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道是水的载体,是水环境的核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多年来对河道缺少呵护,城市不少河道,尤其是一些中小河道其功能正在不断萎缩。如何有效治理城市河道是主管行政部门和设计单位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城市河道 治理 生态保护
前言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类创造的财富和人类自身都越来越紧密地向城市集中,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水患可能给城市造成的灾难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人们已经由传统的防洪、排涝的水利建设观念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态水环境观念转化。
一、城市河道治理
1、河道准确定位是治理首要考虑因素
河道治理应根据河道本身的条件准确定位,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的确定各项工作目标,这是河道治理成功的决定因素。
(1)生态河道
此类河道要适宜水生生物群生存,要有不间断的新鲜水源补充。河道有保障率较高的活水源补给条件。河道流速适中,在流速满足的条件下,可适量行洪,但不能对生物群产生破坏。须严格控制进水水质,不得污染,并可利用河道生物群对水质作进一步净化。其主要功能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排洪。
(2)景观河道
此类河道有活水源补给条件,但保障率较低。河道不强求有固定生物群生存,但其水质要达到一定标准。河道断面宜宽浅,亲水性强。当河道缺少常流水时,可采用堰闸等工程措施,抬高河道蓄水位。景观河道可适量地调度一定清洁水源。景观河道要承担一定的行洪功能,在改造中可对断面形式进行优化,以同时满足夏季行洪、冬季景观的要求,并可在条件适宜的河段,建立港池,靠泊游船,形成局部生态环境。其主要功能为:景观、排洪。
(3)排洪河道
此类河道功能侧重点在于防洪,河道无活水源补给条件。此类河道不要求有常流水,无须调配环境用水,枯期允许断流。其主要功能为:排洪。
(4)区间排洪河道
河道主要功能是承纳市政雨水排放,属“有雨才有水”。河道多为现状农灌沟、自然冲沟,对此类河道,在建成区,须经充分分析论证,方可考虑盖板;对未开发区,应尽可能改为雨水方沟归入路面以下或绿化带内。其主要功能为:排洪。
2、河道平面布置思路
对于很多城市河道(特别是中小河道),一般常流量很小,枯期流量几乎为零,而河道一般比降在1‰~3‰,其对应的常水位非常浅,一般仅几十厘米,枯水期河床裸露,而定位为生态景观河道后往往需要河道有一定的水深满足景观、游憩、生态等功能,需在河道平面布置闸坝等壅水构筑物,以壅高各段河道枯、平水时期的水位,达到各段之间水位首尾衔接,不裸露河床的目的,为市民提供亲水的条件,营造水面景观。结合四类河道功能体现,定位为生态、景观河道的河岸布置直接影响治理效果,河岸线布置在保障行洪条件下宜去直线化,以保持岸线蜿蜒曲折等自然之美;河道须布置壅水建筑物以保障水景要求;河道断面宜为梯形或復合梯形布置,河岸应留出足够宽的绿带;河道两侧用地宜为住宅用地或公园用地,使其水生态、景观功能能最大体现,从而提升土地价值。对于定位为排洪河道、区间排洪河道的河道平面布置,可与市政道路平行布置。对于规模小的区间排洪河道可归并在道路上按雨水方沟处理,这样便于排洪河道的维护管理及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3、河道纵断面布置思路
在河道定位确定后,河道纵断面布置和平面布置应联动考虑。平面布置壅水闸坝处,纵断面可以在此处设置跌水来平衡高程及河道纵坡,如纵断面结合地形发现平面布置不易实现,则平面相应调整直至平纵布置均合理为止。纵断面布置应遵循水力学原理,根据不同的情况可按明渠均匀流或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平面、纵断面一旦确定,河道重要控制参数河道防洪断面尺寸、洪水水位、正常高水位等就能迎刃而解。
4、河堤结构的思路
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护岸或具有自然护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护岸与河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防洪抗冲能力。其对河、岸水文及生物过程还有如下促进功能:
(1)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丰水期,河道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存储,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2)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河道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过程消减有机污染物,从而增强水体自净作用,改善河流水质;另外,生态护岸形成的各种鱼巢、鱼道,产生不同流速带,形成水的紊流,促进水体净化。
(3)生态护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态河道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而且浸入水中的水生植物的叶根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
二、城市河道生态保护
1、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效率
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排入是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方式,而对于排入河道污水的监测疏松是导致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最主要现象,因此为了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处理效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途径。在污水排入城市河道之前要对污水中的富营养话成分进行降解,减少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由此而产生的富营养化现象。在进行降解的时候要对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建立氧化池或者是化粪池,并对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当污水水质达到标准之后再进行排放。
2、污水分流,降低河道生态压力
对于污染已经较为严重的河道,应该在对水质进行严格的处理和监测之外再进行污水的导流处理,而在导流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分析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避免由于污染河道的导流施工而对周边的农田和河道造成污染。合理的规划导流方案,对河道的水容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导流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的其他的河道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个导流施工段的长度,选择水质情况相类似或者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进行导入,不得随意将污染河道导入到周边水质情况良好的河道或者是农田和水塘。
3、加强河道底泥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在对河道进行疏通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河道的底泥进行疏通挖掘,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底泥,而这些底泥尤其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其重金属含量会比较高,这些污染严重的底泥将会对周边的农田和浅层的地下水造成二次的污染,因此对于疏通河道而挖掘出的河道底泥要经过严格的处理之后再行堆放,在堆放位置确定之时也要对堆放地点的环境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由此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结束语
总之,城市河道整治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系统的水利工程。所以,城市河道整治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 莫若愚. 调整治河思路使河道治理取得综合效益[J]. 甘肃农业. 2003(03)
[2] 李国元. 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05)
