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构建新农村文化体系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高校图书馆是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其自身人才、技术与资源优势,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农民群众的需求,积极转变观念,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优化数字资源,开发特色数据库,不断延伸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新农村文化;农家书屋;延伸服务
  [作者简介]王建平(1966—),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馆员;(江西南昌330077)吴漂生(1966—),男,宜春学院副研究馆员。(江西宜春360000)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构建‘农家书屋’的探索与实践”(批准号:08TW03)、江西省2009年高校人文课题的研究成果。
  
  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以县、乡镇图书馆为依托的“文化共享”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利用现代通信、传播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农村迅速展开,“农家书屋”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农村各地拔地而起,这些惠民工程的实施,在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却仍然游离于新农村文化服务之外。因此,拥有丰富资源、人才优势、技术先进的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更有义务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一、高校图书馆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服务的可行性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在高度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基础,信息是关键。但在我国广大农村,依然存在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娱乐生活匮乏,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的普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民人均图书量,如果不包括学生课本,仅人均0.1册/年,也就是10人一年才有一本书,县、乡镇图书馆几乎成为摆设,几年甚至十几年从未购置一册新书[1];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78.95%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而从“报刊图书”获取信息的仅仅占14.04%[2]。这也充分说明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单调,获取信息途径比较传统、单一。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公益文化供给不足的局面,2006年国家出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农民群体文化权利保障首次进入国家战略视野,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农民群体与图书馆服务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政策根据。文化部、财政部从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山区的“文化共享”工程,新闻出版署等八部委从2006年开始推出了“农家书屋”惠民等工程。而《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2002年)第二十一条也指出,高校“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然而在高校图书馆界,对是否走向社区、服务农村的反应相左:先行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如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积极投身于“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3];保守者本能抵制,诟病不绝;观望者则按兵不动,踌躇不前。尽管如此,高校图书馆走向社区,延伸服务,将成为一种趋势。
  (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由于农村地域广袤,人口疏散,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加之高校图书馆人力与物力的限制,因而服务农村确有困难。但随着“农家书屋”,特别是以文化部、财政部从2002年开始正式启动的“文化共享”工程实施以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到2009年3月,通过几年的建设,建立了以市、县公共图书馆为骨干的地区性中心服务网络,基层服务站点辐射到90%以上的乡镇。这些基层服务站点服务设施均根据国家的标准进行配备,必须有接入互联网或专网(宽带不低于1M)、PC服务器、大屏幕电视机、投影机、PC机、音响、移动播放器等。网络联机利用VPN或1台小型无线路由器+1台交换机。这些设施为方便农村群众多渠道获取信息、为高校图书馆在农村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厚
  与各市、县公共图书馆十几万册图书相比,宜春学院图书馆不仅拥有纸质图书140多万册,电子图书100多万册,而且还有CNKI、“维普”、“EBSCO host”等多个更为快捷的电子数据库。不仅如此,地方性高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也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又与学校的学科与专业紧密结合。因此,高校图书馆不仅有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科普性、娱乐性的书籍,更有适合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书籍,非常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五)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只有在为社会服务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我们常常抱怨社会“抛弃了”我们,认为图书馆地位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我们远离了社会。俗话说“有为才有位”,在广大农村普遍缺乏、需要文化信息时,我们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却固步自封,每天守着“二分自留地”等读者上门,这种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的文化中心和信息交流的“公共空间”,要以恰当的方式把馆内的读者服务工作,从阅览室、出纳台延伸到社区、农村,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通过延伸服务,一是可以感知社会和民众的需求;二是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比如农民增收、企业增产、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等方面,增强其社会认同感。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进而改变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这对于营造有利于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舆论环境,争取社会支持、争取领导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图书馆为和谐新农村服务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是其主要职责。