迪正睡懒觉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玻璃的声音。他揉了揉眼睛,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发现小松鼠正在窗边急切地说着什么。安迪一骨碌爬起來推开窗户,小松鼠喘了口气说:“安迪,安迪,快去看看吧,那枚蛋还有弗兰克的小
期刊
一脚“踩”进寒武纪  十多年前,我父母把家搬到了“春城”昆明,然而直到几年前,我才偶然得知,有一处5.3亿年前的“宝藏”就掩埋于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守着一处“宝藏”,不去探寻一番,那才叫遗憾呢!  于是,我和永林收拾好行囊,拿着地质锤,向“藏宝地”进发了。来到山里,面对岩壁和满山的石块,我们这两个业余“寻宝人”完全没有了方向。寻找传说中的远古“怪虫”化石,犹如大海捞针。我们该从哪块岩石找起呢?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