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损主要指的是配电网系统在输配电以及对电力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电量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因此,应通过运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提升对配电网系统中线损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和计算等,实现对产生线损的原因进行定位,便于线损管理人员对其展开针对性检查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供电企业电力系统运行的线损率。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分析了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用中线损计算的差异。
[关键词]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计算
中图分类号:TM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70-01
在电力企业的工作中,线损指的是电网企业在电能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整体电能损耗。线损实际上就是电力企业综合电能损耗的统称,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线损、管理线损两种。在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之下,供电企业计量工作也逐渐向着自动化的趋势发展,如,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供电企业线损问题,而且,在实践应用中,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关键在于线损的精准统计以及对线损数据的科学分析,通过分析特定时间范围的电能损耗,计算出企业综合电能线损情况,对提升配电网运行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对此本文主要对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用中线损计算的差异进行分析。
1 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通过对以往供电企业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配电网运行所产生的线损来自各个环节,主要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两大类,其中管理线损主要是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以及管理不善而引发的估抄、漏抄、错算等造成电量损失。而技术线损则是配电网系统中各援建电能损耗所组成的,技术措施不到位也将无法有效解决技术线损问题,因此,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完善电能技能系统,切实解决线损问题[1]。
在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下,供电企业计量也实现了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计量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到供电企业电能计量中,对提升电能计量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由多个系统所组成,主要由低压集抄系统、配电监测计量系统、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电能计量遥测系统等组成,每个系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提升电能计量以及推动供电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进步,以下主要针对这几种系统展开分析。
低压集抄系统。该系统在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中主要负责远程抄表、线损分析、远程停送电、供电异常报警等功能,根据其系统特点多应用与电力营销服务工作中,对提升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
配电监测计量系统。顾名思义是对电力系统配电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电能计量的分析得出相应的数据,实现监测的目的。配电监测计量系统通过在同一时间段分别抄录低压集抄用户和配变总表的电量数据,从中分析出电力系统线损的情况,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运行的异常用电情况,并启动报警系统,从而有效减少配电的线损,保证供电系统运行效率。配电监测计量系统主要包括电能采集、通信、异常报警、变压器在线监测等功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对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大用户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更是供电企业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大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管理,通过计量装置远程对用电信息进行监测,并对收集的电量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是否存在计量异常的情况,实现对大用户用电的负荷分析、电量统计以及线损的分析和管理等。
电能计量遥测系统。该系统的运行对变电站以及发电厂的电能量有着自动遥抄的作用,同时能够实现对母线平衡以及负荷量的监控,并有效对各级电网电量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线损进行统计分析,是保证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用中线损计算的差异
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系统运行中线损计算出现一定的差异,影响到线损计算的精准性,因此,应加强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线损计算差异性分析。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将打破传统供电企业计量模式,并实现电能计量数据采集、监控、分析、管理一体化运营模式,在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下实现了计量数据的远程化、自动化、同步化、信息化等,相比较传统人为计量统计的模式来说,有效降低误差的发生率,并提高数据的真实准确性[2]。但在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却存在线损计算差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对供电系统的计量装置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有效检查出功率因素相对较低的用户,避免以往管理人员一户一户的调查,可以实现对这类用户展开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整改计划,从而实现用电优化的目的。另外,可以对用电计量装置异常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尤其是人为故意损坏的应给予严重警告,将供电系統线损降至最低。在整个过程中,供电系统线损管理人员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电力系统线损的主要原因,例如,电流过负荷、电压断相等,准确对其进行定位检测,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线损统计误差率,是传统人为计量统计分析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②以往对电力系统的线损管理,主要是通过人为方式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所检查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计算、分析,而在此过程中需要人工对电网以及用户进行逐渐检查,时效性较差,再加上工作人员行为上的误差等,会造成线损统计与实际存在很大偏差,无法有效对供电系统的线损进行全面计算。而在供电企业引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后,通过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以及用户用电等产生的线损数据进行自动收集、分析、处理和计算等,并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报表,为线损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③远程集抄系统。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用户用电情况的远程集抄,相比于以往人工抄录的数据准确性更高,而且,远程抄录的数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以大大提升电量抄录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解决电量时间差异而导致线损波动形成的误差,更有效规避认为因素而引起的线损计算误差现象。对电力系统以及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施监测,为配电网线损的统计、分析和管理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更有利于线损管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产生线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配电网运行的线损率。
④做到线损模型的随机应变,随着运行方式的变化去改变线路统计线损的模型,将不同时段与之对应的模型保存下来、以便在周期内对不同的线损模型进行统计线损计算。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供电企业飞速发展下,供电系统的线损计算已逐渐向着自动化的趋势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线损展开详细的统计分析,同时对提升线损的计算效率以及配电网线损管理等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线损管理人员快速定位容易产生线损问题的原因,在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对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线损计算差异的分析,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对计量自动化系统以及线损管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林健恒.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用中线损计算的差异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204.
[2] 蔡秀玲.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计算差异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8:2-4.
[3] 林健恒.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用中线损计算的差异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204-204.
[4] 倪彬淞.分析在电力企业中计量自动化的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9):200-201.
