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富有朝气的群体,青年是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全面了解全省青年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意愿、偏好、途径等情况,有利于激发青年群体在社会治理中的活力。2020年11月,共青团江苏省委在全省13个地级市开展了以青年为对象的问卷调查。按照省辖市人口配额抽样,通过网上填写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指定发放3252份问卷,获取2912个青年(14—35岁)样本,有效回收率为89.54%。本报告的分析材料,主要来源于定量调查、定性座谈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一、认知与关切:江苏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
从认知情况看,青年人对城乡社区治理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初步了解。认知是认同、参与的前提条件。从社会治理的提出到社区治理实践,“社区治理”作为一个概念并不为很多人知晓。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随后以社区、网格为主的疫情防控,极大提高了青年群体对社区治理的认知度。此次调查结果显示:99%的青年人或多或少知道社区治理的内容。其中,73.42%的青年人知道安全与综合治理,69.88%的青年人知道环境治理,58.14%的青年人知道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55.19%的青年人知道矛盾纠纷调解。可见,社区治理中的安全性、环境质量以及公共卫生是青年人了解最多的。随着社区治理重要性的日益提高,社区治理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所认知。
从认同情况看,很多青年人认识到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总体来看,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无论何种学历或身份,认为社区治理工作重要(包括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青年人比例占到98.18%。83.07%的青年人基本认可目前的社区治理工作,其中认为社区治理工作非常好的比例为47.22%、认为比较好的比例为35.85%。超过七成的受访青年人认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非常重要,其中认为比较重要的为24.14%。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青年人认同社区治理工作的价值,这为激励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近95%的受访者认识到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激发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势在必行。
从关注情况看,很多青年人关切社区治理事务。对所在村(社区)“村(社区)政务公开栏”的关注程度,可以更好地反映出青年人对村(社区)事务的关注度。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将近四成的青年人表示对村居事务公告栏很关心、经常去看;30.87%的受访者对公告栏比较关心和了解、会偶尔去看。这说明大多数青年人希望了解身边村(社区)的事务。从向村居委员会提意见的情况看,36.78%的青年人表示提过意见并被采纳。可见,青年并不是“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的冷淡群体,相反他们可能也在默默关心着所在社区的治理情况。
从参与情况看,大部分青年人不同程度地参与过社区治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96.02%的青年人表示参与过社区治理活动。虽然从表象来看,青年人很少参与社区治理,但在目前社区组织的很多活动中,青年人表现出了对社区治理的关切。其实,社区治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安全与综合治理、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环境治理、矛盾纠纷调解、基层公共事务协商、文化服务、法律服务、政策服务、养老服务、服务少年儿童等。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批青年志愿者走到最前线,参与到社区、网格的疫情防控工作之中。
二、自身与环境:当前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
青年群体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认知缺乏、资源有限等诸多因素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目前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年人对社会治理的认识不够全面。此次调查结果显示:70%—80%的受访者了解社区治理的第一层次,即安全性、环境质量以及公共卫生;50%的受访者了解社区治理的第二层次,即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和物业管理;仅有低于10%的受访者了解社区治理的第三层次,即社区最为重要的“一老一小”服务——养老服务和少年儿童服务。需要注意的是,“认识因素”对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具有重要影响。接近1/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社区治理是干什么的”,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更谈不上“有效参与”。
青年人对居(村)自治的参与和了解很少。自治是目前基层社区治理的三大途径之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四成青年人不了解最近一届居(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的比例分别为32.69%、25.93%。这种情况严重减低了青年群体对基层居(村)委会选举的信任度,也不利于提高青年人对居(村)委会干部和自治的认可。调查结果还显示,从未参与过基层居(村)委会选举的青年群体占比达到37.88%,偶尔参加的青年人为20.3%。这一现象的存在,会对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
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还非常有限。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群团组织”“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社区(村)居委会”是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最愿意选择的途径,占比分别为63.96%、61.93%、55.87%、55.51%。也就是说,青年人更愿意通过较为正式的组织或正规渠道参与社区治理。对于较为松散的组织形式如兴趣爱好组织、宗教组织、小区业务会(村民小组)等议事组织,青年人选择的比例较低。不仅如此,“线上”参与社区治理并没有成为青年人的自发选择。
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支持还非常有限。在目前的社会支持条件中,受访者大多表示“投入经费有限”“缺乏相应的载体”和“重视程度不够”。86.85%的青年人认为“投入经费有限”,67.8%的青年人认为“缺乏相應载体”,61.40%的青年人认为“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受访对象还提到了客观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如“干部掌握政策透明度低”“没有人组织”“感觉治理无法形成常态化,容易出噱头”“工作不明,工作内容虚以表象”等问题。可见,城乡基层社区资源匮乏,缺乏有效参与的渠道和载体。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
三、平台与机制:推进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愿意参与”就能参与的行为,不仅需要以意愿为基础,更要以相关制度、机制、形式、途径等作为保障。
通过多种形式强化青年人的社区治理参与意识。此次调查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青年人有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但对社区治理的内容及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更谈不上对参与社区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因此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社区治理是新时代青年人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在基层淬炼自我的重要阵地。相当一部分青年人认识到需要强化社区治理的风险意识、参与意识、政治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强化这些意识,有助于推动更多青年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要把青年人的利益和社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构建社区利益共同体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同时,社会舆论要正确引导青年人的利益诉求,通过培育共建共享的市民精神提升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效能感。
