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宁陕县教体科技局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示精神和中、省、市教育大会精神为动力,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提升素养、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着力点,立足山区学校实际,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系统谋划,创新管理机制,赋予立德树人的新内涵。经过持续努力,基本形成了重点突出、学段衔接、载体丰富、生动活泼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格局,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质效提升的各级典型学校。
截至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共创建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3所,安康市“美丽新校园”9所、立德树人“优秀学校”7所,县级“文明校园”15所;宁陕县教体科技局先后荣获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安康市“文明单位”“平安示范单位”和“五一劳动奖”等殊荣,2020年7月获评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11月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党建领航,聚集立德树人新动能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引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紧扣“党建引领促教育,教书育人争先锋”工作主题,将党的建设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层层夯实责任,推行中小学党支部书记“一肩挑”;健全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学习培训、主题党日活动、争先创优、正向激励等制度,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建工作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育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相互融通,相互促进;丰富实践载体,突出抓好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遵规守纪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组织开展“敬业、守纪、育人、奉献”教育、师德演讲、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职业操守和人格底线,把自我发展、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成才融合在一起,自觉履行党员岗位示范和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改革、质量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扶贫结对等方面做表率,以高尚的师德和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育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创新机制,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发展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任务,对于保证新时代人才培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关键性作用。宁陕县教体科技局始终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重要职责,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发扬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统筹谋划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管理运行机制,助力提质增效。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了局党委“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包片、股室负责人包镇联校、校长包校“四位一体”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调查研究,面对面听取师生意见,现场解决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目前,全县中小学德育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基本形成了局、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职能处(室)具体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网络。
二是建强师资队伍。大力营造集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团队干部为一体,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选聘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负责学校团队工作。先后制定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团队工作的《实施意见》、五年一轮培训规划和班主任、团队干部工作业绩《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每年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次班主任、团队干部集中培训,按政策规定落实政治、生活待遇,在县上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从2013年3月起,将班主任津贴标准由8~14元提高到150~300元,职称评聘、评优表彰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鼓励引导班主任、团队干部找准角色定位,加强自身学习、岗位实践锻炼提高,积极履职尽责,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三是推进评价改革。立足县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从抓好顶层设计入手,构建长效机制,修订完善了《宁陕县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管理监测评估办法》《中小学德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评估的重要指标,切实改变单纯以文化课成绩衡量教育质量优劣的片面做法,从目标引导、评价机制上规范办学行为,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工作推进与任务落实中,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考核两手抓,局班子成员定期到包片学校开展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并解决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学年未组织一次涵盖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社会实践、兴趣特长培养、教育教學常规管理为一体的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评估,评选表彰一批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规范,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美德好少年,营造了创先争优、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
整合资源,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该县注重在整合资源,找准切入点,持续推进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上下功夫,落实课程管理要求,不断增强育人实效。
一是强化思政课教学。加强课程管理,针对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督促指导中小学校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抓好思政课、心理健康课、班会、团队活动等德育课程的同时,注重其他学科教学与德育、知识传授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对学科知识的教学,而且关注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落实、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二是挖掘德育课程资源。全面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积极鼓励引导中小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对当地社区、镇(村)及校内的人文、德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近几年,先后组织编写了国旗下讲话选萃、文明礼仪常识、乡村地理、感恩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常识、环境保护、人文景观等20余种乡土内容教材,供各校选用,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与方法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丰富了学校德育课程资源。
三是构建家校共育合力。针对实际问题,把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作为德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创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有效路径,聘请社会名流、“五老”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指导全县中小学按要求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讲堂,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接待日、校园开放日,组织千名教师进万家“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致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等途径,大力宣传教育法律、政策法规,普及科学家教知识。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开展家长评议学校和评议教师活动,邀请家长、社区居民代表参与学校管理,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
