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并且,《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练好“读”功。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
  
  一、 明确“读”的意义
  
  具体地讲,多读有以下六大好处: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多读可以促使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只有多读并读出情感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涵,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在论及读与思的关系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阅读时,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勤输“养料”,多作储备,他们日后的“说”和“写”才有源头活水。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学生读得多了,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
  
  二、 训练“读”的技巧
  
  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修订,包括现在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无一例外地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呢?
   (1)重视范读的作用。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及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曾听过一节公开课,当教者声情并茂地读到主人翁一系列凄惨遭遇时,学生们都为之动容,有的紧皱眉头,有的屏住呼吸,有些感情丰富的,则为之落泪。直到老师把课文读完了,学生们这才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对着老师微笑。学生的这种感受是对老师范读的最好肯定。当教师问及谁想向老师挑战时,学生们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心情,读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2)理解意蕴,感受情理。作者所记叙的事情或描绘的景物之中闪烁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训练理解课文的内容,体察作者的情意,感受传达的理念。需要说明的是,“有感情地朗读”并不等于“有感情+朗读”。朗读指导也不是简单的“模仿”或“感情提示”。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烟台的海》一课时问学生:“烟台的海的夏季非常美,大家想不想把它的美丽读出来?要以怎样的感情读?”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说:“下面让我们带着喜爱和向往的感情齐读这一段。”这样进行了一番“感情提示”以后,教师就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去读了。
   (3)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想是指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这样的阅读基本功必须经过训练才能逐步形成。宋代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里的“心到”就是强调阅读过程中“想”的重要性。训练边读边想要把握以下三点:①训练形象地想。阅读理解很重要的一点是诱导学生把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客观事物在头脑里进行“还原”,通过“再现”进行“再想象”和“再创造”,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②训练逻辑地想。阅读理解往往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什么”是指课文写了什么,景、物、人有什么特点等等;“为什么”是指作者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就能使他们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③训练联系地想。读书不能孤立地死板地读,应该注重方方面面的联系,如前后课文的联系,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等。训练联系地想,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综合理解,深化认识。
  
  三、 注意读的总结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评述要结合朗读材料进行,不要泛泛而谈,语气要温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评论相结合,放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对错误的见解绝不讽刺、挖苦。师生通过讨论,共同总结出在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并侧重地再范读,再练读,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
  刘勰曾经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一部分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和终极目标。
  (如皋市如城镇许庄小学)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才,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渊博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审美意识。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指学生主动参加和投入活动的一种比较积极稳定的心理特征。对现代学生来说,在学校体育中可以通过游戏法、兴趣法、淡化名次法、休闲与娱乐体育等方法使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获得收获。让他们在
虚拟仪器与网络技术的高度结合开启了测控领域网络化发展方向,二者的结合与应用,改变了传统测控方式,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大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