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fx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解掌握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觀,改进和完善感恩教育方式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以湖北工业大学1000多名本科生的感恩意识调查结论为依据,查找和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从教育体系、制度建设、人文关怀、平台搭建四个方面加强感恩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09-0092-03
  感恩教育是借助一定的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情感、道德、人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多方位的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来讲,感恩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所受之恩的简单回报层面,它更是一种自立及责任意识的体现,是思想和精神层面成熟的标志。近年来,许多高校老师普遍感觉到,新时代的大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感恩行动缺乏、诚信意识缺失等问题,这导致社会对大学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产生质疑。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方法
  2019年4月,课题组向湖北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随机发放了1018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018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393人,占38.61%;女生625人,占61.39%。独生子女452人,占44.4%,非独生子女566人,占55.6%;来自城市的学生415人,占40.77%;来自农村的学生603,占59.23%。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从大学生对感恩的认知、个人情感和报恩行为三个方面了解和掌握了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还具体了解了大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其进行感恩教育的情况。
  1.总体状况
  对于“受访者最需要感恩的对象”这一问题,有89.1%的同学选择了父母,5.99%的同学选择了国家,选择老师的仅有2.65%,其次是亲朋好友、社会。
  从数据分析来看,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最强,对国家、老师和社会的感恩意识相对较弱。就“你觉得感恩是否是一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一问题,有98.04%的同学认可感恩素质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比两个问题不难发现,尽管大学生普遍认可感恩素质是基本素质,但对于应该感恩的对象,则仅仅停留在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上,这种感激是子女对父母的爱的一种本能表现,而对国家、老师和社会的感恩状况暴露出大学生对感恩一词的认识非常片面,他们真正缺乏的是对整个社会的感恩意识,这正是当下感恩教育的问题所在。
  2.感恩意识培养
  在感恩意识培养方面,问卷包含6个问题,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了解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和体验。对于“你生活或学习的地方经常举行感恩活动吗?”这一问题,有69.35%的同学选择偶尔举行,20.24%的同学选择从来没有,只有10.41%的同学选择经常举办。
  对于“你所在院系是否安排了与感恩教育有关的课程?”这一问题,有45.78%的同学选择院系目前开设有感恩类相关课程,但重视程度不够,有23.28%的同学选择没有开设,选择“有并很重视”的仅有30.9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校或院系在感恩教育方面设置了一些课程,但显然整体上不够重视,大学生对目前的感恩教育方式也不太感兴趣。
  在家庭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方面,55.11%的学生认为父母会经常进行感恩教育,40.08%的人认为只是偶尔教育,从来没有接受家庭感恩教育的学生占比达4.81%。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在感恩环境打造上存在不足,没有营造出浓厚的感恩氛围;学校在感恩教育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家庭感恩意识培养也存在一定的缺失。
  3.大学生感恩能力
  在大学生报恩、感恩能力方面,问卷包含7个方面的问题。对于“你会因为自己所受的各种恩情而经常提醒自己要懂得知恩图报吗?”这一问题,有68.86%的同学选择“会经常提醒自己”,仅有1.18%的同学选择“从来没有”;就“当你周围的人有困难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选择“竭尽全力帮助”的大学生有31.93%,57.66%的同学选择“看自己的能力,能帮则帮”。从两个互相矛盾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学生虽然具有感恩意识,时常会提醒自己懂得感恩,但报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当帮助别人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更多人倾向于选择后者。
  三、大学生感恩意识不强的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弱、报恩主动性不强的根本原因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对感恩教育不重视。一是全社会的感恩氛围不浓,感恩宣传不够,整个社会没有营造出主动感恩、崇尚感恩的良好环境,青年大学生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极易受到干扰,从而对感恩产生认识偏差,不利于感恩意识的形成。二是家庭对感恩教育不够重视,大多数家庭更关注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对于传统美德、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则较少关注,导致很多学生更关注自身的获得,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回报。三是学校感恩教育形式单一,目前高校主要采用举办讲座、事迹报告等形式进行感恩教育,缺少创新,缺乏情感引导,学生的代入感不强,很难从思想层面解决大学生感恩意识弱的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建议
  1.从高校入手,构建“家庭、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
  高校是大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一方面,要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感恩教育实效;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安排感恩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感恩教育,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构建“家庭、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从高校自身来说,可以定期举办感恩文化节、事迹报告会、交流座谈会等;还可以借助与感恩有关的重要节日,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开设感恩宣传专栏,让大学生有兴趣、有意愿参与到感恩教育中来,让被动教育变为主动教育。从引导家庭和社会参与方面来说,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为父母做一顿饭、洗一次衣、写一封信”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让报恩成为一种本能。
  2.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感恩教育评价激励机制
  一方面,高校要建立感恩教育评价机制,把感恩教育课程或活动纳入必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让感恩课程与专业课程享有同样的考核系数和奖励标准,让教师真正重视感恩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效果,充分调动施教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感恩先进个人奖励机制,可以探索设立与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同等重要的感恩之星奖学,树立典型,激励更多的学生主动报恩。
