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唯不安者得安宁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pi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说,北京的秋天便是人间天堂,是人与自然最和谐安宁的季节。而在著名雕塑艺术家向京眼里,这样的季节却隐藏着内心汹涌的不安。这些不安,一次次将她送进雕塑的艺术殿堂,散发出动人心魄的璀璨光芒。2016年秋天,向京大型回顾展“唯不安者得安宁”和新作个展“S”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启幕,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狂热追捧。向京说,一切的发生,都由不安起源。
  不安是生来的宿命
  在母亲的记忆中,自向京呱呱落地,哭就几乎贯穿了女儿的整个童年。作为《人民文学》杂志社的一名编辑,母亲的文艺气息里难免裹挟着丝丝多愁善感的情绪,不想这股基因在向京身上爆发了。“我生下来就是一颗多愁善感的种子,小时候便会莫名其妙地陷入难过的状态。”向京从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性格。
  向京爱哭,在那个聚集音乐协会、作家协会、舞蹈协会等文化机构的家属住宅区是出了名的。与生俱来的不安感,让向京非常粘母亲。每每母亲抱着向京在小区散步,望着掉落的树叶、受伤的小猫,哪怕是一只被无意踩死的蚂蚁,向京都会哀啕半天。
  两年后弟弟出生。母亲本担心弟弟的来临,会让向来缺乏安全感的向京无法接受。可在母亲坐月子期间,年幼的向京总是时不时趴在弟弟的床旁,怜爱地望着他出神,还时不时伸出稚嫩的小手,轻轻抚摸弟弟的小手。“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我们家始终非常和睦相爱。我从未缺爱,我是个极其幸运的人。”向京说。在向京的原生家庭,她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姐弟俩更是相亲相爱。不仅如此,向京从小便可随自己的意愿选择爱好和学习。5岁时,向京已是这个“艺术住宅区”的小画家。她从来没有考学和承载所谓“望女成凤”的压力,虽然她的成绩一直都不错。
  13岁,向京考入中央美院附中,选择了喜欢的版画专业。这是个梦幻般的特殊中学,没有中国大部分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带来的枯燥学习,还集合了很多中国文化界名人的后代。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学习,对向京来说,是极大的幸运。无奈在一群人的狂欢中,不安和孤独感,总是肆意侵袭着向京的内心。
  在本该充满朝气的少年时光,这种不安和孤独感,是向京难以承受之重。她曾试图与之抗争。彼时,西方的音乐、舞蹈和绘画等开始传入中国,向京知道了披头士,穿起了牛仔裤,疯狂地出没在学校的通宵舞会中。“顶着波澜壮阔的青春痘,整夜整夜地跳着迪斯科,直到把鞋底蹦掉了,才拎着鞋回家。”向京说。她想,也许可以用这种几近疯狂的方式摆脱这莫名其妙、又挥之不去的不安和悲伤。但还未等到成效,初潮的到来,彻底击碎了她的幻想。
  随之而来的痛经,让向京痛得打滚: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恶心呕吐,甚至到了昏厥的程度。她拉着母亲的衣角问:“男孩也这样吗?”母亲不知如何回答,向京本能地察觉到性别不同带来的不安,恐怕要在她原本的不安上雪上加霜了。
  直到有一天,向京无意中看到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在著作《恐惧与颤栗》中的一句话:“唯劳作者才得食,唯不安者才得安宁……”向京才真真正正接受了自己不安的宿命,学会了在每个不安的时刻挤出足够的水分,滋润心灵。
  稀奇的安宁伴侣
  或许,正是如诗人般多愁、敏感与不安,塑造了向京独特的思维方式:追逐问题,并把这种不安的状态转化成作品。
  在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时,向京选择了雕塑专业。很多人不解她为什么不选择自己擅长的绘画专业。向京回答:“因为不了解雕塑,心中便生出很多问题,于是就想一探究竟。”为此,向京即使两次落榜,也从未退缩。
  1990年,向京第三次参加高考,以第一的成绩如愿考上了雕塑专业。这一届,学校千挑万选,只选出六名学生,由三位教师轮流教学。向京第一次感受到了成为“一小撮”的骄傲和快感。
  可学校古板的教学模式,渐渐消磨了向京对雕塑的热情。她开始不断怀疑自己的选择,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和恐惧。此时,很多标榜现代艺术的声音,公然排斥雕塑列入现代艺术。
  “为什么雕塑不可以去对应现代的表达?”舆论再次激起向京的叛逆。她下决心要为雕塑正名。于是,她把二十六年光阴,投入到印证这个决定中,白天创作,晚上阅读和写作,雷打不动。
