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眷恋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988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阳,中华文明之源,青铜时代的商朝,曾定都于此;而汤阴,作为安阳的一部分,不仅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还拥有一份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小张,一个土生土长的汤阴人,身处毕业班的他深深地眷恋着汤阴的美食,似乎被满足的胃能化解他的学习压力。
  早·豆浆与油条的交响曲
  清晨天蒙蒙亮,大多数汤阴人仍在美梦之中,小张便已经在早餐店坐定。“老板,来碗豆浆,两根油条,外加一个鸡蛋。”小张的早餐一向简单而富有营养。“好嘞!”老板一边答应一边撸起袖子忙活起来。
  油条,相传是为纪念岳飞而发明的美食。将秦桧与王氏塑成面人,捏在一起,掐头去尾,放入油锅中高温炸制。这便是油条的前身。
  而如今,油条制作简便了许多。老板揉起面团,每一分力道都恰到好处。面团揉好后,老板手起刀落,将面团切成块儿状。双手加以揉搓,面胚如灵动的白蛇在老板手中被拉长,只见老板双臂呈半弧状举起,将手里的长面条扬起,面粉随之弹落,接着双手一合,顺手一捋,油条面胚便安详地躺在老板手中。
  “嗞——”面胚如一尾魚滑入油锅中。在高温的作用下面胚由白转金,渐渐膨胀,不一会儿,小麦的香味便在店中弥散开来。金黄的油条,白如软玉的现磨豆浆,再添一枚温润的茶叶蛋。早餐,刚刚好。
  午·刀削面的舞蹈
  中午刚放学,小张便急不可耐地奔向刀削面面馆。南米北面,北方人爱吃面,小张也不例外。
  做刀削面的大师傅此刻已在汤锅面前站定,他左臂托着面板,右手操着一柄尖刀。手起刀落,面片便如飞瀑般“唰、唰、唰”跃向汤锅。在大师傅手中,面团仿佛是跳舞的蝴蝶,任由其摆布。
  不一会儿,一碗刀削面便新鲜出炉。酱色的汤、白色的面、绿色的菜叶,色香味俱全。挑起一条刀削面,才发现它竟薄如柳叶,隔着筷子还微微透着光哩!一口下去,面十分筋道,有嚼劲儿。红油的辣味儿,在口中爆裂,不一会儿,鼻尖便微微冒汗。口腔中涌动着面的清香,油的辣香,肉末的辛香,交杂在一起如同一场味觉的盛宴。
  晚·鸡蛋灌饼的小资情调
  傍晚,繁星爬上天空。小张与同学挤向校门口的鸡蛋灌饼摊。
  做鸡蛋灌饼的李婶做这一行已经快五年了。说起做鸡蛋灌饼,李婶已经是宗师级别的人物了,方圆几里地没人不知道她的名号。
  她先将面糊均匀地摊在煎锅上,待面糊快成形时,手中鸡蛋在锅沿一磕,蛋液便划着优美的弧线,准确无误地落在面糊上。鸡蛋渐渐起泡,与面饼融为一体。一股饼香与蛋香四散而开,直袭鼻孔,让人不由得流起口水。
  接着,李婶一铲将饼翻面,同时转身把面酱刷在瓶中轻蘸一下,便将浓酱抹在已然焦黄的饼面上。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如同戏台上的角儿,干净利落,一板一眼,从容有序。
  拿到鸡蛋灌饼的小张,紧蹙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或许,对于高三重压下的他来说,这个鸡蛋灌饼便是他一天繁重学习后最好的慰藉。
  不奢华却也精致的汤阴饮食,让每一个汤阴人眷恋、沉溺在这舌尖上的惬意满足里。
  (指导老师:宁晓静)
其他文献
我曾有幸见过农村夜里满天星辰的样子。  那是许久以前的一个暑假,我回老家看望亲人。那时家里经济不算发达,村子很荒,房子不多,零零散散的,用的都是昏暗的灯。夜里远远看过去,能看见的只是小小一团烛火般的光芒。那天晚饭后我从奶奶家出来时天色已经暗了,晶蓝的天空铺着些许灰色的雾霭,天边渲着瑰紫,还夹杂着微微的没有消净的橙红,让夜空美得如梦境一般,令人沉醉。小小的我独自一人在小径上走着,暗自惊叹于这奇景。我
期刊
东风夜放花千树  小时候在家乡的阡陌上,最喜欢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荫荫初春。不为别的什么,只为隐没在独怜幽草中的那朵蔷薇。  它的旁边是潺潺流动的溪水,颇有几分“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草绿得有点儿过分,如名家笔下的油画那般。在光与影的交織变幻中,不紧不慢的微风,穿梭在草丛之间,只为寻觅那株身披白纱的蔷薇。  我亦如此。好似鹅绒的花瓣在微风中翩然起舞,淡雅洁净,高贵轻灵,绿色的花茎上穿插着几根小刺