[3] 吴加宁,董福平. 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J]. 中国水利. 2004(01)
关键词:城市河道 治理 生态保护
前言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类创造的财富和人类自身都越来越紧密地向城市集中,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水患可能给城市造成的灾难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人们已经由传统的防洪、排涝的水利建设观念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态水环境观念转化。
一、城市河道治理
1、河道准确定位是治理首要考虑因素
河道治理应根据河道本身的条件准确定位,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的确定各项工作目标,这是河道治理成功的决定因素。
(1)生态河道
此类河道要适宜水生生物群生存,要有不间断的新鲜水源补充。河道有保障率较高的活水源补给条件。河道流速适中,在流速满足的条件下,可适量行洪,但不能对生物群产生破坏。须严格控制进水水质,不得污染,并可利用河道生物群对水质作进一步净化。其主要功能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排洪。
(2)景观河道
此类河道有活水源补给条件,但保障率较低。河道不强求有固定生物群生存,但其水质要达到一定标准。河道断面宜宽浅,亲水性强。当河道缺少常流水时,可采用堰闸等工程措施,抬高河道蓄水位。景观河道可适量地调度一定清洁水源。景观河道要承担一定的行洪功能,在改造中可对断面形式进行优化,以同时满足夏季行洪、冬季景观的要求,并可在条件适宜的河段,建立港池,靠泊游船,形成局部生态环境。其主要功能为:景观、排洪。
(3)排洪河道
此类河道功能侧重点在于防洪,河道无活水源补给条件。此类河道不要求有常流水,无须调配环境用水,枯期允许断流。其主要功能为:排洪。
(4)区间排洪河道
河道主要功能是承纳市政雨水排放,属“有雨才有水”。河道多为现状农灌沟、自然冲沟,对此类河道,在建成区,须经充分分析论证,方可考虑盖板;对未开发区,应尽可能改为雨水方沟归入路面以下或绿化带内。其主要功能为:排洪。
2、河道平面布置思路
对于很多城市河道(特别是中小河道),一般常流量很小,枯期流量几乎为零,而河道一般比降在1‰~3‰,其对应的常水位非常浅,一般仅几十厘米,枯水期河床裸露,而定位为生态景观河道后往往需要河道有一定的水深满足景观、游憩、生态等功能,需在河道平面布置闸坝等壅水构筑物,以壅高各段河道枯、平水时期的水位,达到各段之间水位首尾衔接,不裸露河床的目的,为市民提供亲水的条件,营造水面景观。结合四类河道功能体现,定位为生态、景观河道的河岸布置直接影响治理效果,河岸线布置在保障行洪条件下宜去直线化,以保持岸线蜿蜒曲折等自然之美;河道须布置壅水建筑物以保障水景要求;河道断面宜为梯形或復合梯形布置,河岸应留出足够宽的绿带;河道两侧用地宜为住宅用地或公园用地,使其水生态、景观功能能最大体现,从而提升土地价值。对于定位为排洪河道、区间排洪河道的河道平面布置,可与市政道路平行布置。对于规模小的区间排洪河道可归并在道路上按雨水方沟处理,这样便于排洪河道的维护管理及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3、河道纵断面布置思路
在河道定位确定后,河道纵断面布置和平面布置应联动考虑。平面布置壅水闸坝处,纵断面可以在此处设置跌水来平衡高程及河道纵坡,如纵断面结合地形发现平面布置不易实现,则平面相应调整直至平纵布置均合理为止。纵断面布置应遵循水力学原理,根据不同的情况可按明渠均匀流或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平面、纵断面一旦确定,河道重要控制参数河道防洪断面尺寸、洪水水位、正常高水位等就能迎刃而解。
4、河堤结构的思路
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护岸或具有自然护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护岸与河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防洪抗冲能力。其对河、岸水文及生物过程还有如下促进功能:
(1)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丰水期,河道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存储,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2)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河道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过程消减有机污染物,从而增强水体自净作用,改善河流水质;另外,生态护岸形成的各种鱼巢、鱼道,产生不同流速带,形成水的紊流,促进水体净化。
(3)生态护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态河道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而且浸入水中的水生植物的叶根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
二、城市河道生态保护
1、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效率
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排入是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方式,而对于排入河道污水的监测疏松是导致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最主要现象,因此为了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处理效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途径。在污水排入城市河道之前要对污水中的富营养话成分进行降解,减少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由此而产生的富营养化现象。在进行降解的时候要对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建立氧化池或者是化粪池,并对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当污水水质达到标准之后再进行排放。
2、污水分流,降低河道生态压力
对于污染已经较为严重的河道,应该在对水质进行严格的处理和监测之外再进行污水的导流处理,而在导流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分析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避免由于污染河道的导流施工而对周边的农田和河道造成污染。合理的规划导流方案,对河道的水容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导流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的其他的河道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个导流施工段的长度,选择水质情况相类似或者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进行导入,不得随意将污染河道导入到周边水质情况良好的河道或者是农田和水塘。
3、加强河道底泥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在对河道进行疏通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河道的底泥进行疏通挖掘,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底泥,而这些底泥尤其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其重金属含量会比较高,这些污染严重的底泥将会对周边的农田和浅层的地下水造成二次的污染,因此对于疏通河道而挖掘出的河道底泥要经过严格的处理之后再行堆放,在堆放位置确定之时也要对堆放地点的环境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由此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结束语
总之,城市河道整治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系统的水利工程。所以,城市河道整治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 莫若愚. 调整治河思路使河道治理取得综合效益[J]. 甘肃农业. 2003(03)
[2] 李国元. 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05)
[3] 吴加宁,董福平. 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J]. 中国水利.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