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过去语文课一味传输、机械训练的状况,对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获得方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经典名著《哈姆雷特》的探究式阅读指导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探究式;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探究性教学的本质意味着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引导他们对课文读出疑问,读出新意。
一、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内涵
1.充分地研读
自主阅读是研读的前提。课堂上,老师通常让学生从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其实,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阅读的潜能,当学生们进行探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探究的过程就愈开放,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真正把自主阅读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实现自我个性的发展。
2.独立地感悟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去独立自主地阅读、感悟。他们在与文本交流时,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自由地交流
在探究性阅读中,学生的对话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生生、师生、文本间的对话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走向成熟、全面、深刻。老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他们独树一帜,老师及时抓住他们思维的火花,并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引导。学起于疑,思源于疑。”“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是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的关键。质疑的方法:抓文本题目质疑、抓文本关键段落质疑,抓文本点题句段质疑,抓文本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句质疑,抓文本中前后呼應的地方质疑,抓文本中各段的关键句质疑,抓文本中“空白”处质疑。质疑能力的培养由教师的点拨示范开始,学生由模仿性质疑逐渐发展到理解性质疑,由提出的问题没有探究价值到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点。
二、名著《哈姆雷特》探究式阅读指导
(一)设置整个导读过程的主题
《哈姆雷特》通常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为成功的悲剧作品。戏剧中主人公复杂矛盾的人物性格深入人心,其看似疯癫错乱又仿佛合乎情理的荒诞表现也带给了读者们极大的阅读震撼。剧中塑造了具有高度概括性与鲜明而多元个性的,并在矛盾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物典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里有这样一对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矛盾体——“果决—延宕”。比如哈姆雷特一剑刺死躲在帷幕后偷听的波洛涅斯便反映出了哈姆雷特在为父报仇心切下的果决勇毅。但另一方面,在“海潮涌过了堤岸,浸吞着平原”般的暴动发生时,哈姆雷特却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行动。这又反映出哈姆雷特的怯懦与延宕的表征。
在《哈姆雷特》“读中导”前,设想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并结合这部经典相关的评论文章,最后确定了这次导读主要带领大家进行人性方面的思考,而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哈姆雷特为什么选择这样曲折的方式复仇”,以及“为什么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培养积极的思维品质尤其要克服思维惰性
要勤于思考,多想出智慧,多想出新意。常读常想,才会常读常新。当下,在教参和网上可查找到大量的文本解读资料。在每次新一轮教学时,如何解读课文?如何对待解读资料呢?如果全盘照搬、不重新思考,那就不要期待课堂的精彩了,更别奢谈什么超越了。我们提倡不管哪一轮教学,都先要自行解读文本,再参阅其他解读资料,并将现行解读与其他解读资料进行对比,运用质疑和求异的方法从深刻性和广泛性上寻找突破,实现超越。对过往解读资料的质疑,不是一味怀疑,而是要弄清其解读结果形成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比较时,要特别关注你的现行解读与其他解读资料的不同之处,因为这可能是你解读的突破点、创新点、超越点。比如粗读第一次《哈姆雷特》之后,布置了一个任务:分小组进行人物分析汇报。最终,他们的汇报展示完全超出了预期的效果。虽然可以明显看到很多文字复制于网络,但是其中也不乏用心阅读和思考的成果。
(三)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各抒己见,畅谈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课堂上,教师要适时从讲台上走下来,由前台的“演员”角色变成幕后的“导演”;让学生能从讲台下走上去,由台下的“听众”变成台上的“演员”。教师对学生不同观点的互相尊重与因之而形成的和谐关系,师生间平等对话,这样学生探究意识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才使得探究教学得以进行和充满活力。文本解读视角的组合方式也是无穷的,在组合运用不同的视角解读文本时,我们就可能跳出老生常谈的窠臼,感受文本多姿多彩的绚烂和文本解读另辟蹊径别有洞天的乐趣。比如在学生进行《哈》的第二次阅读后,让他们以剧中人的身份,写信给哈姆雷特,很多学生写得十分投入,但大多信件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比如,有不少学生在其中声讨哈姆雷特,其中以奥菲利娅为角度的信件超过了一半,学生们大多认为哈姆雷特只是把奥菲利娅当做复仇的棋子,学生借奥菲利娅之口表达了不满和痛心,他们也认为哈姆雷特太窝囊,一刀子可以解决的问题却在最后要搭上自己的性命。通过这种写信的方式,学生开始走进了剧中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也对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理解。
结论
探究式阅读教学提倡过程性、自主性,学生在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可以减轻阅读时的心理负担,激活自己的思维。而教材所选的大部分经典名著都有深刻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哈姆雷特》的主题。这样的经典名著阅读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奎. 读写结合 让高中语文课堂熠熠生辉[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18.
[2]周嘉宝.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名师在线,2019(18):8-9.
[3]邓可成.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汉字文化,2019(12):91-93.
[4]张成忠. 主题阅读的行与思[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5):51-52.
[5]朱倩. 高中有效开设西方文学课的实践探索——以北大附中《西方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为例[J]. 语文学习,2017(02):48-50.