在参与社区治理实践中提升治理能力。在基层治理日益精准化、便捷化、专业化的情况下,仅仅有社区治理意识远远不够,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能力和专长。一方面,要通过社区治理具体实践提高青年群体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当下青年群体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潜力,基层政府或社区可以利用针对青年群体的论坛、沙龙、联谊、培训、讲座等不同载体,也可以通过思想引领、技能培训、乡土教育、公益互助、学习成长等不同类型活动,提升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鼓励参与正式组织并积极开辟非正式途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正式组织是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选择。创新青年人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一方面要继续强化正式组织作为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推动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居(村)委会等对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接纳。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社区治理平台,通过打造“青春社区”“青春联盟”“活力社区”“青年汇智团”“青春社区顾问团”“青年业委会联谊会”等品牌,构建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实体门店”。同时,还要为青年群体创造更多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
结合青年人特点不断创新社区治理参与形式。就目前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形式看,较多青年人仍会选择一些传统形式。其实,参与社区治理的形式是多样化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传统的参与形式越来越多。要积极探索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构建社区事务共治议事会等协商平台,打造社区论坛、社区评议等平等对话渠道。通过开展邻居节、社区文化节、志愿服务、运动健身等活动,吸引青年人参与以增强其社区归属感。充分利用社区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论坛等载体,加大社区信息披露与意见交流力度。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站点,整合街道社区文化站、社区党校、众创空间、民办教育机构等场所,使其成为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
构建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激励保障机制。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建设,是推动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构建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的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机制。构建组织机制,就是要以更有效的形式将青年人组织起来,依靠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更多正式组织主动组织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大力培育社区青年自组织。构建激励机制,就是要形成纵向从上到下、横向到各个单位部门的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激励机制,让参与者获得更多的认同,并将参与社区治理作为考察、提拔青年人的重要参考依据。构建保障機制,就是要从鼓励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角度,在经费、时间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张春龙,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董旭冉,淮阴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刘建辉,共青团江苏省委权益部)
责任编辑:刘志刚
一、认知与关切:江苏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
从认知情况看,青年人对城乡社区治理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初步了解。认知是认同、参与的前提条件。从社会治理的提出到社区治理实践,“社区治理”作为一个概念并不为很多人知晓。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随后以社区、网格为主的疫情防控,极大提高了青年群体对社区治理的认知度。此次调查结果显示:99%的青年人或多或少知道社区治理的内容。其中,73.42%的青年人知道安全与综合治理,69.88%的青年人知道环境治理,58.14%的青年人知道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55.19%的青年人知道矛盾纠纷调解。可见,社区治理中的安全性、环境质量以及公共卫生是青年人了解最多的。随着社区治理重要性的日益提高,社区治理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所认知。
从认同情况看,很多青年人认识到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总体来看,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无论何种学历或身份,认为社区治理工作重要(包括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青年人比例占到98.18%。83.07%的青年人基本认可目前的社区治理工作,其中认为社区治理工作非常好的比例为47.22%、认为比较好的比例为35.85%。超过七成的受访青年人认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非常重要,其中认为比较重要的为24.14%。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青年人认同社区治理工作的价值,这为激励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近95%的受访者认识到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激发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势在必行。
从关注情况看,很多青年人关切社区治理事务。对所在村(社区)“村(社区)政务公开栏”的关注程度,可以更好地反映出青年人对村(社区)事务的关注度。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将近四成的青年人表示对村居事务公告栏很关心、经常去看;30.87%的受访者对公告栏比较关心和了解、会偶尔去看。这说明大多数青年人希望了解身边村(社区)的事务。从向村居委员会提意见的情况看,36.78%的青年人表示提过意见并被采纳。可见,青年并不是“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的冷淡群体,相反他们可能也在默默关心着所在社区的治理情况。
从参与情况看,大部分青年人不同程度地参与过社区治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96.02%的青年人表示参与过社区治理活动。虽然从表象来看,青年人很少参与社区治理,但在目前社区组织的很多活动中,青年人表现出了对社区治理的关切。其实,社区治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安全与综合治理、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环境治理、矛盾纠纷调解、基层公共事务协商、文化服务、法律服务、政策服务、养老服务、服务少年儿童等。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批青年志愿者走到最前线,参与到社区、网格的疫情防控工作之中。
二、自身与环境:当前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
