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幼儿园首先应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多个层面系统深入地整理和提炼地方民族文化。将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改编和整合,以环境为依托进行隐形课程开发,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课程,是拓展幼儿园教育资源、传承家乡优秀地方文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G613.7
地域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教育的立足点。当前,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普及,众多国内幼儿园都在着手开发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理论根据在于教育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才能发挥显著的效果。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牢牢立足于本园实际,将各种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地价值和意义。
一、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构建中的作用
(一)是对幼儿进行地域文化教育的需要
幼儿园地域文化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处于一种明显的未成熟状态,待发展空间大,对环境的易感性更强,环境的浸染和熏陶往往对幼儿后天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2]而将地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儿童对家乡生活乃至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增强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课程,是对幼儿进行早期地方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二)是幼儿园拓展教育资源的需要
有效挖掘与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有效解决幼儿园经费紧张、拓展可利用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优质学前教育环境。目前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普遍比较紧缺,而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的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游戏课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民间游戏课程大多利用的是可以再生的、自然地、原始的乡土游戏资源和材料。如固原本地的玉米芯、麦秸、石头、泥巴等易得的自然材料,有效降低了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拓展了教育资源。使得教育由此与儿童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
(三)是幼儿园内涵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
体现地域的特色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基本前提。课程地域化要求挖掘地域蕴含的教育资源,从地域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特点出发,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地域素材和活动,以加深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对地域的感情。课程地域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民族化和地方化的过程。
二、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主要蕴含于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固原自古就是文化名城,有许多自然文化景观。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的六盘山曾以毛泽东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而驰名中外;奇特的山中峡谷地貌和漫山遍野的野荷,汇集了北国风光之雄浑、江南水乡之靓丽。须弥山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它特有的丹霞自然景观和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及它具有的浪漫神奇色彩,使人流连忘返,其雕像之美,让人称奇。固原市幼儿园就分别从“红色六盘、萧关古道、丝路古城、花儿家乡”的四大文化元素入手,深度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影响和熏陶。
(二)地方各类艺术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固原市幼儿园地处宁夏六盘山下,悠久的历史积淀及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为进行民间游戏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民间流传着大量丰富的游戏资源,如回族的拔腰、踏脚、跳房子、踩草垛等传统体育游戏;民间剪纸、泥塑、草编等美术游戏;喜闻乐见的《马兰开花二十一》、《拍花花手》等童谣说唱游戏;以及舞龙、旱船、高跷、抬轿子等观赏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作、流传下来,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和浓厚趣味性的游戏,它曾经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百玩不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挖掘民间音乐和地域音乐资源,引导幼儿体验和感知民间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情趣,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民间游戏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民间游戏课程包含着特定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经历了多年的历史检验,无论是游戏内容还是游戏形式上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适宜性。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重要的是要选取那些适宜的教育资源进行筛选和创编,选取不同儿童操作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之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更好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4]
(二)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而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玩伴等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動,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它诱发、支撑和发展着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期是最富有艺术创造的阶段,幼儿在民间艺术活动中的活动就是快乐地玩游戏,游戏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着艺术的变化,快乐地想象着、创造着。
(三)生活性原则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有限,我们在选择地域文化教育内容时,应充分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题材,使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天地里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感悟。
(四)艺术融合原则
把地方民间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资源融合在一起,这是对艺术文化的再创造,幼儿在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音乐的对话中,用美术和身体动作等一些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些文化进行诠释,尽情地释放着自己潜在的能量。艺术与童心相碰撞,产生的是最浅白最直接又是最高深最抽象的艺术。
总之,加强地域文化教育是当前时代发展对幼儿园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培养幼儿的民族气质与世界胸怀,我们遵循适宜性、游戏性、生活性、艺术性、启蒙性等原则,创设一种兼具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时尚相融共生的地域文化特色环境;构建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同时为幼儿提供以游戏为主的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以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等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54
[2]吴志芳. 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1):64-65
[3]杨莉君.曹莉. 幼儿园在开发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7):51-52
