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素质检测,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成绩不仅不能与文化较发达的一些地区相提并论,即使是与同级同类学校相比也是倒数的。学生测试成绩不如意,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罪魁祸首就是“老师”,随之而来的就是种种阔论、诋毁、评说。人们在对贫困山乡教育界持着几多羞辱、几许凝重的同时,也有很多忧虑、很多茫然。同仁们在承受人们非议、似理非理论说的同时也不得不深思这严峻的事实:究竟是这里的学生天生愚昧,还是这里的教师素质低下不尽其责、不讲奉献、“枉拿国家那么多钱”呢?笔者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配合,如果某一方面不衔接、不默契配合,那么要想使教育取得成效,无异于蜀道之难。由此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教育质量滞后、学生成绩低下,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浪潮的冲击,打工浪潮随之兴起,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上流传着“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大学生挣钱还不如小学生,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在社会上照样能混得人模人样”的种种说法。有的家长认为在农村种田地用不着什么渊博的学识,于是让孩子在学校乱混几年,好歹混个小学毕业,待身强力壮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挣钱;实在不行,就给其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了却父母一桩心事。而且在当今时代,即使考上学校也是自费,况且许多大学生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不见得学识高的就能赚钱,过上舒坦的生活。因此,许多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紧要,想学不想学随心所欲,想听不想听无足重轻,学习兴趣无从谈起,教师的谆谆教诲、苦口良言,对之无非是隔靴搔痒,起不了作用。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由于历史、交通、地理等原因,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农民家庭依然贫困,家长一心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挣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家庭辅导、督促简直是一片空白。还有农村许多家长年少时读书太少或不识字,根本无力辅导子女学习,总认为树大自然直,成龙成蛇任其自然,子女到学校学得好坏、学得多少,全靠教师和他自己,只要不惹事生非就好,至于对子女在学校里的一切状况、是否到校,均一无所知,有的家长甚至连子女在校读了好几年书、教师姓甚名谁也一概不知。学生辍学在家,教师上门动员入学,何去何从,大多数家长不能作主,由子女拿主意,只要今后不埋怨父母就行——读与不读大权握在学生手中,来去自由。缺课时老师询问,只要随便编个理由便能蒙过去,山遥路远,老师也是鞭长莫及。为了普九,为了巩固率,教师说服教育还得小心翼翼,否则还得“背回来”。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且给班级管理带了负面影响。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是所有老师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履行自己的天职,都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教育事业。有的老师只求拿到高薪,不求进取奉献,得过且过者大有人在,出工不出力,不履行或不很好地履行教师职责的现象屡见不鲜。领导们顾于“情面”,有的睁只眼闭只眼,只好用南辕北辙的“高招”远调,致使许多“戍边”的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难展宏愿”。教师的奇缺、频繁调出调入、居无定所,也是导致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原因。教师的频繁更换和领导者们的“感情调动”,使许多学生无所适从。教育投资不足、教室不够、桌椅奇缺,导致班额较大。教师精力有限,教育教学中的作业、作文批改,课内外辅导顾及不暇,许多无益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查”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收效甚微。九年义务教育取消了留级制度,在节省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使绝大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学习步履艰难。学生成绩差距极大,两极分化严重,工具学科检测及格者简直凤毛麟角。对本年级所学知识已知之甚少的学生再升上高一年级,更加不求甚解、一窍不通,以致现在的小学毕业生水平还不如以前的三四年级学生水平。因此,即便有许多教师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地工作,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事倍功半。
以上陋述,即便不是教育质量滞后的关键,也是不容教育者及教育管理者忽视的问题。希望有关方面行动起来,积极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在稳定、提高原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能补充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及教学能手来支教等等。这样,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才会真正提高,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材。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浪潮的冲击,打工浪潮随之兴起,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上流传着“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大学生挣钱还不如小学生,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在社会上照样能混得人模人样”的种种说法。有的家长认为在农村种田地用不着什么渊博的学识,于是让孩子在学校乱混几年,好歹混个小学毕业,待身强力壮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挣钱;实在不行,就给其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了却父母一桩心事。而且在当今时代,即使考上学校也是自费,况且许多大学生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不见得学识高的就能赚钱,过上舒坦的生活。因此,许多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紧要,想学不想学随心所欲,想听不想听无足重轻,学习兴趣无从谈起,教师的谆谆教诲、苦口良言,对之无非是隔靴搔痒,起不了作用。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由于历史、交通、地理等原因,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农民家庭依然贫困,家长一心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挣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家庭辅导、督促简直是一片空白。还有农村许多家长年少时读书太少或不识字,根本无力辅导子女学习,总认为树大自然直,成龙成蛇任其自然,子女到学校学得好坏、学得多少,全靠教师和他自己,只要不惹事生非就好,至于对子女在学校里的一切状况、是否到校,均一无所知,有的家长甚至连子女在校读了好几年书、教师姓甚名谁也一概不知。学生辍学在家,教师上门动员入学,何去何从,大多数家长不能作主,由子女拿主意,只要今后不埋怨父母就行——读与不读大权握在学生手中,来去自由。缺课时老师询问,只要随便编个理由便能蒙过去,山遥路远,老师也是鞭长莫及。为了普九,为了巩固率,教师说服教育还得小心翼翼,否则还得“背回来”。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且给班级管理带了负面影响。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是所有老师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履行自己的天职,都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教育事业。有的老师只求拿到高薪,不求进取奉献,得过且过者大有人在,出工不出力,不履行或不很好地履行教师职责的现象屡见不鲜。领导们顾于“情面”,有的睁只眼闭只眼,只好用南辕北辙的“高招”远调,致使许多“戍边”的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难展宏愿”。教师的奇缺、频繁调出调入、居无定所,也是导致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原因。教师的频繁更换和领导者们的“感情调动”,使许多学生无所适从。教育投资不足、教室不够、桌椅奇缺,导致班额较大。教师精力有限,教育教学中的作业、作文批改,课内外辅导顾及不暇,许多无益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查”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收效甚微。九年义务教育取消了留级制度,在节省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使绝大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学习步履艰难。学生成绩差距极大,两极分化严重,工具学科检测及格者简直凤毛麟角。对本年级所学知识已知之甚少的学生再升上高一年级,更加不求甚解、一窍不通,以致现在的小学毕业生水平还不如以前的三四年级学生水平。因此,即便有许多教师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地工作,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事倍功半。
以上陋述,即便不是教育质量滞后的关键,也是不容教育者及教育管理者忽视的问题。希望有关方面行动起来,积极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在稳定、提高原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能补充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及教学能手来支教等等。这样,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才会真正提高,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