青年群体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认知缺乏、资源有限等诸多因素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目前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年人对社会治理的认识不够全面。此次调查结果显示:70%—80%的受访者了解社区治理的第一层次,即安全性、环境质量以及公共卫生;50%的受访者了解社区治理的第二层次,即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和物业管理;仅有低于10%的受访者了解社区治理的第三层次,即社区最为重要的“一老一小”服务——养老服务和少年儿童服务。需要注意的是,“认识因素”对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具有重要影响。接近1/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社区治理是干什么的”,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更谈不上“有效参与”。
青年人对居(村)自治的参与和了解很少。自治是目前基层社区治理的三大途径之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四成青年人不了解最近一届居(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的比例分别为32.69%、25.93%。这种情况严重减低了青年群体对基层居(村)委会选举的信任度,也不利于提高青年人对居(村)委会干部和自治的认可。调查结果还显示,从未参与过基层居(村)委会选举的青年群体占比达到37.88%,偶尔参加的青年人为20.3%。这一现象的存在,会对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
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还非常有限。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群团组织”“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社区(村)居委会”是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最愿意选择的途径,占比分别为63.96%、61.93%、55.87%、55.51%。也就是说,青年人更愿意通过较为正式的组织或正规渠道参与社区治理。对于较为松散的组织形式如兴趣爱好组织、宗教组织、小区业务会(村民小组)等议事组织,青年人选择的比例较低。不仅如此,“线上”参与社区治理并没有成为青年人的自发选择。
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支持还非常有限。在目前的社会支持条件中,受访者大多表示“投入经费有限”“缺乏相应的载体”和“重视程度不够”。86.85%的青年人认为“投入经费有限”,67.8%的青年人认为“缺乏相應载体”,61.40%的青年人认为“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受访对象还提到了客观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如“干部掌握政策透明度低”“没有人组织”“感觉治理无法形成常态化,容易出噱头”“工作不明,工作内容虚以表象”等问题。可见,城乡基层社区资源匮乏,缺乏有效参与的渠道和载体。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
三、平台与机制:推进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愿意参与”就能参与的行为,不仅需要以意愿为基础,更要以相关制度、机制、形式、途径等作为保障。
通过多种形式强化青年人的社区治理参与意识。此次调查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青年人有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但对社区治理的内容及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更谈不上对参与社区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因此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社区治理是新时代青年人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在基层淬炼自我的重要阵地。相当一部分青年人认识到需要强化社区治理的风险意识、参与意识、政治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强化这些意识,有助于推动更多青年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要把青年人的利益和社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构建社区利益共同体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同时,社会舆论要正确引导青年人的利益诉求,通过培育共建共享的市民精神提升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效能感。
在参与社区治理实践中提升治理能力。在基层治理日益精准化、便捷化、专业化的情况下,仅仅有社区治理意识远远不够,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能力和专长。一方面,要通过社区治理具体实践提高青年群体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当下青年群体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潜力,基层政府或社区可以利用针对青年群体的论坛、沙龙、联谊、培训、讲座等不同载体,也可以通过思想引领、技能培训、乡土教育、公益互助、学习成长等不同类型活动,提升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鼓励参与正式组织并积极开辟非正式途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正式组织是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选择。创新青年人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一方面要继续强化正式组织作为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推动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居(村)委会等对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接纳。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社区治理平台,通过打造“青春社区”“青春联盟”“活力社区”“青年汇智团”“青春社区顾问团”“青年业委会联谊会”等品牌,构建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实体门店”。同时,还要为青年群体创造更多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
结合青年人特点不断创新社区治理参与形式。就目前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形式看,较多青年人仍会选择一些传统形式。其实,参与社区治理的形式是多样化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传统的参与形式越来越多。要积极探索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构建社区事务共治议事会等协商平台,打造社区论坛、社区评议等平等对话渠道。通过开展邻居节、社区文化节、志愿服务、运动健身等活动,吸引青年人参与以增强其社区归属感。充分利用社区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论坛等载体,加大社区信息披露与意见交流力度。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站点,整合街道社区文化站、社区党校、众创空间、民办教育机构等场所,使其成为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
构建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激励保障机制。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建设,是推动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构建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的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机制。构建组织机制,就是要以更有效的形式将青年人组织起来,依靠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更多正式组织主动组织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大力培育社区青年自组织。构建激励机制,就是要形成纵向从上到下、横向到各个单位部门的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激励机制,让参与者获得更多的认同,并将参与社区治理作为考察、提拔青年人的重要参考依据。构建保障機制,就是要从鼓励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角度,在经费、时间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张春龙,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董旭冉,淮阴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刘建辉,共青团江苏省委权益部)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