[4]冯林林.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 学前教育研究,2010,(3):70-71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G613.7
地域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教育的立足点。当前,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普及,众多国内幼儿园都在着手开发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理论根据在于教育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才能发挥显著的效果。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牢牢立足于本园实际,将各种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地价值和意义。
一、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构建中的作用
(一)是对幼儿进行地域文化教育的需要
幼儿园地域文化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处于一种明显的未成熟状态,待发展空间大,对环境的易感性更强,环境的浸染和熏陶往往对幼儿后天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2]而将地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儿童对家乡生活乃至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增强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课程,是对幼儿进行早期地方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二)是幼儿园拓展教育资源的需要
有效挖掘与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有效解决幼儿园经费紧张、拓展可利用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优质学前教育环境。目前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普遍比较紧缺,而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的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游戏课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民间游戏课程大多利用的是可以再生的、自然地、原始的乡土游戏资源和材料。如固原本地的玉米芯、麦秸、石头、泥巴等易得的自然材料,有效降低了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拓展了教育资源。使得教育由此与儿童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
(三)是幼儿园内涵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
体现地域的特色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基本前提。课程地域化要求挖掘地域蕴含的教育资源,从地域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特点出发,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地域素材和活动,以加深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对地域的感情。课程地域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民族化和地方化的过程。
二、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主要蕴含于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固原自古就是文化名城,有许多自然文化景观。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的六盘山曾以毛泽东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而驰名中外;奇特的山中峡谷地貌和漫山遍野的野荷,汇集了北国风光之雄浑、江南水乡之靓丽。须弥山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它特有的丹霞自然景观和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及它具有的浪漫神奇色彩,使人流连忘返,其雕像之美,让人称奇。固原市幼儿园就分别从“红色六盘、萧关古道、丝路古城、花儿家乡”的四大文化元素入手,深度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影响和熏陶。
(二)地方各类艺术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固原市幼儿园地处宁夏六盘山下,悠久的历史积淀及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为进行民间游戏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民间流传着大量丰富的游戏资源,如回族的拔腰、踏脚、跳房子、踩草垛等传统体育游戏;民间剪纸、泥塑、草编等美术游戏;喜闻乐见的《马兰开花二十一》、《拍花花手》等童谣说唱游戏;以及舞龙、旱船、高跷、抬轿子等观赏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作、流传下来,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和浓厚趣味性的游戏,它曾经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百玩不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挖掘民间音乐和地域音乐资源,引导幼儿体验和感知民间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情趣,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民间游戏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民间游戏课程包含着特定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经历了多年的历史检验,无论是游戏内容还是游戏形式上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适宜性。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重要的是要选取那些适宜的教育资源进行筛选和创编,选取不同儿童操作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之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更好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4]
(二)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而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玩伴等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動,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它诱发、支撑和发展着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期是最富有艺术创造的阶段,幼儿在民间艺术活动中的活动就是快乐地玩游戏,游戏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着艺术的变化,快乐地想象着、创造着。
(三)生活性原则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有限,我们在选择地域文化教育内容时,应充分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题材,使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天地里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感悟。
(四)艺术融合原则
把地方民间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资源融合在一起,这是对艺术文化的再创造,幼儿在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音乐的对话中,用美术和身体动作等一些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些文化进行诠释,尽情地释放着自己潜在的能量。艺术与童心相碰撞,产生的是最浅白最直接又是最高深最抽象的艺术。
总之,加强地域文化教育是当前时代发展对幼儿园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培养幼儿的民族气质与世界胸怀,我们遵循适宜性、游戏性、生活性、艺术性、启蒙性等原则,创设一种兼具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时尚相融共生的地域文化特色环境;构建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同时为幼儿提供以游戏为主的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以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等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54
[2]吴志芳. 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1):64-65
[3]杨莉君.曹莉. 幼儿园在开发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7):51-52
[4]冯林林.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 学前教育研究,2010,(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