[5] 卢华刚.计量自动化系统及其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1(13):304-305.
[6] 阮伟光.浅析配网线损管理中计量自动化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80-80.
[关键词]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计算
中图分类号:TM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70-01
在电力企业的工作中,线损指的是电网企业在电能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整体电能损耗。线损实际上就是电力企业综合电能损耗的统称,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线损、管理线损两种。在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之下,供电企业计量工作也逐渐向着自动化的趋势发展,如,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供电企业线损问题,而且,在实践应用中,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关键在于线损的精准统计以及对线损数据的科学分析,通过分析特定时间范围的电能损耗,计算出企业综合电能线损情况,对提升配电网运行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对此本文主要对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用中线损计算的差异进行分析。
1 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通过对以往供电企业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配电网运行所产生的线损来自各个环节,主要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两大类,其中管理线损主要是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以及管理不善而引发的估抄、漏抄、错算等造成电量损失。而技术线损则是配电网系统中各援建电能损耗所组成的,技术措施不到位也将无法有效解决技术线损问题,因此,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完善电能技能系统,切实解决线损问题[1]。
在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下,供电企业计量也实现了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计量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到供电企业电能计量中,对提升电能计量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由多个系统所组成,主要由低压集抄系统、配电监测计量系统、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电能计量遥测系统等组成,每个系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提升电能计量以及推动供电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进步,以下主要针对这几种系统展开分析。
低压集抄系统。该系统在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中主要负责远程抄表、线损分析、远程停送电、供电异常报警等功能,根据其系统特点多应用与电力营销服务工作中,对提升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
配电监测计量系统。顾名思义是对电力系统配电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电能计量的分析得出相应的数据,实现监测的目的。配电监测计量系统通过在同一时间段分别抄录低压集抄用户和配变总表的电量数据,从中分析出电力系统线损的情况,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运行的异常用电情况,并启动报警系统,从而有效减少配电的线损,保证供电系统运行效率。配电监测计量系统主要包括电能采集、通信、异常报警、变压器在线监测等功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对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大用户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更是供电企业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大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管理,通过计量装置远程对用电信息进行监测,并对收集的电量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是否存在计量异常的情况,实现对大用户用电的负荷分析、电量统计以及线损的分析和管理等。
电能计量遥测系统。该系统的运行对变电站以及发电厂的电能量有着自动遥抄的作用,同时能够实现对母线平衡以及负荷量的监控,并有效对各级电网电量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线损进行统计分析,是保证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用中线损计算的差异
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系统运行中线损计算出现一定的差异,影响到线损计算的精准性,因此,应加强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线损计算差异性分析。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将打破传统供电企业计量模式,并实现电能计量数据采集、监控、分析、管理一体化运营模式,在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下实现了计量数据的远程化、自动化、同步化、信息化等,相比较传统人为计量统计的模式来说,有效降低误差的发生率,并提高数据的真实准确性[2]。但在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却存在线损计算差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对供电系统的计量装置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有效检查出功率因素相对较低的用户,避免以往管理人员一户一户的调查,可以实现对这类用户展开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整改计划,从而实现用电优化的目的。另外,可以对用电计量装置异常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尤其是人为故意损坏的应给予严重警告,将供电系統线损降至最低。在整个过程中,供电系统线损管理人员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电力系统线损的主要原因,例如,电流过负荷、电压断相等,准确对其进行定位检测,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线损统计误差率,是传统人为计量统计分析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②以往对电力系统的线损管理,主要是通过人为方式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所检查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计算、分析,而在此过程中需要人工对电网以及用户进行逐渐检查,时效性较差,再加上工作人员行为上的误差等,会造成线损统计与实际存在很大偏差,无法有效对供电系统的线损进行全面计算。而在供电企业引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后,通过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以及用户用电等产生的线损数据进行自动收集、分析、处理和计算等,并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报表,为线损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③远程集抄系统。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用户用电情况的远程集抄,相比于以往人工抄录的数据准确性更高,而且,远程抄录的数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以大大提升电量抄录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解决电量时间差异而导致线损波动形成的误差,更有效规避认为因素而引起的线损计算误差现象。对电力系统以及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施监测,为配电网线损的统计、分析和管理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更有利于线损管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产生线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配电网运行的线损率。
④做到线损模型的随机应变,随着运行方式的变化去改变线路统计线损的模型,将不同时段与之对应的模型保存下来、以便在周期内对不同的线损模型进行统计线损计算。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供电企业飞速发展下,供电系统的线损计算已逐渐向着自动化的趋势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线损展开详细的统计分析,同时对提升线损的计算效率以及配电网线损管理等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线损管理人员快速定位容易产生线损问题的原因,在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对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线损计算差异的分析,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对计量自动化系统以及线损管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林健恒.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用中线损计算的差异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204.
[2] 蔡秀玲.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计算差异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8:2-4.
[3] 林健恒.供电企业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用中线损计算的差异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204-204.
[4] 倪彬淞.分析在电力企业中计量自动化的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9):200-201.
[5] 卢华刚.计量自动化系统及其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1(13):304-305.
[6] 阮伟光.浅析配网线损管理中计量自动化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