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建构游戏又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各年龄段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搭建过程中,不仅能发展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而且能在交往、协商中学会分享合作和尝试想象与创新,既实现搭建愿望又体验了游戏的快乐。近期,我园添置了一些积木于各班,为使其高效利用,我们先以问卷形式调查了教师对积木游戏的认识。通过分析问卷可见,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建构游戏对幼儿有诸多发展价值,但活动目的不明确,观察目的性也较弱。其中,61%的教师进行的指导是随机指导,经常对自己的游戏指导进行反思和尝试解决的教师约占全部调查教师的26%。结合省幼教中心对积木游戏指导的培训,我们针对我园建构游戏现状设计了本次教研活动。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教师亲自操作建构材料,感受和理解积木游戏蕴含的教育价值和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2.通过体验式操作和研讨,引发教师的主动探究、反思和分析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幼儿直接感知、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二、活动方式
1.大中小班教师分三组建构,因教师的教龄、经验、能力均存在差异,如同幼儿之间的差异,所以建构作品也将呈现出不同建构水平的结果。
2.建构活动结束后每组派一位代表介绍游戏过程,包括主题确定、组员分工、建构技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作品特点等内容。
3.每组派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与3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各一位,谈谈建构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
4.总结三组建构活动中的重点经验和难点问题。
三、活动准备
各组积木两筐、板状材料易拉罐各一筐、辅助材料(塑料小人、小汽车等)、笔、纸张等。
四、活动过程
1.介绍活动的目的以及方法和要求。
2.教师分组在各自场地上使用本组材料进行建构,时长约50分钟。
3.活动情况及介绍总结见下表。
4.感受分享。
段老师(小班教师5年教龄):开始时犹豫该像幼儿一样建构,还是该以成人的想法建构,计划和绘图用了较多时间,但反而理解了小班孩子随意搭建的特点。在使用材料时想到使用什么就拿什么,自己的搭建过程中材料不足时,会着急地去拿别人的材料,虽然说了“我要拿你一个圆柱体”,但是根本等不及对方的同意就先取来用了,所以幼儿容易出现争抢材料的现象。平时的观察中发现我班幼儿使用辅助材料较少,我们需要丰富其相关经验,为幼儿提供建构的想法和思路,在具体搭建中学习技能,促进其建构经验和水平。
闫老师(小班教师1年教龄):开始搭建时我很紧张,在张老师的提示下辅助她们,跟着大家搭建,我也理解了小班有些幼儿会因经验少、能力弱,所以常在搭建中出现游离或一直帮别人拿材料而非搭建的行为。
杨老师(中班教师8年教龄):我们平时也会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有计划地建构,但幼儿只能画简单的图纸,作品和图纸的差异还很大,甚至有时作品和设想完全不同。可能在计划时没有考虑到材料的适宜性。像我们的过山车用PVC板很艰难才搭出旋转,成人坚持性相对较强,但也只是勉强完成,所以幼儿有时会很难坚持和实现自己最初的构想。我们常会觉得建构区很吵,往往在提醒后效果仍不理想,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体验到,建构中之所以交流多、声音吵,是因为遇到问题需要协商解决时和作品被碰触有可能倾倒时,幼儿可能会不自觉地大声交谈或者惊呼。我们应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养成安静有序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幼儿在区域中安静。
张老师(中班教师3年教龄):小组分工后,我苦恼该如何搭建有创意的游乐场大门,和冯老师一起商量后,回想起我们市里的游乐场造型才完成了搭建。我意识到若要培养幼儿的建构想象,先要给他们欣赏美的建筑物,观察美的建筑造型,有丰富的经验才能进一步实现想象与创造。
李老师(大班教师12年教龄):作为成人去体验幼儿的建构游戏,进一步理解了幼儿建构中的游戏行为。如我们平时会建议幼儿有目的地搭建,但是真正在搭建时更多的是探索和改变,目的性反而不强。当材料不够时,常需要沟通和交流,有时甚至会引发纠纷。即使按照计划搭建好后,又会想有补充或调整就会与计划出现差异。此外,搭建会受到个人经验、现有材料以及空間等条件限制而不能完全实现图纸的设想。