  也是在这时,向京认识了雕塑系师哥瞿广慈,志同道合的两个人陷入爱情。一毕业,两人就结婚了,没有任何仪式,手牵手去领了结婚证,然后就迅速投身到苦行僧般的创作中。
  后虽因生存所迫,向京和瞿广慈在上海漂泊多年,只能在闲暇时光做着跟雕塑有关的事。但在瞿广慈的建议下,夫妇俩成立了雕塑工作室,取名“稀奇”。向京说:“我是丈夫的铁杆粉丝。我是个对生活很不安的人,却有一个很会给我安宁生活的丈夫。”
  如今,向京的作品出现在全世界顶尖的展览会上,作品价格达上百万元。在这背后,是向京二十六年来从未停歇的创作,以及她那独具风格的鲜明个性和色彩。丈夫无私安宁的爱,是她最坚强的后盾。
  唯不安者得安宁
  很多人不解,今天的向京,凭借在现代艺术中的成就和地位,还在不安什么呢?“当你向我提出问题后,你就安宁了吗?”向京反问道,“显然没有。我们每天都要面临新的问题,对我来说,就因无法摆脱创作的瓶颈而不得安宁嘛。”想要突破瓶颈,需要时间,时间不够,是向京最大的焦虑和不安。其次,就是办展。就像演员登场前会不安与亢奋,向京也在努力地让自己的作品在登上舞台的那一刻光芒万丈。
  向京说,无论多少年过去,回想起人生中的第一次办展,那种不安与兴奋,足以让她怀念一辈子。向京从中央美院临近毕业前,办了一次展览。当时她的作品有限,便试图邀请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参加。但她们的反应并未如向京期待的那样兴奋,而是一致怀疑,理由是在中央美院的历史上,从未有未毕业的学生办展览,甚至有些美院的老师,终其一生都没能实现办展的愿望。   向京有点沮丧,在她的多次劝说下,同学终于答应。对于展品的内容,向京早已胸有成竹,她一口气便完成了十件关于女孩醉酒、年轻女人百无聊赖的小型雕塑作品。模型出来后,向京和同学都非常兴奋。无奈那时经费有限,向京只能选择价格便宜的材料——玻璃钢来完成最后的创作。不想这种完全没有性格的材料,反倒给了向京无限的塑造空间,且稍微一上色,就像极了真人的皮肤。向京对玻璃钢的偏爱就此开始。
  向京把这次雕塑展命名为《三月四人展》。后来有人抨击向京的女性题材作品太过灰色、不健康。向京静静地回道:“我表现的只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而已。”对于自己的坚持,她从未妥协。
  其实,向京从创作的最初,就试图用雕塑这个媒介,去印证不同性别活着的理由和证据。性别差异从小在她心中就是个无法解开的心结。此时的向京,并未料到,她坚持用女性的身体来说话,会成为她立足现代艺术的资本和强大力量。
  此后,向京全身心投入雕塑的创作,几乎每年都会办一次个展。2003年的一天,天光正好,打在向京正在创作的雕塑上。她不禁一喜,那些过往的作品如电影镜头般,在脑中迅速快闪。她猛然悟到,那些作品全都藏着小孩的视角,她在本能地抗拒成年,以及成人规则的世界。
  “似乎在瞬间,我那无法收尾的青春期终于结束,迅速跨进成人的部分。”向京笑着说。很快,一个近三米高、身无寸缕、茫然失神的女子坐在椅子上,右侧腹部有一道手术后的伤疤。释放掉这股冲动力量后,向京突然感觉有点傻了,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索性随手将这个未完成的作品搁置在门口,一晾就是一个夏天。
  一天,当向京进门,无意间一瞥,竟重新找回了创作的冲动。她迅速冲回房间,拿了两罐颜料,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爬到“女人”的腿上,把她黑色的眼珠和瞳孔,一气呵成画了出来。果然,比那裸露的身体更让人震撼的,是那双大而无神、充满哀怨的眼睛。
  2005年,这幅命名为《你的身体》的作品展出,“中国当代艺术教父”、著名艺术评论家栗宪庭这样评价向京:“她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还是一个雕塑大师。”后来这个作品分别被英国收藏家萨奇和美国杜克大学Nasher美术馆收藏。
  此后,向京在“全裸”(2006-2008)以及“这个世界会好吗?”(2009-2011)两个阶段性的个展系列里,一直在身份、心理情境、身体这些线索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创作。2016年9月,她的大型回顾展“唯不安者得安宁”+新作个展“S”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启幕,再次在海内外吸引眼球。
  “艺术完全是无中生有的东西,做成是莫大的快乐,做不成是莫大的痛苦和不安。你要享受莫大快乐的前提是,必须学会承受莫大的痛苦和不安。”向京说。只要活着,问题还会有,不安依然会继续,只是她终于学会接受,让未知成为未知,把命运交给命运。
  (请图片作者与本刊联系编辑 张秀格[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洞穴探险是世界公认最具挑战性的户外运动之一,因其富有技术难度、危险性,一直是男人的领域。却有一位女孩不惧黑暗险阻,上演现实版“地心历险记”。这位踮着脚尖、在地下飞檐走壁的舞者,保持着中国洞穴探测841米的最深记录,还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十大探险家之一。  与探洞结下不解之缘  重庆女孩刘佳在洞穴探险界名气响亮,别看她平日一身白领丽装,说话文静,一旦换上“戎装”,就变成敢于深入万丈深渊的勇士。十余