关键词: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探究式;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探究性教学的本质意味着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引导他们对课文读出疑问,读出新意。
一、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内涵
1.充分地研读
自主阅读是研读的前提。课堂上,老师通常让学生从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其实,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阅读的潜能,当学生们进行探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探究的过程就愈开放,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真正把自主阅读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实现自我个性的发展。
2.独立地感悟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去独立自主地阅读、感悟。他们在与文本交流时,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自由地交流
在探究性阅读中,学生的对话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生生、师生、文本间的对话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走向成熟、全面、深刻。老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他们独树一帜,老师及时抓住他们思维的火花,并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引导。学起于疑,思源于疑。”“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是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的关键。质疑的方法:抓文本题目质疑、抓文本关键段落质疑,抓文本点题句段质疑,抓文本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句质疑,抓文本中前后呼應的地方质疑,抓文本中各段的关键句质疑,抓文本中“空白”处质疑。质疑能力的培养由教师的点拨示范开始,学生由模仿性质疑逐渐发展到理解性质疑,由提出的问题没有探究价值到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点。
二、名著《哈姆雷特》探究式阅读指导
(一)设置整个导读过程的主题
《哈姆雷特》通常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为成功的悲剧作品。戏剧中主人公复杂矛盾的人物性格深入人心,其看似疯癫错乱又仿佛合乎情理的荒诞表现也带给了读者们极大的阅读震撼。剧中塑造了具有高度概括性与鲜明而多元个性的,并在矛盾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物典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里有这样一对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矛盾体——“果决—延宕”。比如哈姆雷特一剑刺死躲在帷幕后偷听的波洛涅斯便反映出了哈姆雷特在为父报仇心切下的果决勇毅。但另一方面,在“海潮涌过了堤岸,浸吞着平原”般的暴动发生时,哈姆雷特却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行动。这又反映出哈姆雷特的怯懦与延宕的表征。
在《哈姆雷特》“读中导”前,设想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并结合这部经典相关的评论文章,最后确定了这次导读主要带领大家进行人性方面的思考,而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哈姆雷特为什么选择这样曲折的方式复仇”,以及“为什么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培养积极的思维品质尤其要克服思维惰性
要勤于思考,多想出智慧,多想出新意。常读常想,才会常读常新。当下,在教参和网上可查找到大量的文本解读资料。在每次新一轮教学时,如何解读课文?如何对待解读资料呢?如果全盘照搬、不重新思考,那就不要期待课堂的精彩了,更别奢谈什么超越了。我们提倡不管哪一轮教学,都先要自行解读文本,再参阅其他解读资料,并将现行解读与其他解读资料进行对比,运用质疑和求异的方法从深刻性和广泛性上寻找突破,实现超越。对过往解读资料的质疑,不是一味怀疑,而是要弄清其解读结果形成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比较时,要特别关注你的现行解读与其他解读资料的不同之处,因为这可能是你解读的突破点、创新点、超越点。比如粗读第一次《哈姆雷特》之后,布置了一个任务:分小组进行人物分析汇报。最终,他们的汇报展示完全超出了预期的效果。虽然可以明显看到很多文字复制于网络,但是其中也不乏用心阅读和思考的成果。
(三)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各抒己见,畅谈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课堂上,教师要适时从讲台上走下来,由前台的“演员”角色变成幕后的“导演”;让学生能从讲台下走上去,由台下的“听众”变成台上的“演员”。教师对学生不同观点的互相尊重与因之而形成的和谐关系,师生间平等对话,这样学生探究意识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才使得探究教学得以进行和充满活力。文本解读视角的组合方式也是无穷的,在组合运用不同的视角解读文本时,我们就可能跳出老生常谈的窠臼,感受文本多姿多彩的绚烂和文本解读另辟蹊径别有洞天的乐趣。比如在学生进行《哈》的第二次阅读后,让他们以剧中人的身份,写信给哈姆雷特,很多学生写得十分投入,但大多信件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比如,有不少学生在其中声讨哈姆雷特,其中以奥菲利娅为角度的信件超过了一半,学生们大多认为哈姆雷特只是把奥菲利娅当做复仇的棋子,学生借奥菲利娅之口表达了不满和痛心,他们也认为哈姆雷特太窝囊,一刀子可以解决的问题却在最后要搭上自己的性命。通过这种写信的方式,学生开始走进了剧中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也对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理解。
结论
探究式阅读教学提倡过程性、自主性,学生在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可以减轻阅读时的心理负担,激活自己的思维。而教材所选的大部分经典名著都有深刻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哈姆雷特》的主题。这样的经典名著阅读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奎. 读写结合 让高中语文课堂熠熠生辉[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18.
[2]周嘉宝.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名师在线,2019(18):8-9.
[3]邓可成.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汉字文化,2019(12):91-93.
[4]张成忠. 主题阅读的行与思[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5):51-52.
[5]朱倩. 高中有效开设西方文学课的实践探索——以北大附中《西方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为例[J]. 语文学习,2017(0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