在体验活动中教师像幼儿般去游戏、去建构,展示出他们拥有建构技能,表现出幼儿般热情、专注、想象和创造的同时,也会发生孩子建构时常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们不仅体验了建构游戏的乐趣,体会了幼儿游戏时的感受,更进一步理解了我们所观察到的幼儿游戏状态和行为,为日后指导幼儿的游戏提供了参考。相信此次体验教研活动在激发了教师对建构游戏的热情后,会继续点燃幼儿建构与想象创造的火苗。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教师亲自操作建构材料,感受和理解积木游戏蕴含的教育价值和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2.通过体验式操作和研讨,引发教师的主动探究、反思和分析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幼儿直接感知、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二、活动方式
1.大中小班教师分三组建构,因教师的教龄、经验、能力均存在差异,如同幼儿之间的差异,所以建构作品也将呈现出不同建构水平的结果。
2.建构活动结束后每组派一位代表介绍游戏过程,包括主题确定、组员分工、建构技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作品特点等内容。
3.每组派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与3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各一位,谈谈建构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
4.总结三组建构活动中的重点经验和难点问题。
三、活动准备
各组积木两筐、板状材料易拉罐各一筐、辅助材料(塑料小人、小汽车等)、笔、纸张等。
四、活动过程
1.介绍活动的目的以及方法和要求。
2.教师分组在各自场地上使用本组材料进行建构,时长约50分钟。
3.活动情况及介绍总结见下表。
4.感受分享。
段老师(小班教师5年教龄):开始时犹豫该像幼儿一样建构,还是该以成人的想法建构,计划和绘图用了较多时间,但反而理解了小班孩子随意搭建的特点。在使用材料时想到使用什么就拿什么,自己的搭建过程中材料不足时,会着急地去拿别人的材料,虽然说了“我要拿你一个圆柱体”,但是根本等不及对方的同意就先取来用了,所以幼儿容易出现争抢材料的现象。平时的观察中发现我班幼儿使用辅助材料较少,我们需要丰富其相关经验,为幼儿提供建构的想法和思路,在具体搭建中学习技能,促进其建构经验和水平。
闫老师(小班教师1年教龄):开始搭建时我很紧张,在张老师的提示下辅助她们,跟着大家搭建,我也理解了小班有些幼儿会因经验少、能力弱,所以常在搭建中出现游离或一直帮别人拿材料而非搭建的行为。
杨老师(中班教师8年教龄):我们平时也会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有计划地建构,但幼儿只能画简单的图纸,作品和图纸的差异还很大,甚至有时作品和设想完全不同。可能在计划时没有考虑到材料的适宜性。像我们的过山车用PVC板很艰难才搭出旋转,成人坚持性相对较强,但也只是勉强完成,所以幼儿有时会很难坚持和实现自己最初的构想。我们常会觉得建构区很吵,往往在提醒后效果仍不理想,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体验到,建构中之所以交流多、声音吵,是因为遇到问题需要协商解决时和作品被碰触有可能倾倒时,幼儿可能会不自觉地大声交谈或者惊呼。我们应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养成安静有序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幼儿在区域中安静。
张老师(中班教师3年教龄):小组分工后,我苦恼该如何搭建有创意的游乐场大门,和冯老师一起商量后,回想起我们市里的游乐场造型才完成了搭建。我意识到若要培养幼儿的建构想象,先要给他们欣赏美的建筑物,观察美的建筑造型,有丰富的经验才能进一步实现想象与创造。
李老师(大班教师12年教龄):作为成人去体验幼儿的建构游戏,进一步理解了幼儿建构中的游戏行为。如我们平时会建议幼儿有目的地搭建,但是真正在搭建时更多的是探索和改变,目的性反而不强。当材料不够时,常需要沟通和交流,有时甚至会引发纠纷。即使按照计划搭建好后,又会想有补充或调整就会与计划出现差异。此外,搭建会受到个人经验、现有材料以及空間等条件限制而不能完全实现图纸的设想。
在体验活动中教师像幼儿般去游戏、去建构,展示出他们拥有建构技能,表现出幼儿般热情、专注、想象和创造的同时,也会发生孩子建构时常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们不仅体验了建构游戏的乐趣,体会了幼儿游戏时的感受,更进一步理解了我们所观察到的幼儿游戏状态和行为,为日后指导幼儿的游戏提供了参考。相信此次体验教研活动在激发了教师对建构游戏的热情后,会继续点燃幼儿建构与想象创造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