  3.从人文关怀入手,加强精神层面的感恩教育
  建立感恩先进个人奖励机制是从物质层面对大学生报恩行为的一种鼓励,但青年大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往往也很重要。因此,高校可依托专业心理机构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理解和支持,要有“有人帮助总比孤立无援要好”的认识,受助者要正确看待别人的帮助,认识到接受帮助并非接受施舍,而资助者更应该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帮助对象。以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感恩、学会感恩。
  4.从平台搭建入手,促进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行动
  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的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行动,促使大学生将反哺社会的意识和行为当成一种习惯,积极“报恩”。可通过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主题各异的社会实践项目,例如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支教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关爱弱势儿童、关爱社会。在帮助他人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让大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谢老师、感恩社会;还可以建立校级感恩教育平台,发挥学校整体优势,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感恩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让感恩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王东辉.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9).
  责任编辑:侯欣
其他文献
摘要:在医院管理中,药品库房管理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药品库房管理的效果决定着药品的质量、及其临床中治疗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医院的服务水平。所以为保证药品的安全和实用,必须要对药品库房管理进行科学、严谨的管理。就目前的药品库房管理而言,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药品质量和医院的服务水平,因此必须要科学分析药品库房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全面维护医院药品的整体质量,使其更好地为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阿比多尔在新冠肺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样本,参照组予以常规诊疗措施,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增加应用阿比多尔开展临床治疗。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较好;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较之参照组患者表现为明显的提升趋势;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各类指标(P
期刊
摘要:在医院普外科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急腹症是一种临床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病症,具有很高的发病几率,而且患者的病因也非常复杂,并且发展速度较快,临床的症状表现呈现多样化,对患者具有很大的危害。为了提升医院普外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针对普外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及用药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將针对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及应用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不同药物的应用治疗效果,为普外急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革兰阳性杆菌,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属于微需氧菌,在人体胃黏膜中广泛定植,且与黏膜相关淋巴瘤、上皮内瘤变、肠化生、胃黏膜萎缩、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关系密切。在治疗H.pylori感染的过程中,以往较为经典的方法涉及“三联方案”、“伴同疗法”、“序贯疗法”等。但近几年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滥用现象的增多,其耐药性有所增高,且治疗效果不断降低,所以对H.pylori感
期刊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主要是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在免疫力低下和营养不均衡的状态下,从而导致胃粘膜发生炎性变化。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现阶段一种常见病症,对于其发病率来说,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期无明显变化,主要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及泛酸等症状。现阶段来说,慢性胃炎其在胃镜下表现为肠化,同时出现萎缩和浅表性胃炎。在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中,其应根据发病部位进行整体的判断,萎缩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我院门诊收诊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
期刊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自身患病率相对较高,常受外界因素影响,其中临床指征为胃粘膜病变,患者带有呕吐、腹痛等症状。幽门螺杆菌作为现阶段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因素,中医药物疗法凭借自身的优势已成为常用方法,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中医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深刻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研究难点及对策。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难点  Abstract:
期刊
通讯作者:张庆,1982年10月,男,汉族,江西丰城人,现任职于孙渡街道卫生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消化系常见疾病,胃肠病。  摘要: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作用。方法:C14呼气试验;选感染者12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传统三联治疗,试验组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测定治疗前、后胃液pH值;观察不良反应;复查Hp。结果:治疗后pH值均较升高(P <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2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磷、钙磷乘积、PTH低于对照组,血钙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b、干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81%对照组29.73%,P < 0.05。结论: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
期刊
摘要:目的:艾灸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中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中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艾灸联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86.67%,观察组96.67%(P < 0.05)。对照组内患者误吸发生率16.67%,观察组6.67%(P < 0.05)。观察组患者洼田氏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