期刊
在麋鹿故乡、东方湿地之都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这家公司始建于1988年,是集农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其创始人殷凤山可谓传奇人物。他白手起家,敢闯敢试,更在花甲之年二次大创业,四个月打造出崭新工业园,创下惊人的“丰山速度”。  如何在“中国驰名商标”“全国重点保护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等荣誉上再创辉煌?如何在父亲踏出的征途上,留
期刊
虽非电媒新宠,却在纸媒杂志中独胜擅场——《莫愁·智慧女性》的编辑们经年累月地俯首耕耘女性典型宣传与女性发展理论的实践基地,力透纸背的沥沥心血、殷殷情愫,濡染出纸上日月乾坤、家国情怀,特别是对女性成长、筑梦成才的苦乐悲欢,作出了哲理式诠释和智慧解读……这里以“风格·印象”开题:“印象说”缘于莫奈的《日出·印象》,举世顶礼,皆因此画并非单纯“日出”拷贝,而是跃乎其上的审美价值升华之“印象”;“风格说”
期刊
娇美的花绽放出光华,奔跑中的金黄色小狗,历经岁月沧桑的布达拉宫……你绝对想不到,这些充满生机的照片出自盲人之手。  2016年10月,当一场名为“心灵之光”的大型摄影展在新加坡举行时,不少观众颇感惊讶,盲人怎么当摄影师?  这是傅高山从国外引入非视觉摄影技术取得的成果。如今他已在上海、广州、拉萨等地培训出上千名盲人摄影师。  今年34岁的傅高山出生在福建,患有先天性视障。在他眼里,世界只是一个模糊
期刊
爱淘旧物的达人不少,但“旧物君”杨函憬已到一定段位。他用十二年时间收集“破烂”,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中古厨房和生活美术馆。  与厦门许多年轻人一样,杨函憬喜欢充满创造力的工作、不给别人打工的自由、具有美感的生活方式。  将他这些喜好融合的,是一间开在老别墅里的咖啡馆。装修布置中,为配合别墅原有的怀旧风格,他四处找寻百年来的老物件:龇牙咧嘴的柜子、各种材质的老衣箱、大大小小的鸡公碗碟……几年后,咖啡馆
期刊
同乡好友小邓,就这么喊他喊了二十多年。掐指一算,突然发现,他已经50岁,按照早些年前的说法“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他快是“老邓”了。  悲催的是,小邓比我大一岁,而在外人看来,我至少长他五岁,他神采奕奕,而我习惯双眉常锁。其实,他的名字隐含着年龄的密码:邓卫东,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就流行这个。“小邓”喊惯了,不太好改口,我只好开始研究他,究竟为什么会显小?答案很明显,他做人做事很简单,心机不重,不像
期刊
自从微信有了发红包功能,简直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勾引出了很多人心中的小魔鬼。这几天小李和男朋友小王正为这事冷战。过年时小王给小李发了5.20元的红包,意为“我爱你”,小李开始挺高兴,觉得是个好彩头,结果往朋友圈一发,却一下子被比了下去。几个朋友纷纷亮出自己男朋友的红包或转账记录:666元、888元,最少的也是520元。虽然人家没明着说什么,可那语气,“你男朋友还挺有心的哈”,明显就是说他小气,
期刊
女人恋爱怕遇渣男,而更怕的是不知道他是渣男。有那么一类狡猾的男人,会扭曲你的想法、行动、愿望,让你适应他的世界,把你塑造成服务于他的人。  他往往为了控制你对他的反应,而将自己的不安全感怪罪于你。譬如“我之所以不让你有男性朋友,是因为我曾经被女友背叛过。你能理解我的,对吗?”  是的,你当然能理解。但不管他说什么,他都不应该决定你的社交关系。  “我很抱歉干了那件傻事,但我只是非常害怕你会离开我。
期刊
翻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看到一则有关温酒的记录:“宋季,参政相公铉翁,于杭将求一容貌才艺兼全之妾。经旬余,未能惬意。忽有以奚奴者至,姿色固美。问其艺,则曰能温酒。左右皆失笑。公漫尔留试之,及执事,初甚热。次略寒,三次,微温。公方饮。既而每日并如初之第三次。公喜,遂纳焉。终公之身,未尝有过不及时,归附后,公携入京。公死,囊橐皆为所有,因而巨富,人称曰奚娘子者是也。吁!彼女流贱隶耳,一事精至,便能动
期刊
现代都会男女忙于相亲,忙于网恋,却很难维持父母辈那种相濡以沫数十年的深情?  非也。日本一家网络电视台的编导们认为,年轻男女并不见异思迁,只是随着工作压力加大,他们缺少深入了解对方、寻找志趣契合点的机会。为此,编导们出了一个奇招:在拍摄对象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带着TA的恋人,一起上门拜访TA家的储物间。  日本普通住宅的储物间,小的只有三四平方米,大的也只有六七平方米,加上日本人好面子、爱整洁的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