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岗职工牛冬林创业故事 成才
第一个月赚了127元
今年37岁的牛冬林,中专毕业后到四平仪表厂当了一名工人,可好景不长,只上了三年班的牛冬林因企业不景气下了岗。为了生计,他给人修过自行车、在药店打工推销过药品。一次,他到郊区给一位老人送药,看到老人为了治病把家里的粮食都卖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高药价真是让百姓吃苦头了。”那次,牛冬林送药,自掏腰包没收老人一分钱。
“卖药即能养家糊口,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百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凭着几年来的打工经验,他决定自己开药店。1997年,他和妻子东拼西凑了5000元钱在临街的路段租了一间16平方米的门市,办起了一个小药店,取名“神农”。
药店一开张,牛冬林暗下决心:宁可不赚钱也不能卖假药,挣良心钱就要不怕吃苦。为了勤俭办店,他和妻子吃住在店里,24小时营业,大年三十晚上也开门,哪怕买药的人只买一片药他也要骑上自行车给送到家……就这样第一个月赚了127元。
一个月赚127元,不少人都觉得少得可怜,但牛冬林却异常兴奋,因为这毕竟是他靠着实实在在的奋斗获取的劳动成果。
立规矩受到百姓欢迎
经过几年的积累,牛冬林的事业不断扩大,不仅创办了神农大药房有限公司,而且接连开了8家连锁店,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企业发展了,牛冬林没有忘记创业的根本“卖良心药,为百姓解难。”牛冬林定下了三条规矩:一是不向百姓多推荐药,聘请多名专业药剂师,培训员工,设立用药咨询电话;二是提供送药上门服务,不论顾客买多少钱的药品,哪怕只有一两元钱也要及时送上门;三是药价一定保持市场最低价,质量一定要有保证。
一天,一位患者与护士因输液发生了争执,牛冬林知道后主动向患者道了歉,并将护士叫到身边。他问护士:“谁是老板?”护士说:“你呀!”“那谁是我的老板呢?”牛冬林问。护士满脸疑惑没有回答。牛冬林告诉护士:“老百姓是‘神农’的老板,你换位想一想,就不会和患者有争执了。”护士惭愧地低下了头。
一切都要创造品牌
牛冬林有个理想,就是“一切都要创造品牌”。“神农”每一天都在发展壮大,
果商老宫的“致富经”
又到了苹果收获的季节。
10月29日上午10时40分,在牟平观水果蔬批发市场显眼的摊位上,果商宫君星有条不紊的指挥着20几个人收果、选果、装箱。
每年的9月份,43岁的宫君星就会从老家莱阳来到牟平观水果蔬批发市场,在这里呆上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今年已经收了多少苹果了?”记者问道。“有10多万斤了吧。”“今年预计收多少斤?”“大约40万斤。”
在老宫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了这样详细的支出记录:9月10日,租18×18米市场两个月:9000元;10月25日,雇20个短工,每人40元,一天800元……
虽然老宫可能对经济学上的成本控制理论并不知晓,但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成本核算。他们对市场的掌控,也自有一套办法。
老宫共兄弟4人。这兄弟四人,就是伸向市场的四只触角,每年收果期,他们便会协同作战,分别在栖霞桃村、蛇窝泊、牟平观水等几个市场设置果品收购点,目的是为了互通信息。“哪个市场行情好,苹果质量高,就会多收一点。”
当然,老宫也会打时间差。他说,收购苹果后,他们会将苹果装箱送往设置在日照莒县的冷库。“这些苹果一般会放到明年的4月份,那时,正是市场缺货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市场行情,逐步把苹果往南方销售或者对外出口。”
“每年上百万的投入,不怕有风险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宫直言不讳:“怎么不怕,但是8年的大风大浪都已经挺过来了,我们有信心实现大投入大产出。今年受天气影响,苹果的产量有所下滑,但价格同时水涨船高。从2004年开始,我们兄弟4人每年的投入已经达到500万左右,那年正好赶上好行情,一年就赚了100多万。”
整天与苹果打交道,老宫对苹果的感情越来越深,在苹果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从1999年开始收购苹果的小打小闹,到目前每年几百万元的投入,他对市场脉搏的掌握也越来越纯熟。
说起风险,老宫面色凝重:“农业更容易受到天气、市场等不可控风险的影响。”2003年的跟头他仍然记忆忧新,由于当时苹果的价钱很低,大家都存在惜售心理,结果就此陷入恶性循环,到最后连本钱都没有捞回来。
“今年的目标定的不是很高,一斤能赚3毛钱我就满足了。”老宫一边抽着烟,一边淡定的说。
0.3元,却需要老宫8个月的忙碌和等待。但是在老宫心里,为了那份沉甸甸的果实,8个月的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一个月赚了127元
