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是双向的,一方面要把国外的先进思想、科技与方法引进来,另一方面还要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出去。因此我们重视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输入,使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本文基于对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文化失语现象的思考,讨论大学英语课堂中导入中国文化内容的意义和措施。
  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文化失语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Kramasch(1998)在她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提出: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语言与文化两者密不可分。语言应该被视为一种工具或者媒介,为文化交流搭建桥梁,同时为文化传播开辟道路。因此,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应仅限于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外语教学也不应仅限于英语语言的教学,它应该包含更多文化知识的输入,包含中国文化知识的导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成为文化传播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有力舵手。
  二、对文化失语现象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很好,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运用技能。但是当进行交流时,特别是面对国外友人时,却只会说一些简单的用语,对大家感兴趣的文化方面的话题却张不开嘴,说不出自己的观点。
  这让笔者想到,曹顺庆先生曾在上世纪末提出了震惊整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词——“失语症”。虽然,这个词最初是针对中国文艺理论界提出的,但无疑它具有普适性。中国的文学界、文化界以及教育界都患有这样的“疾病”。表现在与西方同行交流时提不出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发不出自己独到的话语声音,其言说的方式、内容和用以言说的术语都是西方的(曾宏伟2005)。究其根源,上世纪初的“五四”文化运动和其后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全盘否定,几乎使中国传统文化丧失殆尽。之后随着中国开放国门,中国人的文化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受外来文化影响而进行着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衷越来越强。从小学开始一直延续到博士研究生阶段,英语是学习时间最长的科目,针对英语的考核也从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又有所谓的“英语要从娃娃抓起”的呼声,可见英语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许多学生对西方文化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本国文化所知甚少,于是在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上患上了“失语症”,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对西方文化的引入要有所取舍,加以合理的限制之外,还应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使更多的人重视自身民族文化传统,同时要在学生学习周期最长的英语的课堂中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的意义和措施
  1.消除文化焦虑,缓解“失语症”
  文化身份是某一文化群体成员对其成员身份及文化归属的认同感,包括自我认同和外部认同。对文化身份的选择是一个客观而且自然的过程(毛海燕,2004)。语言承载文化,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同时接受目的语文化的影响。如果大量地输入异族文化,特别是当目的与文化与本族文化差异较大时,会为语言学习者带来文化认同危机。一味地强调目的语优良传统文化,会造成学生文化上的“崇洋媚外”,进而使学习者产生“我到底是谁”“我该归属哪种文化”的困惑和焦虑。从而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不能自信地进行文化方面的交流,甚至“失语”。
  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输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并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没有孰优孰劣,并找到自己血液中文化的根脉,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别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就会建立更多的文化自信并在跨文化交际中传递更多的声音。
  2.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传承弘扬中国文化
  文化能够凝聚一个国家民族的力量,使人民具有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文化会帮助一个国家赢得国际尊重,发挥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文化传播还能够使他国人民了解本国,进而在跨文化交流中清除障碍,避免偏见误会的产生。文化的认同与传播如此重要,青年一代应该肩负起振兴传统文化与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学习传统文化成为青年学子不可忽视的任务。
  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不容忽视的力量。有的学者认为,面对英语作为“世界语”的现实,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无疑是中国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的必经途径。(从丛,2000)如果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加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知识和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便能够很好地进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传播,让国外友人更好地认识中国人、认识中国文化。
  (二)大学英语中植入中国文化的措施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植入中国文化应该从教材、课堂和考试方面入手。教材应该选取包括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民族特色、地理风光、哲学思想、中医、教育中华文化等内容。使同学们在学习后能够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内容,表达文化观念。
  在课堂教学方面,结合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进行。可以通过看英语视频、让学生交流有关文化方面的观点和内容、一起读经典著作的英文翻译、写下学习感想、做翻译练习、小组学习讨论并用PPT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积极思考,进而理解学到的知识,同时实践有关文化的英语表达。
  考查方面,在期末大学英语考试中加入中国文化知识的内容,也可以基于特定的话题考察文化知识的口语表达,或者通过英语小剧表演或PPT展示,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并通过考查。
  四、结束语
  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全球化进程中,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助手,在教材、教学与考试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内容并学会其英文表达,满足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中西文化摄入的平衡,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建立自信的文化身份,在跨文化交际中汲取精华,传递更多自己的声音。
  参考文献:
  [1]Kramsch,C. Language and Culture. H.G. Widdow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光明日报,2000.
  [3]毛海燕.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的选择.北方論丛,2004,(2):68.
  [4]曾宏伟.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国文化教育.中国大学教育,2005,(4):50.
  [5]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张东正.外语教育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其他文献
得理多过量致四肢无力患者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1 病例1.1 例1 男,62岁.因四肢无力4天于2001年3月20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5天,因头痛服"得理多",用量为0.2,每日3次,头痛好转,于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CI)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对75例CI、48例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HIE患儿和10例同期无窒息、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足月新生
经过两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9.8亿元的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北一地采项目2009年12月30日开建。据了解,北一地采项目是石碌铁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
目的研究不同时程的亚低温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 的影响.方法利用MCAO模型,缺血3小时后再灌注.缺血后即刻分别进行不同时程(0.5、1、3
XPS挤塑泡沫保温板是一种优良的墙体保温材料.本文分析了外墙采用复合墙体的必然性,XPS挤塑泡沫板外墙保温体系的选择、施工工艺与热工计算,以及工程应用中需考虑的问题与应
目的 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在急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效薄支析法对大鼠全脑缺血后再灌注1、3、6、72小时因液、海马、大脑顶叶皮质的PAF进行了观察。结果 再灌小1小时后海
神经性肌强直亦称Isaacs综合征,连续性肌纤维活动、运动单位持续活动综合征.现报告2例如下.
精神药物致恶性综合征(NMS)合并肌红蛋白尿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该文提出了地方建筑及其创作的理论,论述并分析了它在建筑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最后还讨论了它的创作方法,且通过典型实例作了浅显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