活动推动,搭建道德实践平台
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是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在活动推进中,紧扣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重点,以“五爱”教育为主线,挖掘和整合社区、镇、村教育资源,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推进,因地因校制宜,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系统谋划,把一年一度的校内外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基本固定下来,纳入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分工负责抓好组织实施,推动班会、团(队)会、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学等活动载体的有效落实,让学生在系列实践活动中经受教育锻炼,学会做人,诚实守信,陶冶情操,动手实践,体验成功,并在管理实践中创新举措,完善实施办法,丰富内涵,长期坚持,逐步形成德育品牌。
一是常规德育强基础。把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常规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局、校年度计划,学校团(队)、班主任工作计划,针对不同学段提出分类要求,分层推进,真正把德育常规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仪式教育成常态,坚持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等活动步入制度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在学生入学、入团、毕业、成人礼等时间节点,学校统一组织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礼仪等教育,收到较好效果。
二是主题活动抓提升。遵循活动与实践育人、革命传统教育与节庆活动、道德实践与素质提升有机融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构建道德实践活动系列化、常态化推进机制。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等,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中华传统节庆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充分挖掘宁陕革命老区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了江口毛楚雄三烈士墓等9个中小学校外德育基地,建成乡村少年宫学校9所,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1~2个德育联系点,涵盖爱老敬老、扶危助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项目;聚焦踐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始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题、主线,持续推进“三进”工作,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等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物质、制度、精神、行为文化建设,绿化、美化、净化一起抓,打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各校大都对校园橱窗、板报、教室、学科功能部室、食堂餐厅、楼道进行精心布局,并结合《文明公约》,修订完善了《中小学文明公约》和《班级公约》,做文明宁陕人、做文明学生的氛围日益浓厚,涌现出城关初中、宁陕小学、龙王小学、旬阳坝小学、汤坪小学等一批校园文化特色学校,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了向善向美、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创特色。在统筹抓好各项专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管理重要日程,作为破解德育工作难题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宁陕中学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县中小学推广实践“德育十心育”育人模式,组建一支责任心强、专兼结合,基本满足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初、高中学校在新生入校后,都要组织进行心理测试普查,做好心理数据信息采集和建档工作,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云平台,对存在潜在心理问题学生群体进行风险预判、自动报警,并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有效破解学生教育难题。目前,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课程育人主题化、活动育人系列化、实践育人特色化、数据分析信息化”的显著特点,各项心理干预、预防措施的逐步落实,有效化解了校园安全风险,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截至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共创建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3所,安康市“美丽新校园”9所、立德树人“优秀学校”7所,县级“文明校园”15所;宁陕县教体科技局先后荣获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安康市“文明单位”“平安示范单位”和“五一劳动奖”等殊荣,2020年7月获评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11月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党建领航,聚集立德树人新动能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引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紧扣“党建引领促教育,教书育人争先锋”工作主题,将党的建设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层层夯实责任,推行中小学党支部书记“一肩挑”;健全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学习培训、主题党日活动、争先创优、正向激励等制度,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建工作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育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相互融通,相互促进;丰富实践载体,突出抓好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遵规守纪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组织开展“敬业、守纪、育人、奉献”教育、师德演讲、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职业操守和人格底线,把自我发展、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成才融合在一起,自觉履行党员岗位示范和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改革、质量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扶贫结对等方面做表率,以高尚的师德和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育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创新机制,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发展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任务,对于保证新时代人才培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关键性作用。宁陕县教体科技局始终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重要职责,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发扬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统筹谋划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管理运行机制,助力提质增效。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了局党委“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包片、股室负责人包镇联校、校长包校“四位一体”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调查研究,面对面听取师生意见,现场解决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目前,全县中小学德育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基本形成了局、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职能处(室)具体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网络。