今年37岁的牛冬林,中专毕业后到四平仪表厂当了一名工人,可好景不长,只上了三年班的牛冬林因企业不景气下了岗。为了生计,他给人修过自行车、在药店打工推销过药品。一次,他到郊区给一位老人送药,看到老人为了治病把家里的粮食都卖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高药价真是让百姓吃苦头了。”那次,牛冬林送药,自掏腰包没收老人一分钱。
“卖药即能养家糊口,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百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凭着几年来的打工经验,他决定自己开药店。1997年,他和妻子东拼西凑了5000元钱在临街的路段租了一间16平方米的门市,办起了一个小药店,取名“神农”。
药店一开张,牛冬林暗下决心:宁可不赚钱也不能卖假药,挣良心钱就要不怕吃苦。为了勤俭办店,他和妻子吃住在店里,24小时营业,大年三十晚上也开门,哪怕买药的人只买一片药他也要骑上自行车给送到家……就这样第一个月赚了127元。
一个月赚127元,不少人都觉得少得可怜,但牛冬林却异常兴奋,因为这毕竟是他靠着实实在在的奋斗获取的劳动成果。
立规矩受到百姓欢迎
经过几年的积累,牛冬林的事业不断扩大,不仅创办了神农大药房有限公司,而且接连开了8家连锁店,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企业发展了,牛冬林没有忘记创业的根本“卖良心药,为百姓解难。”牛冬林定下了三条规矩:一是不向百姓多推荐药,聘请多名专业药剂师,培训员工,设立用药咨询电话;二是提供送药上门服务,不论顾客买多少钱的药品,哪怕只有一两元钱也要及时送上门;三是药价一定保持市场最低价,质量一定要有保证。
一天,一位患者与护士因输液发生了争执,牛冬林知道后主动向患者道了歉,并将护士叫到身边。他问护士:“谁是老板?”护士说:“你呀!”“那谁是我的老板呢?”牛冬林问。护士满脸疑惑没有回答。牛冬林告诉护士:“老百姓是‘神农’的老板,你换位想一想,就不会和患者有争执了。”护士惭愧地低下了头。
一切都要创造品牌
牛冬林有个理想,就是“一切都要创造品牌”。“神农”每一天都在发展壮大,
果商老宫的“致富经”
又到了苹果收获的季节。
10月29日上午10时40分,在牟平观水果蔬批发市场显眼的摊位上,果商宫君星有条不紊的指挥着20几个人收果、选果、装箱。
每年的9月份,43岁的宫君星就会从老家莱阳来到牟平观水果蔬批发市场,在这里呆上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今年已经收了多少苹果了?”记者问道。“有10多万斤了吧。”“今年预计收多少斤?”“大约40万斤。”
在老宫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了这样详细的支出记录:9月10日,租18×18米市场两个月:9000元;10月25日,雇20个短工,每人40元,一天800元……
虽然老宫可能对经济学上的成本控制理论并不知晓,但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成本核算。他们对市场的掌控,也自有一套办法。
老宫共兄弟4人。这兄弟四人,就是伸向市场的四只触角,每年收果期,他们便会协同作战,分别在栖霞桃村、蛇窝泊、牟平观水等几个市场设置果品收购点,目的是为了互通信息。“哪个市场行情好,苹果质量高,就会多收一点。”
当然,老宫也会打时间差。他说,收购苹果后,他们会将苹果装箱送往设置在日照莒县的冷库。“这些苹果一般会放到明年的4月份,那时,正是市场缺货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市场行情,逐步把苹果往南方销售或者对外出口。”
“每年上百万的投入,不怕有风险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宫直言不讳:“怎么不怕,但是8年的大风大浪都已经挺过来了,我们有信心实现大投入大产出。今年受天气影响,苹果的产量有所下滑,但价格同时水涨船高。从2004年开始,我们兄弟4人每年的投入已经达到500万左右,那年正好赶上好行情,一年就赚了100多万。”
整天与苹果打交道,老宫对苹果的感情越来越深,在苹果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从1999年开始收购苹果的小打小闹,到目前每年几百万元的投入,他对市场脉搏的掌握也越来越纯熟。
说起风险,老宫面色凝重:“农业更容易受到天气、市场等不可控风险的影响。”2003年的跟头他仍然记忆忧新,由于当时苹果的价钱很低,大家都存在惜售心理,结果就此陷入恶性循环,到最后连本钱都没有捞回来。
“今年的目标定的不是很高,一斤能赚3毛钱我就满足了。”老宫一边抽着烟,一边淡定的说。
0.3元,却需要老宫8个月的忙碌和等待。但是在老宫心里,为了那份沉甸甸的果实,8个月的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