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儿童而言,所谓创新,就是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适时地点缀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给他们正确地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培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的学习活动。这里的 " 新 " ,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
这种创新必将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要让儿童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 -- 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 " 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 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 ""XX 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 " 这样就能常常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 " 你真棒! "" 你的说法有新意 "" 你真聪明 "…… 把这-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护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 " 微笑教学 " 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二、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 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 " 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通过各种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技能技巧。
1、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社会背景、人物介绍、历史典故、及其他各种有关的知识等。
2 、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办专栏: " 小小作家 " 园地, " 手抄报 " 展评;提供表达与表演活动的机会 " 诗歌朗诵赛 " 、 " 我爱中华 " 讲演, " 最佳小编辑 " 擂合赛; " 课文成画 " (把课文的内容转化成美丽的图画或逼真的示意图)展览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在经验体现中得到提高。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听、说,思,辨的能力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和展示。为他们标新立异,创新的思维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点拨引导,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主体教育的理论,把握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更要求教师在 " 善导 " 上狠下功夫。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意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如按修订板《新大纲》的要求: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一边读一边想 …… 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就要运用点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然后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说出来。一堂课中可以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如 " 尝试法 "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你认为课文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引导收到良好效果。
四、积极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 " 学生讨论评价 " 和 " 教师讲解评价 " 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朗读、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课文中有关词语等,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以他们同龄、同年级、同程度的这种济辈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 " 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不敢问,学生心理上有三怕:一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怕问题偏,老师责怪;三伯问题多,老师厌烦,因此不愿冒险提问。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表扬鼓舞,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提出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玉明主编《新课程怎样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第一版。
作者简介:白银玲,女,大专,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培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的学习活动。这里的 " 新 " ,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
这种创新必将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要让儿童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 -- 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 " 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 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 ""XX 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 " 这样就能常常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 " 你真棒! "" 你的说法有新意 "" 你真聪明 "…… 把这-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护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 " 微笑教学 " 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二、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 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 " 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通过各种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技能技巧。
1、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社会背景、人物介绍、历史典故、及其他各种有关的知识等。
2 、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办专栏: " 小小作家 " 园地, " 手抄报 " 展评;提供表达与表演活动的机会 " 诗歌朗诵赛 " 、 " 我爱中华 " 讲演, " 最佳小编辑 " 擂合赛; " 课文成画 " (把课文的内容转化成美丽的图画或逼真的示意图)展览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在经验体现中得到提高。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听、说,思,辨的能力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和展示。为他们标新立异,创新的思维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点拨引导,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主体教育的理论,把握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更要求教师在 " 善导 " 上狠下功夫。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意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如按修订板《新大纲》的要求: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一边读一边想 …… 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就要运用点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然后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说出来。一堂课中可以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如 " 尝试法 "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你认为课文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引导收到良好效果。
四、积极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 " 学生讨论评价 " 和 " 教师讲解评价 " 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朗读、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课文中有关词语等,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以他们同龄、同年级、同程度的这种济辈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 " 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不敢问,学生心理上有三怕:一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怕问题偏,老师责怪;三伯问题多,老师厌烦,因此不愿冒险提问。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表扬鼓舞,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提出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玉明主编《新课程怎样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第一版。
作者简介:白银玲,女,大专,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