二是建强师资队伍。大力营造集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团队干部为一体,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选聘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负责学校团队工作。先后制定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团队工作的《实施意见》、五年一轮培训规划和班主任、团队干部工作业绩《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每年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次班主任、团队干部集中培训,按政策规定落实政治、生活待遇,在县上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从2013年3月起,将班主任津贴标准由8~14元提高到150~300元,职称评聘、评优表彰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鼓励引导班主任、团队干部找准角色定位,加强自身学习、岗位实践锻炼提高,积极履职尽责,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三是推进评价改革。立足县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从抓好顶层设计入手,构建长效机制,修订完善了《宁陕县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管理监测评估办法》《中小学德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评估的重要指标,切实改变单纯以文化课成绩衡量教育质量优劣的片面做法,从目标引导、评价机制上规范办学行为,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工作推进与任务落实中,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考核两手抓,局班子成员定期到包片学校开展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并解决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学年未组织一次涵盖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社会实践、兴趣特长培养、教育教學常规管理为一体的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评估,评选表彰一批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规范,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美德好少年,营造了创先争优、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
整合资源,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该县注重在整合资源,找准切入点,持续推进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上下功夫,落实课程管理要求,不断增强育人实效。
一是强化思政课教学。加强课程管理,针对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督促指导中小学校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抓好思政课、心理健康课、班会、团队活动等德育课程的同时,注重其他学科教学与德育、知识传授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对学科知识的教学,而且关注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落实、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二是挖掘德育课程资源。全面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积极鼓励引导中小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对当地社区、镇(村)及校内的人文、德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近几年,先后组织编写了国旗下讲话选萃、文明礼仪常识、乡村地理、感恩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常识、环境保护、人文景观等20余种乡土内容教材,供各校选用,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与方法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丰富了学校德育课程资源。
三是构建家校共育合力。针对实际问题,把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作为德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创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有效路径,聘请社会名流、“五老”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指导全县中小学按要求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讲堂,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接待日、校园开放日,组织千名教师进万家“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致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等途径,大力宣传教育法律、政策法规,普及科学家教知识。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开展家长评议学校和评议教师活动,邀请家长、社区居民代表参与学校管理,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
活动推动,搭建道德实践平台
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是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在活动推进中,紧扣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重点,以“五爱”教育为主线,挖掘和整合社区、镇、村教育资源,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推进,因地因校制宜,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系统谋划,把一年一度的校内外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基本固定下来,纳入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分工负责抓好组织实施,推动班会、团(队)会、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学等活动载体的有效落实,让学生在系列实践活动中经受教育锻炼,学会做人,诚实守信,陶冶情操,动手实践,体验成功,并在管理实践中创新举措,完善实施办法,丰富内涵,长期坚持,逐步形成德育品牌。
一是常规德育强基础。把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常规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局、校年度计划,学校团(队)、班主任工作计划,针对不同学段提出分类要求,分层推进,真正把德育常规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仪式教育成常态,坚持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等活动步入制度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在学生入学、入团、毕业、成人礼等时间节点,学校统一组织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礼仪等教育,收到较好效果。
二是主题活动抓提升。遵循活动与实践育人、革命传统教育与节庆活动、道德实践与素质提升有机融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构建道德实践活动系列化、常态化推进机制。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等,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中华传统节庆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充分挖掘宁陕革命老区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了江口毛楚雄三烈士墓等9个中小学校外德育基地,建成乡村少年宫学校9所,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1~2个德育联系点,涵盖爱老敬老、扶危助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项目;聚焦踐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始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题、主线,持续推进“三进”工作,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等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物质、制度、精神、行为文化建设,绿化、美化、净化一起抓,打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各校大都对校园橱窗、板报、教室、学科功能部室、食堂餐厅、楼道进行精心布局,并结合《文明公约》,修订完善了《中小学文明公约》和《班级公约》,做文明宁陕人、做文明学生的氛围日益浓厚,涌现出城关初中、宁陕小学、龙王小学、旬阳坝小学、汤坪小学等一批校园文化特色学校,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了向善向美、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创特色。在统筹抓好各项专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管理重要日程,作为破解德育工作难题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宁陕中学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县中小学推广实践“德育十心育”育人模式,组建一支责任心强、专兼结合,基本满足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初、高中学校在新生入校后,都要组织进行心理测试普查,做好心理数据信息采集和建档工作,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云平台,对存在潜在心理问题学生群体进行风险预判、自动报警,并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有效破解学生教育难题。目前,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课程育人主题化、活动育人系列化、实践育人特色化、数据分析信息化”的显著特点,各项心理干预、预防措施的逐步落实,有效化解了校园安全风险,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