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长期实行一种封闭式的服务方式,即只为本校师生服务。这种观念忽略了地方性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拨款,其资源属于社会财富,是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本地,服务地方”是高校特别是地方性大学的立校之本。更为重要的是忽略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已经具备了向社会开放的可能。同时忽略了社会资源紧缺和人们对文献资源迫切需求的人文思考,也忽略了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参考精神[4]。宜春学院图书馆从2008年开始以“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为依托,主动地、有意识地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对他们的文化需求进行调研,并免费提供信息支持。
  (二)加强政府调控
  我国图书馆是按系统呈条块划分公共、高校、科研、工会等几大系统,实行多头的纵向管理。即使在高校,它们的隶属关系也不同,有的隶属国家部委,有的隶属地方。隶属关系不同,体制也不同。长期以来,这种高校管理体制形成国家对整个图书馆体系缺乏统一管理。虽然也常有些高校参与地方经济、服务新农村的报道,但大多是自发的、零散的,没有形成制度,缺乏强制性与稳定性,大家的积极性不高。各级教育部门、高校图书馆应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大局出发,广泛收集学校和社会对该项工作的希望、建议和意见。在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指导意见。如服务任务、对象、时间、范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有关规则、规章制度等,像美国亚利桑那州那样法律明文规定,其所在地的大学图书馆必须对公众完全开放。
  (三)依托“文化共享”工程
  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因此,为社区、为农村全面开放必须以保证本校的师生服务为前提,否则就是本末倒置。高校图书馆毕竟人力、物力(尤其是纸质文献)有限,图书馆要抽调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是不现实的,必须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以互联网为平台,加强与县、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的合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为新农村建设开展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选择一定的方向,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为农民朋友提供信息支持。2008年,宜春学院图书馆根据宜丰县图书馆的调研,针对该县部分农民前几年种植杨树但又由于技术等问题,经济效益一直不甚理想的问题,充分利用馆藏、互联网的优势,在积极搜集有关资料的同时,向农学院有关专家请教,把杨树的品种以及每一品种的种植条件包括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施肥除草条件以及对PH值及含盐量条件等做成二次文献,推荐给农民群众,深受农民群众的喜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摸准情况,把握需求
  由于各地自然人文环境、经济文化建设以及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等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有效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必须通过有关资料、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农村的具体情况、文化信息服务的现状、农民的阅读需求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服务。宜春学院图书馆从2008年开始对宜春市部分农民的阅读需求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农民喜欢阅读的图书依次为少儿读物、文化娱乐、生活综合类图书、农业科技、健康保健、政策法律等图书。而朱立芸在甘肃省农家书屋的调研显示农民喜欢阅读的图书依次为农业科技、文学艺术、生活娱乐、健康保健、政策法律、少儿读物等[5]。而具体到农业科技图书,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农民的需要也不一样。因此,在文献的配置、服务的方式等方面应对症下药,避免千篇一律。
  (五)优化数字资源,开发特色数据库
  在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充分发挥自身的数字资源特色,开发出颇具特色的数据库。经过长期的积累,宜春学院图书馆凭借文献信息资源优势,针对本地的产业结构与农民的需求,将馆藏资料数字化,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数据库。为配合宜春市传统的月亮文化节等活动,该馆目前正在积极地建设《宜春地方文献库》,挖掘具有地方民风民俗等特色资料,同时向博物馆、纪念馆(如宋应星纪念馆、况钟纪念馆、吴有训纪念馆)等提供有关资料信息,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威,王坤宁.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7-25.
  [2]吴漂生等.对歧山村农家书屋读者需求的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0,(1).
  [3]蔡莉静等.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工程——我馆参加“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杂志,2008,(4).
  [4]帕提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举要——基于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的冷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7,(6).
  [5]朱立芸.文化民生与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工程长效机制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08,(4).
  [责任编辑:李丽娜]
其他文献
胸痛作为首发就诊症状,在临床急诊中非常常见。对急性胸痛患者做出快速的诊断及正确处理,对保证高危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防止漏诊和误诊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对我院145例以胸痛
摘要:想要发挥智能建筑所具有的应用优势,必须要提高对弱电工程施工的重视,其作为智能建筑建设的基础,如果前期施工不当,将会直接反应到最终服务质量。综合各项条件来制定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案,对整个安装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的落实进行规范化控制,减少各项因素的干扰,提高整体施工效果。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管理  建筑中弱电工程对能够有效地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智能化的建筑目标,对弱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测定64例MHD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Hb)、血清FGF23、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