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滞后成因浅析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素质检测,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成绩不仅不能与文化较发达的一些地区相提并论,即使是与同级同类学校相比也是倒数的。学生测试成绩不如意,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罪魁祸首就是“老师”,随之而来的就是种种阔论、诋毁、评说。人们在对贫困山乡教育界持着几多羞辱、几许凝重的同时,也有很多忧虑、很多茫然。同仁们在承受人们非议、似理非理论说的同时也不得不深思这严峻的事实:究竟是这里的学生天生愚昧,还是这里的教师素质低下不尽其责、不讲奉献、“枉拿国家那么多钱”呢?笔者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配合,如果某一方面不衔接、不默契配合,那么要想使教育取得成效,无异于蜀道之难。由此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教育质量滞后、学生成绩低下,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浪潮的冲击,打工浪潮随之兴起,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上流传着“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大学生挣钱还不如小学生,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在社会上照样能混得人模人样”的种种说法。有的家长认为在农村种田地用不着什么渊博的学识,于是让孩子在学校乱混几年,好歹混个小学毕业,待身强力壮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挣钱;实在不行,就给其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了却父母一桩心事。而且在当今时代,即使考上学校也是自费,况且许多大学生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不见得学识高的就能赚钱,过上舒坦的生活。因此,许多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紧要,想学不想学随心所欲,想听不想听无足重轻,学习兴趣无从谈起,教师的谆谆教诲、苦口良言,对之无非是隔靴搔痒,起不了作用。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由于历史、交通、地理等原因,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农民家庭依然贫困,家长一心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挣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家庭辅导、督促简直是一片空白。还有农村许多家长年少时读书太少或不识字,根本无力辅导子女学习,总认为树大自然直,成龙成蛇任其自然,子女到学校学得好坏、学得多少,全靠教师和他自己,只要不惹事生非就好,至于对子女在学校里的一切状况、是否到校,均一无所知,有的家长甚至连子女在校读了好几年书、教师姓甚名谁也一概不知。学生辍学在家,教师上门动员入学,何去何从,大多数家长不能作主,由子女拿主意,只要今后不埋怨父母就行——读与不读大权握在学生手中,来去自由。缺课时老师询问,只要随便编个理由便能蒙过去,山遥路远,老师也是鞭长莫及。为了普九,为了巩固率,教师说服教育还得小心翼翼,否则还得“背回来”。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且给班级管理带了负面影响。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是所有老师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履行自己的天职,都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教育事业。有的老师只求拿到高薪,不求进取奉献,得过且过者大有人在,出工不出力,不履行或不很好地履行教师职责的现象屡见不鲜。领导们顾于“情面”,有的睁只眼闭只眼,只好用南辕北辙的“高招”远调,致使许多“戍边”的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难展宏愿”。教师的奇缺、频繁调出调入、居无定所,也是导致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原因。教师的频繁更换和领导者们的“感情调动”,使许多学生无所适从。教育投资不足、教室不够、桌椅奇缺,导致班额较大。教师精力有限,教育教学中的作业、作文批改,课内外辅导顾及不暇,许多无益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查”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收效甚微。九年义务教育取消了留级制度,在节省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使绝大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学习步履艰难。学生成绩差距极大,两极分化严重,工具学科检测及格者简直凤毛麟角。对本年级所学知识已知之甚少的学生再升上高一年级,更加不求甚解、一窍不通,以致现在的小学毕业生水平还不如以前的三四年级学生水平。因此,即便有许多教师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地工作,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事倍功半。
  以上陋述,即便不是教育质量滞后的关键,也是不容教育者及教育管理者忽视的问题。希望有关方面行动起来,积极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在稳定、提高原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能补充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及教学能手来支教等等。这样,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才会真正提高,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材。
其他文献
当前的高中生普遍感到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不得不购买大量的配套资料,进行大量的练习。学生起早贪黑,苦不堪言。  精讲多练,向课堂要质量,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途经。精讲多练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方法而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讲课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精辟的讲解,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以加深与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变成熟练的技巧,并能灵活运用。精讲或不精讲的界线,不是
期刊
如何抓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全社会都要关心和重视的,更是学校的教育工作首先要面对的。中学生将是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他们思想素质的高低、行为品德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结构层次,关系着社会稳定和进步。而学生的心理素质由思想品德和智慧才能两方面组成。前者在人的一生中起统帅作用——没有过硬的思想品德作为基础,还谈什么智育理想和奋斗目标?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时刻把学生思想品德工作放在
期刊
时下,书难教、学生难管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然而,面对这些难管的学生,部分教师不但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时纠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反而采取袖手旁观、充耳不闻、放任自流、互相推诿的态度打发时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教书、轻育人,只讲报酬、不谈奉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混型”、“太平公主型”教师为数不少,致使有些学校出现了学
期刊
教师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地进步。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和“×”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
期刊
劳动课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是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和劳动能力培养的双重任务。劳动课,单凭老师讲,没有实践,学生是学不到真正本领的,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在劳动教学中既应重视课内实践,又要重视课外实践;不仅要重视劳动制作材料的运用,还要重视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在教学《包饺子》一课时,并不需要我叙述包饺子的
期刊
校本教研是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研模式。校本教研区别于传统教研的关键所在是教研重心的下移,其研究中心是在课堂里、教学中和老师身边发生的事情、碰到的问题,打破了传统教研形式受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乃至时空限制的弊端,能让老师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随心所欲”地参与教研中去。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最有力的助推器。但是,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如何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及生命价值的体现。”  课堂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的中心舞台,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
期刊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浓厚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达到成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并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这样,学生就会采取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
期刊
目前,全国农村流动人口非常频繁,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的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据调查,我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2亿。这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这些进城求发展的农民多数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孩子被留守在家里,或由年事已高的祖父母监管,或托付给亲戚照看,更有甚者由学生自己照顾自己。这样就使留守的学生处于一种“自然”或“半自然”的成长状态,脱离了正常的监管,导致家
期刊
心态是人们受到对自己周围事物或环境的看法的影响所持有的心理状态。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事物时,我们看到的多是乐观的、进步的、向上的一面,而在消极心态下,看到的尽是悲观的、失望的、灰暗的一面。  教学过程中学生心态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学生若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而消极的学习心态会让学生萎靡不振,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