期刊
夜半,出门。秉烛夜游,清风在侧,踏碎一池月光。回到桌前,掸落心头的灰尘,上了发条的记忆又一次涌动,月下的故乡毕竟如此的美丽。  记忆中的故乡,是热闹的。天边最后一丝光亮被黑暗吞噬,月亮披着银纱进入人们的视线,夜开始了。灯火像是天上的星星,散落在半山腰,几只飞蛾缠绕在黄昏的灯旁,正如我们盘绕在大人身边。门前的空地,不大的地方,总聚集着三三两两的人。杏荫筛出一席月光,轻轻倒落地上。人们摇着蒲扇,将熙攘
期刊
“我们家是从农村搬出来的,无论走到哪都不能忘了农家人的本份,勤劳、朴实、善良、执着,这是我们人生的根本,你忘了咱家的那田那地那山那水了吗?”每每在我睡懒觉不愿起床,甚至不按时学习,捧着手机玩游戏时,老爸就爱这样说我。那时的我总在想,啥啥啥,从农村出来的咋样,有几家人不从农村走出来的,八百年前咱全中国都是农村啊。再说了,我就是玩一会儿游戏、眯一会儿小觉、晚一会儿学习,至于那么严重那么吓人么。不过,话
期刊
窗外的风和窗外的阳光  都的确证明秋天已来临  在桂花肆意芬芳的秋天里  仰望那只排云直上的鹤  不知道那只鹤冲破多少肃杀  才与苍凉的秋风对吟  对吟生命的那份坚守  如果天底下每一棵樹都满枝的秋色  如果草木清纯都沉淀在血液里  我们看见的都应该是秀美的风景  仰望那只排云直上的鹤  仰望生命的高度  人世间便会缺少孤独  生命的起起伏伏  用一滴秋露  化开所有的痛苦  那只凌云的鹤呀  穿
期刊
对初中生而言,有一种情感,它古老而神秘,与我们息息相关又恐避之不及。越试图逃避,越备感神秘,它让人说不清,道不明,“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最近,我发现一位男生上课特爱走神。课余我问他,他说没什么。我知道他在敷衍,就只好旁敲侧击地问其他同学,终于发现症结:他喜欢一个女生。  整整一个星期,他上课状态不佳,我试图与他聊天:采用迂回战术,他便闪烁其词;直奔主题,他则断然否定。显然他在回避,如果步步紧
期刊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刘禹锡是一位在厄运面前不低头的倔强诗人,支持变法屡遭贬谪,但他愈挫愈奋。所以,秋天在刘禹锡眼里是一派明丽的景色。于是,便有了“对吟生命的那份坚守/如果天底下每一棵树都满枝的秋色/如果草木清纯都沉淀在血液里/我们看见的都应该是秀美的风景”这样的诗句,以表达对诗人的一份敬意。  秋高氣爽,天高云
期刊
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全国中语会理事  到初三了,总有学生问我:“老师,中考作文怎么得高分啊?有没有写作的独门秘籍?”  有没有“秘籍”?我也在问自己。好像有吧:凤头猪肚豹尾,排比比喻拟人,抑扬起伏悬念,细节特写蒙太奇……说到这些,同学们都笑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道理,仿佛也没有让大家在中考作文中增分。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中说道:“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怎么办?就
期刊
一碗汤喝出一个时代的味道,一道菜品出半生浮沉的记忆。传统的味道,经典的文字,汇成了屬于中国人的美食记忆。它不仅仅是对味觉的文字回忆,更能使我们品味到华夏美食的精华和千年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能解一时之馋,更能被珍藏于书架,时时细品美食背后隽永的意蕴。品中华传统美食,赏名家经典文字,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人情、故乡和记忆的味道。
期刊
本期杂志的专题策划是推理小说,而我们的成长中也伴随着许多的推理故事、侦探电影、动画、漫画。在众小编心中,一定也有最钟爱的一个侦探形象或者推理故事,现在,就请各位小编来讲讲吧!  ★三棱镜中的福尔摩斯  秋辰  我对推理题材较为熟知的是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真正阅读福尔摩斯系列小说是上初中以后。那时的自己对“逻辑思维”和“演绎推理”一知半解,总是对福尔摩斯本人反复强调的推理过程不甚留心,反倒是痴迷于大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