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缓冲器机理探究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小质量高速缓冲器的模型的建立,对在这类缓冲器在缓冲的过程中的各种缓冲参数选择和计算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讨论,为高速缓冲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速缓冲器;模型;缓冲性能
  中图分类号:T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58-02
  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动化设备及机械化设备需要高速运动、精准的动作;同时对设备的平稳性、安全性要求也更加苛刻。缓冲器作为大型设备上或高速自动化设备上的安全缓冲部件或者是执行部件,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在众多的缓冲器种类中,液压缓冲器因其具有缓冲容量大、缓冲平稳和反弹力较小的特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重型机械设备、钢铁设备及港口机械上,随着液压缓冲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缓冲器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宽。
  目前,在缓冲器的机理和特性研究方面,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缓冲器采用了许多的模型和很多的分析手段,其目的是分析不同因素和参数对缓冲器的影响。但是很多是对现有的产品进行分析,分析的产品的缓冲速度以常规为主。在高速缓冲器方面的论述不多,较为流行的是双级缓冲器,采取不同腔体的压力,进行顺序缓冲,以增大缓冲行程,但是此种缓冲器只是针对大质量,低速度的缓冲。对于载荷质量小、高速度的工况下,研究和分析的不多。
  本文针对质量小、高速度的缓冲器,根据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理论基础出发,建立了动力学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在缓冲过程中,缓冲力的组成,并对缓冲器的缓冲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1 液压缓冲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1-撞头;2-活塞杆;3-外缸;4-内缸;5-活塞
  图1 缓冲器结构简图
  缓冲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缓冲器由撞头1,活塞杆2,外缸3,内缸4,活塞5组成。当物体撞击撞头时,活塞杆被压缩,此时在活塞和内缸上的阻尼孔使活塞右端的油流出进入左腔内时,产生了缓冲力,同时因油流经小孔时流速较大,产生紊流,使油的内能增加,将撞击物体的动能直接转换为油的内能,在油室的上腔留有部分气体,在缓冲过程中,因压缩体积变小,导致气体因压力过大,溶于液压油中,增加了液压油的压缩性,大大减小缓冲器的刚性,使缓冲过程更加柔和,使缓冲器具有更好的缓冲性能。
  2 缓冲器模型建立和缓冲力分析
  2.1 初始碰撞
  在物体碰撞到物体时由于缓冲器的作用,实现的是非弹性碰撞,亦即在碰撞时两者粘在一起。经过碰撞之后的物体与撞头、活塞杆、活塞一起以共同的速度继续前进,经过此次碰撞,缓冲能量产生一次损失。
  2.2 撞击时的动态模型
  在完成了初始撞击之后,液压油因被压缩,在油流经阻尼孔的时候,形成了缓冲力,这个过程较为复杂,其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缓冲器活塞杆运动分析图
  图中,m1是撞击物体质量,m2是活塞杆整体的质,速度为撞击之后共同的速度,活塞缸具有阻尼的作用,PA是活塞上作用的缓冲力。
  根据模型,建立其相应的动力学模型方程。
  · (1)
  在缓冲的过程中,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强为油压和气体被压缩产生的压强,因此缓冲器对撞击物体的缓冲力为阻尼孔产生的阻尼力和压缩气体的反弹力。
  在物体撞击的过程中,液压油经过活塞上的多个阻尼孔,产生压力进而产生阻尼,其流量与压力之间的表达式为:
  F阻尼 (2)
  其中为泄流孔系数,A为活塞的受压面积,n为阻尼孔的个数,ρ 为液压油的密度。
  在压缩的过程中,气体被压缩,产生压强的变化,导致作用在油面上的压强的变化。
  在对本式的处理是减小活塞两端的轴的尺寸,这样由气体产生的压强变小,这个压力差很小。
  (3)
  最终的总的缓冲力为:
  (4)
  3 缓冲器试验结果和结论
  为满足某企业的需求,缓冲器的性能参数,冲击质量3 kg,缓冲速度50 m/s,缓冲行程不大于150 mm。
  在缓冲方案的处理上,采用活塞杆两端的直径相同,总的缓冲力简化为只与阻尼孔产生的力和摩擦力有关;缓冲器内采用46号液压油。减小油的粘度,使缓冲力减小,以提高高速缓冲的效果。
  经过产品设计装配后,对缓冲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为缓冲器的静态载荷曲线(见图3)和动态载荷曲线(见图4)。
  通过试验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静态作用下,作用在缓冲器上的缓冲力为活塞和液压缸之间、活塞杆和活塞固定端的摩擦力。
  2)物体在3 m/s和5 m/s时,缓冲力基本符合公式2的计算规律,说明在较小的相近速度下,泄流孔系数是基本不变的。
  3)在速度高14 m/s的缓冲力与5 m/s的缓冲力不成对应的比例,说明在高速缓冲时,泄流孔系数急剧增大,导致缓冲力变小。
  4)试验设施能力不足,无法对50 m/s的工件试验,但是可以推断设计基本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白鹏英,乔军.双级气缸式弹射装置内弹道分析[J].现代防御技术,2007,35(4):44-49.
