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猪养殖一直是江苏省海安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该县连续三年为江苏省生猪调出大县,但是养猪户长期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其原先落后的饲养模式决定了品种难以改良,规模难以扩大,技术难以应用,效益难以提高。为了推广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的应用,海安县畜牧兽医站通过“海安县黄桥老区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了一套推广应用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的成功经验。
1 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的推广
1.1 技术的推广主体
海安县黄桥老区位于海安县西南地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次发达地区,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雅周镇、海安镇、曲塘镇和城东镇部分地区。海安县畜牧兽医站充分发挥老区内许家庄牧业有限公司、南通市掘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项目推广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片区内推广。
1.2 技术的推广内容
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的推广内容包括:①标准化猪场建设技术;②生猪新品种和改良技术;③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1.3 技术的开展推广工作
1.3.1 抓规划,合理布局
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指导海安县许家庄牧业有限公司、南通市掘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卢义东养殖场、姜圣祥养殖场等示范场(户)建设,以大棚猪舍为主,主要建在不宜种植的沙土田中。大棚猪舍按标准建设,采用先进设施设备,场区科学布局,净道与污道分开,雨水与污水分道排放,建设与养殖量相适应的粪便处理设施。
1.3.2 抓建设,确保建设标准化猪场
大棚猪舍采用钢结构圆弧棚架屋面,屋面由里向外由4层组成,最里面为一层为芦柴帘,芦柴帘与砖墙上方留有0.5 m的空隙,空隙上用纱窗覆盖,第二层为透明防滴薄膜,薄膜需将纱窗覆盖在下面,延伸到砖墙,两侧防滴薄膜用卷帘机卷起至纱窗上方,用于通风和采光,第三层为纤维保温层,最外为反光薄膜,盖至纱窗上方。大棚猪舍的造价约270元/m2,远低于传统砖混猪舍(约480元/m2)。
1.3.3 抓改良,推广生猪新品种
为了保证无公害生猪生产,满足市场对瘦肉猪的需求,项目推广杜长大良种三元杂交猪和地方良种母猪杂交生产的土三元,如长皮梅或大皮梅,生产优质无公害的商品瘦肉型生猪。经过三年推广,共上市商品瘦肉型生猪100.44万头。
1.3.4 抓管理,推广科学饲养
(1) 规范投入品的使用
提供全价日粮,项目组经过市场调查和对比试验,推广中牧华罗、南通天成等公司的全价猪饲料;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兽药。定期对养殖场检查、监管,严防不合格饲料和违禁药品的投入。项目实施期间对养殖场(户)的投入品进行了12 000多次的检查和抽检,均符合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要求。瘦肉精检测5 760头次,无一例阳性。
(2) 推行新的饲喂、饮水方式
采用料斗式自由采食法,一次投料可吃3 d~5 d,减轻了饲养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饲料不易霉变,粉尘低,浪费少。饮水方式采用鸭嘴式饮水器自动饮水。
(3) 做好环境控制
在夏天,通过自然通风和湿帘降温、负压通风等措施,将猪舍内温度控制在25 ℃~32 ℃。冬天一般将门窗关闭,通过无动力风机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开门通风,给猪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4)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有利于开展免疫、消毒等工作,预防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5) 强化免疫工作
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兽医站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对抗体不合格的猪群实施补免。此外,监管员对辖区内猪场的防疫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
三年来,项目实施区内免疫标识挂标率达100 %,生猪发病率大大降低,死亡率从项目实施前的9 %左右下降到3.4 %,生猪死亡数减少5.823万头,经济损失减少1 746.78万元(以每头300元计算)。
(6) 推广生态健康养殖
项目区内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建设与饲养规模相匹配的蓄粪(沼气)池。2011年~2013年,项目区内农牧结合的养殖场150家,片区内建20 m3~40 m3蓄粪池共1 600个,20 m3~100 m3沼气池800个,解决中、小型养殖户在不需肥季节进行粪肥贮存,防止乱堆乱放影响生产生活环境和动物防疫工作,可有效解决畜禽粪肥的直排和乱堆乱放,改善农村环境。
(7) 落实惠民政策
生猪政策性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种,通过3年的推广应用,2011~2013年生猪投保245 675头,死亡27 859头,三年累计理赔2 514 347.08元,降低了养殖风险。2011年国家实施了生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死亡生猪补助80元/头,2011年~2013年共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0 016头,经处理的病死猪全部做到深埋到位、消毒到位,无一流向市场,养殖户获得国家补助80.128万元。
2 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的推广成效
项目建设中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养殖场(户)自愿的原则推广应用,规模养殖达88.9 %;新品种及改良技术应用达99 %;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达95 %以上。
2.1 生猪养殖业得到发展
