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郭文景因为获奖无数、声名鹊起,而成为学生们力求模仿的一个标杆。每到此时,郭文景总是谆谆告诫,“你们读书的这5年,不要把眼睛盯着比赛、得奖、演出,要潜心学习,不要为没有得奖心慌、不要为没有约稿、没有演出心慌,要修炼出扎实的基本功。”因为,郭文景教授联系自身,深深感到,在毕业之后的艺术道路上,不管你的视野放逐在何处,不管你的想法如何异想天开,支撑你的只是那些在院校中习来的扎实的技术。
2009作品丰收
对于刚过去的2009,郭文景自己做了一个统计——有5部作品共计13个乐章首演,全年演出共计60余场,开了两场个人作品专场。“印象里最深刻的作品首演?”记者好奇。“是歌剧《狂人日记》组曲。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学子们反应热烈超出我的想象。演出结束后,签售《狂人日记》的队伍排起了长队,我从北京带去的200多张CD全部售完。我原想,鲁迅都被从语文课本里清除出去了,鲁迅还受欢迎吗?那天在现场,我看到了鲁迅思想的穿透力仍然对当代年轻人发生影响。”2009的作品的“全盛”,让郭文景深深感慨,“我90年代一趟一趟地往欧洲跑,那种奔波和孤独很像讨生活的农民工。10多年了,中国作曲家的生存状态好了很多,我在外流浪了多年的歌剧纷纷回到祖国演出了。为什么?是因为大的社会形势——这些年中国在国内外推广音乐文化不遗余力。如果说我2009年的创作达到某种高峰,那我就是这澎湃的文化生活的受益者。”
对委约说“不”
国家大剧院2009年底迎来建院两周年,本来委约郭文景写一部交响乐,可是郭文景没能完成这个任务。“我安排9-11月三个月闭门完成这部作品。离院庆还有段日子时,我跟陈平院长坦白,我对写出来的东西不满意,希望作品延期上演,我得对国家大剧院和自己负责任。”这种没能按时交稿的行为,在国内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和说不过去的一件事,但是在国际上大牌作曲家那里却并不鲜见。虽然如此,郭文景仍然赞叹国家大剧院领导对艺术创作特殊性的理解,感谢其对艺术家的宽容。郭文景将与大剧院的合作延迟到了2010年剧院三周年庆典。作曲家急就章之作和深思熟虑之作,哪一个是对作品和委约方负责任,不言自明。
打通“民族”与“交响”
2010年,郭文景将有多部笛子作品问世,应香港管弦乐团之约,作曲家的第二首笛子协奏曲《一江风》将于香港首演。在中央音乐学院“211室内乐精品工程”里,郭文景拿出的是一曲竹笛三重奏。由意大利委约、为纪念意大利独立200周年的作品里,作曲家也在构思一部竹笛作品。这其中,都有作曲家夫人、笛子演奏家唐俊乔合作的身影。郭文景说:“我以前曾经许下过一个心愿,就是要为中国的每一样民族乐器写一部协奏曲,现在写了笛子、二胡,琵琶、唢呐、古筝等,我都会考虑。”除了民族乐器,郭文景还非常青睐中国的戏曲。那部2009年底让作曲家首次在出生地重庆演出交响乐的《纳袄青红》,是为川剧高腔青衣、帮腔、锣鼓和管弦乐队而作,采用了大量的川剧唱腔元素。乐曲写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与杨玉环。在郭文景看来,中国戏曲是最近有中国韵味和中国人审美感觉、符合老百姓的艺术观的,而在严肃音乐中,交响乐又有着巨大的国际传播力,郭文景希望通过这两者的“打通”,来寻求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更大范围的传播。
2009作品丰收
对于刚过去的2009,郭文景自己做了一个统计——有5部作品共计13个乐章首演,全年演出共计60余场,开了两场个人作品专场。“印象里最深刻的作品首演?”记者好奇。“是歌剧《狂人日记》组曲。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学子们反应热烈超出我的想象。演出结束后,签售《狂人日记》的队伍排起了长队,我从北京带去的200多张CD全部售完。我原想,鲁迅都被从语文课本里清除出去了,鲁迅还受欢迎吗?那天在现场,我看到了鲁迅思想的穿透力仍然对当代年轻人发生影响。”2009的作品的“全盛”,让郭文景深深感慨,“我90年代一趟一趟地往欧洲跑,那种奔波和孤独很像讨生活的农民工。10多年了,中国作曲家的生存状态好了很多,我在外流浪了多年的歌剧纷纷回到祖国演出了。为什么?是因为大的社会形势——这些年中国在国内外推广音乐文化不遗余力。如果说我2009年的创作达到某种高峰,那我就是这澎湃的文化生活的受益者。”
对委约说“不”
国家大剧院2009年底迎来建院两周年,本来委约郭文景写一部交响乐,可是郭文景没能完成这个任务。“我安排9-11月三个月闭门完成这部作品。离院庆还有段日子时,我跟陈平院长坦白,我对写出来的东西不满意,希望作品延期上演,我得对国家大剧院和自己负责任。”这种没能按时交稿的行为,在国内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和说不过去的一件事,但是在国际上大牌作曲家那里却并不鲜见。虽然如此,郭文景仍然赞叹国家大剧院领导对艺术创作特殊性的理解,感谢其对艺术家的宽容。郭文景将与大剧院的合作延迟到了2010年剧院三周年庆典。作曲家急就章之作和深思熟虑之作,哪一个是对作品和委约方负责任,不言自明。
打通“民族”与“交响”
2010年,郭文景将有多部笛子作品问世,应香港管弦乐团之约,作曲家的第二首笛子协奏曲《一江风》将于香港首演。在中央音乐学院“211室内乐精品工程”里,郭文景拿出的是一曲竹笛三重奏。由意大利委约、为纪念意大利独立200周年的作品里,作曲家也在构思一部竹笛作品。这其中,都有作曲家夫人、笛子演奏家唐俊乔合作的身影。郭文景说:“我以前曾经许下过一个心愿,就是要为中国的每一样民族乐器写一部协奏曲,现在写了笛子、二胡,琵琶、唢呐、古筝等,我都会考虑。”除了民族乐器,郭文景还非常青睐中国的戏曲。那部2009年底让作曲家首次在出生地重庆演出交响乐的《纳袄青红》,是为川剧高腔青衣、帮腔、锣鼓和管弦乐队而作,采用了大量的川剧唱腔元素。乐曲写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与杨玉环。在郭文景看来,中国戏曲是最近有中国韵味和中国人审美感觉、符合老百姓的艺术观的,而在严肃音乐中,交响乐又有着巨大的国际传播力,郭文景希望通过这两者的“打通”,来寻求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更大范围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