  [2]盛世超.液压流体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3]李明智.新型液气缓冲器的设计及分析[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4]章宏甲,周俊邦.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传动[M].南京:江苏工业出版社,1980.
  [5]日本液压气动协会.液压气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王晓东(1964-),男,辽宁岫岩人,副教授,大学本科,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
其他文献
迄今对多种抗白血病药物耐药的急性白血病复发后的缓解再诱导仍相当困难.1979年Rudnick试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治疗难治性白血病取得良好的效果.1984年芝加哥Kalamazoo举
男性,14岁。因脐周腹痛、便血2周伴四肢紫癜,于1985年3月5日入院。病前吐蛔虫一条,无特殊食物、药物服用史及感染。体检:四肢可见较密集的紫癜与出血点,高出皮肤,对称分布,
摘 要 中国传统的提花织物在平面设计上沿用机械复制的手工绘画,设计效率低并对色彩的表现有一定的局限性等特征。本文介绍一种运用创新合成数字化技术设计方法,借用数字图像分层设计和色彩理论,分为无色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模式两部分,从而使数字化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达到百万级复合色数字化的效果,提高了提花织物在设计上的效率,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 提花织物;数字化;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TS103 文献标识
摘 要 随着集成电路和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小尺寸、低成本、低能耗的电路与传感器的研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大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建成为可能。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一般处在野外恶劣的环境中,不允许更换电池,但是为节点提供能量的化学电池往往具有尺寸大、寿命有限等缺点,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具体应用中受到了限制,自供电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集成电路;振动传感器;节点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渗入到各行各业。为了达到资源共享、数据相互传输等应用目标,局域网内部的计算机用户之间必须建立相应的网络连接,但是,在实际的使用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用户间无法相互访问的情况。本文以XP系统为背景,介绍了几种局域网互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XP系统;局域网;网络互访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42
上海市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预防性养护成套技术,并颁布了上海市公路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规程》(SZ-G-D01-2007)。明确了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分宏观和微观两个
摘 要 针对模糊集合在语义描述上存在的不足,为提高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紧凑性,提出了自适应直觉模糊神经网络。首先,推导了适合神经网络计算的直觉模糊规则。接着,给出了自适应直觉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各层的含义,并给出了网络学习算法和收敛性分析。最后,通过典型实例仿真试验,表明提出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结构更为紧凑,学习算法的泛化性能更佳。  关键词 直觉模糊逻辑;直觉模糊规则;区间值描述;自适应直觉模糊
摘 要 首先阐述云计算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及基本的工作原理,对云数据管理技术其中的两种技术做了介绍,最后展望了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的未来。  关键词 云计算;云技术;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47-02  计算机互联网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最开始只是应用于军事,后逐步用于民用,今天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从我们
摘 要 对压缩空气系统进行节能运行分析,从机组控制策略、压力损失、泄露以及单机工作效率等方面做深入剖析,找出影响系统能耗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节能优化技术,为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压缩空气系统;群控;压力损失;泄露  中图分类号:TH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53-03  2011年中国确定了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6%的目
上海闵行区正在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舍抗震加固。闵行区中小学校校舍抗震加固的方法有多种,但加固后的效果不一。通过总结已实施的抗震加固项目,将这些抗震加固方法予以汇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