通过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的推广,项目区内的生猪饲养总量大大增加,平均存栏22.32万头,三年共上市商品瘦肉猪100.44万头,平均每年上市33.48万头,比2010年推广前的22.59万头平均每年增加10.89万头。
项目区内的生猪养殖规模得到了扩大,比项目实施前的79 %提高到了88.9 %,其中省级规模猪场6个,市级规模猪场76个,县级规模猪场1 651个。 2.2 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推行的改良工作,推广了生猪的新品种,大大提高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生猪出栏价格比原地方品种高120元/100 kg,每头猪平均增收132元。通过项目推行的科学饲养方法,采用全价料饲喂后,饲料报酬从3.5︰1提高到2.8︰1,饲料成本减少91元/头。此外,还降低了死亡率,死亡损失减少了14.7元/头。通过保险和无害化处理,每头猪获得了2.82元和0.9元的补偿和补助。
在项目推广的三年中,规模养殖场共出栏生猪 89.3万头,年上市无公害生猪29.8万头,平均上市体重110 kg,单价为17.2元/kg,销售收入1 892元,年销售收入56 305.9万元。每头生猪的平均投入成本1 344元,养殖利润548元,投入产出比2.45︰1。三年养殖利润48 932.5万元。
采用大棚猪舍饲养生猪,农民在基建投入上大幅度减少,单位面积由原来的480元降至270元,节约了190元/m2, 基建投入共减少了4 240.8万元。
由于饲喂方式的改变,采用料斗喂料,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从进圈到出栏节约饲料7.5 kg/头,三年共节约669.7万kg,农民在饲料成本上减少了2 210万元。
通过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三年内养殖户增收累计28 007.6万元。
2.3 社会效益
⑴ 通过项目推广,促进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生猪养殖的高效可持续发展,生猪规模养殖逐年提高。
⑵ 通过投入品的规范管理,有效遏制了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添加,推动了无公害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
⑶ 通过大棚养猪的推广,节约了大量的农田耕地,以20多万头存栏量计算,可节约耕地面积20多万m2。
⑷ 通过项目推广,促进了饲料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项目区内消耗华罗等预混料0.3万t,天成等全价料15.3万t,新增了南通坝新、南通莲夏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日屠宰量1 500头以上,安排劳动力就业1 200多人。
⑸ 通过对养殖场的检测和监管,保证了猪肉的安全和质量,确保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⑹ 通过生态健康养殖的推广,改善了居住环境,防止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3 结论
通过生猪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包括养殖场的选址、建设,新品种的推广,饲养方式的改变,投入品的使用及监管,重大疫病的预防监测以及生态健康养殖的推广,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饲养效率,规范了生猪养殖环节中投入品的管理,推进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优化了养殖业结构,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养殖业的振兴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 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的推广
1.1 技术的推广主体
海安县黄桥老区位于海安县西南地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次发达地区,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雅周镇、海安镇、曲塘镇和城东镇部分地区。海安县畜牧兽医站充分发挥老区内许家庄牧业有限公司、南通市掘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项目推广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片区内推广。
1.2 技术的推广内容
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的推广内容包括:①标准化猪场建设技术;②生猪新品种和改良技术;③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1.3 技术的开展推广工作
1.3.1 抓规划,合理布局
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指导海安县许家庄牧业有限公司、南通市掘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卢义东养殖场、姜圣祥养殖场等示范场(户)建设,以大棚猪舍为主,主要建在不宜种植的沙土田中。大棚猪舍按标准建设,采用先进设施设备,场区科学布局,净道与污道分开,雨水与污水分道排放,建设与养殖量相适应的粪便处理设施。
1.3.2 抓建设,确保建设标准化猪场
大棚猪舍采用钢结构圆弧棚架屋面,屋面由里向外由4层组成,最里面为一层为芦柴帘,芦柴帘与砖墙上方留有0.5 m的空隙,空隙上用纱窗覆盖,第二层为透明防滴薄膜,薄膜需将纱窗覆盖在下面,延伸到砖墙,两侧防滴薄膜用卷帘机卷起至纱窗上方,用于通风和采光,第三层为纤维保温层,最外为反光薄膜,盖至纱窗上方。大棚猪舍的造价约270元/m2,远低于传统砖混猪舍(约480元/m2)。
1.3.3 抓改良,推广生猪新品种
为了保证无公害生猪生产,满足市场对瘦肉猪的需求,项目推广杜长大良种三元杂交猪和地方良种母猪杂交生产的土三元,如长皮梅或大皮梅,生产优质无公害的商品瘦肉型生猪。经过三年推广,共上市商品瘦肉型生猪100.44万头。
1.3.4 抓管理,推广科学饲养
(1) 规范投入品的使用
提供全价日粮,项目组经过市场调查和对比试验,推广中牧华罗、南通天成等公司的全价猪饲料;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兽药。定期对养殖场检查、监管,严防不合格饲料和违禁药品的投入。项目实施期间对养殖场(户)的投入品进行了12 000多次的检查和抽检,均符合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要求。瘦肉精检测5 760头次,无一例阳性。
(2) 推行新的饲喂、饮水方式
采用料斗式自由采食法,一次投料可吃3 d~5 d,减轻了饲养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饲料不易霉变,粉尘低,浪费少。饮水方式采用鸭嘴式饮水器自动饮水。
