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到课改后的数学教材,我很“惊艳”——这是数学课本么?色彩绚丽的封面,使它更像是一本精美的杂志,静待人们品阅。转眼间,两年已逝,随着对新课改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对新教材的编排和使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积极思考如何利用新教材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后的数学课本,在每个课时的设计上,更加层次化、条理化,由浅入深,便于学习。如必修5第一章(北师大版)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整体分为三大模块:“实例分析”——“抽象概括”——“实战演练”。在实例分析中,举出大量的生活实例,加以分析,得出数列及其相关概念;然后对其中一例细致分析,概括总结出通项公式;再通过具体题目使学生体验通项公式的特点和作用。这样的设计将课程和学习融为一体,遵循了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展现出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提供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并能自发地根据自身有的知识经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加工和构建,使得知识真正的“私有化”,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另外,新的数学课本中还设立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阅读”等专题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主动地、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课改后数学教材的变化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构建知识,并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我们教师应借助此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活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主动学数学,就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新教材的编写对这一方面十分重视,其中所举实例一般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实例“活”过来。例如,必修五(北师大版)第三章第二节“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问题提出”,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刹车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式或利用模型车演示的方式展示此问题,使得问题提出变得生动、具体,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平等与尊重
长期以来的数学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意识被严重束缚。而新教材的设计明显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和老师间没有了心理距离,学生才会没有压力,才会积极自信、自觉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的各项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尊严、权利、灵感、积极性的尊重;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的肯定;对学生差异性的承认;对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的赞赏......
二、归还课堂,给学生时间与机会
《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在这个前提下,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形式,才会有学习的效果。
怎样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教师嘴里挤时间,做到精设问、精讲解、精总结。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能力、自主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自悟”。具体要做到“五不讲”:(1)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讲;(2)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3)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不讲;(4)学生自己能做的,不讲;(5)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讲。这样既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且会学
我们提倡主体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这不等于是说让学生可以成为学习的“自由人”我们提倡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并不等于说没有什么教学目标和重点,或不要学生的发展。因为学习毕竟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不能全凭学生的好恶,有时需要一定的强制和艰苦努力。教师应在学生措手无策时教给方法;在学生意见有分歧的地方阐述真知;在价值取向有偏斜时讲明道理;在拓展运用时引导学生切入生活。总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总之,在新教材的变化下,教师应积极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己构建知识的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改后的数学课本,在每个课时的设计上,更加层次化、条理化,由浅入深,便于学习。如必修5第一章(北师大版)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整体分为三大模块:“实例分析”——“抽象概括”——“实战演练”。在实例分析中,举出大量的生活实例,加以分析,得出数列及其相关概念;然后对其中一例细致分析,概括总结出通项公式;再通过具体题目使学生体验通项公式的特点和作用。这样的设计将课程和学习融为一体,遵循了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展现出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提供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并能自发地根据自身有的知识经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加工和构建,使得知识真正的“私有化”,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另外,新的数学课本中还设立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阅读”等专题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主动地、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课改后数学教材的变化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构建知识,并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我们教师应借助此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活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主动学数学,就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新教材的编写对这一方面十分重视,其中所举实例一般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实例“活”过来。例如,必修五(北师大版)第三章第二节“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问题提出”,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刹车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式或利用模型车演示的方式展示此问题,使得问题提出变得生动、具体,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平等与尊重
长期以来的数学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意识被严重束缚。而新教材的设计明显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和老师间没有了心理距离,学生才会没有压力,才会积极自信、自觉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的各项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尊严、权利、灵感、积极性的尊重;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的肯定;对学生差异性的承认;对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的赞赏......
二、归还课堂,给学生时间与机会
《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在这个前提下,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形式,才会有学习的效果。
怎样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教师嘴里挤时间,做到精设问、精讲解、精总结。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能力、自主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自悟”。具体要做到“五不讲”:(1)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讲;(2)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3)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不讲;(4)学生自己能做的,不讲;(5)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讲。这样既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且会学
我们提倡主体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这不等于是说让学生可以成为学习的“自由人”我们提倡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并不等于说没有什么教学目标和重点,或不要学生的发展。因为学习毕竟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不能全凭学生的好恶,有时需要一定的强制和艰苦努力。教师应在学生措手无策时教给方法;在学生意见有分歧的地方阐述真知;在价值取向有偏斜时讲明道理;在拓展运用时引导学生切入生活。总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总之,在新教材的变化下,教师应积极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己构建知识的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