(3) 做好环境控制
在夏天,通过自然通风和湿帘降温、负压通风等措施,将猪舍内温度控制在25 ℃~32 ℃。冬天一般将门窗关闭,通过无动力风机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开门通风,给猪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4)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有利于开展免疫、消毒等工作,预防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5) 强化免疫工作
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兽医站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对抗体不合格的猪群实施补免。此外,监管员对辖区内猪场的防疫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
三年来,项目实施区内免疫标识挂标率达100 %,生猪发病率大大降低,死亡率从项目实施前的9 %左右下降到3.4 %,生猪死亡数减少5.823万头,经济损失减少1 746.78万元(以每头300元计算)。
(6) 推广生态健康养殖
项目区内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建设与饲养规模相匹配的蓄粪(沼气)池。2011年~2013年,项目区内农牧结合的养殖场150家,片区内建20 m3~40 m3蓄粪池共1 600个,20 m3~100 m3沼气池800个,解决中、小型养殖户在不需肥季节进行粪肥贮存,防止乱堆乱放影响生产生活环境和动物防疫工作,可有效解决畜禽粪肥的直排和乱堆乱放,改善农村环境。
(7) 落实惠民政策
生猪政策性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种,通过3年的推广应用,2011~2013年生猪投保245 675头,死亡27 859头,三年累计理赔2 514 347.08元,降低了养殖风险。2011年国家实施了生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死亡生猪补助80元/头,2011年~2013年共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0 016头,经处理的病死猪全部做到深埋到位、消毒到位,无一流向市场,养殖户获得国家补助80.128万元。
2 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的推广成效
项目建设中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养殖场(户)自愿的原则推广应用,规模养殖达88.9 %;新品种及改良技术应用达99 %;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达95 %以上。
2.1 生猪养殖业得到发展
通过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的推广,项目区内的生猪饲养总量大大增加,平均存栏22.32万头,三年共上市商品瘦肉猪100.44万头,平均每年上市33.48万头,比2010年推广前的22.59万头平均每年增加10.89万头。
项目区内的生猪养殖规模得到了扩大,比项目实施前的79 %提高到了88.9 %,其中省级规模猪场6个,市级规模猪场76个,县级规模猪场1 651个。 2.2 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推行的改良工作,推广了生猪的新品种,大大提高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生猪出栏价格比原地方品种高120元/100 kg,每头猪平均增收132元。通过项目推行的科学饲养方法,采用全价料饲喂后,饲料报酬从3.5︰1提高到2.8︰1,饲料成本减少91元/头。此外,还降低了死亡率,死亡损失减少了14.7元/头。通过保险和无害化处理,每头猪获得了2.82元和0.9元的补偿和补助。
在项目推广的三年中,规模养殖场共出栏生猪 89.3万头,年上市无公害生猪29.8万头,平均上市体重110 kg,单价为17.2元/kg,销售收入1 892元,年销售收入56 305.9万元。每头生猪的平均投入成本1 344元,养殖利润548元,投入产出比2.45︰1。三年养殖利润48 932.5万元。
采用大棚猪舍饲养生猪,农民在基建投入上大幅度减少,单位面积由原来的480元降至270元,节约了190元/m2, 基建投入共减少了4 240.8万元。
由于饲喂方式的改变,采用料斗喂料,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从进圈到出栏节约饲料7.5 kg/头,三年共节约669.7万kg,农民在饲料成本上减少了2 210万元。
通过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三年内养殖户增收累计28 007.6万元。
2.3 社会效益
⑴ 通过项目推广,促进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生猪养殖的高效可持续发展,生猪规模养殖逐年提高。
⑵ 通过投入品的规范管理,有效遏制了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添加,推动了无公害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
⑶ 通过大棚养猪的推广,节约了大量的农田耕地,以20多万头存栏量计算,可节约耕地面积20多万m2。
⑷ 通过项目推广,促进了饲料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项目区内消耗华罗等预混料0.3万t,天成等全价料15.3万t,新增了南通坝新、南通莲夏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日屠宰量1 500头以上,安排劳动力就业1 200多人。
⑸ 通过对养殖场的检测和监管,保证了猪肉的安全和质量,确保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⑹ 通过生态健康养殖的推广,改善了居住环境,防止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3 结论
通过生猪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包括养殖场的选址、建设,新品种的推广,饲养方式的改变,投入品的使用及监管,重大疫病的预防监测以及生态健康养殖的推广,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饲养效率,规范了生猪养殖环节中投入品的管理,推进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优化了养殖业结构,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养殖业的振兴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