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老年,最惬意的就是和老爱人相对而坐,喝着清香的绿茶,回忆一幕幕孩提时的情景,特别是那些诱人的美食,想起来就有口颊留香之感。
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那三分钱一碗的无锡豆腐花。每当下午三点过后,从街口由远而近地传来一声嗓音洪亮且余音悠长的吆喝声:“花……”。我和邻家小孩便会向妈妈要三分钱,拿一个小碗在门口等着那个身材魁梧、肩挑马头担的中年师傅走来。当他见到孩子们已伸出拿碗的小手,就会停下担子,操着一口无锡乡音问:“你要啥个豆腐花?”无锡豆腐花有荤汤豆腐花和素豆腐花之分,荤汤豆腐花就是以前马头担中间一只锅子中捞出的带汁豆腐花,加上那马头担盘前边和后面分别放着的榨菜末、虾皮、紫菜泥、葱花、芝麻油、白酱油、红辣油、味之素调料。后担是一只带盖木桶,中间放的是盛着素豆花的一只口小肚大的陶钵,四周塞着棉絮,除了起到保暖作用,还可起到防震作用,避免如脂的嫩豆花在挑担过程中晃碎。“我要素豆腐花!”只见无锡师傅从钵中捞出薄薄的一片片豆花,盛到一小碗中,再把那七八样调料淋洒在上面,只见那白豆花上铺着黄的虾皮、黑的紫菜、绿的葱花、红的辣油,特别好看。最后从马头担盘中一只用木炭火煨着滚烫酱汁的小砂锅中舀出一勺热酱汁,浇在葱花上,递到我手中时,那扑鼻的香味直冲脑门。吃一口,嫩、滑、鲜,那些紫菜、虾皮、榨菜在质感的差别下更是别有风味。
这一小碗的无锡豆腐花,是我小时候每天下午的必食点心,直到读中学离开泗泾小镇。如此一别,已有60多年,那拖腔悠长的吆喝声,如今想来,还在我耳边回荡。
写到这里,我想起安徽黄山市屯溪热闹的步行街,那街中心一挑一挑的马头担,卖着柴爿馄饨的老师傅,周边围着吃食的宾客。此情此景如果在我们松江步行街——庙前街或美食街松东路展现,并进行有效管理,恢复那些因手工操作、做工繁琐、营业额不高、租赁不起昂贵店铺的小商摊,让他们以担位的形式从业,既可恢复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小吃,又可解决那些授业困难者的生计。不知有关部门能否出台良策,让我们重拾儿时的期盼。
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那三分钱一碗的无锡豆腐花。每当下午三点过后,从街口由远而近地传来一声嗓音洪亮且余音悠长的吆喝声:“花……”。我和邻家小孩便会向妈妈要三分钱,拿一个小碗在门口等着那个身材魁梧、肩挑马头担的中年师傅走来。当他见到孩子们已伸出拿碗的小手,就会停下担子,操着一口无锡乡音问:“你要啥个豆腐花?”无锡豆腐花有荤汤豆腐花和素豆腐花之分,荤汤豆腐花就是以前马头担中间一只锅子中捞出的带汁豆腐花,加上那马头担盘前边和后面分别放着的榨菜末、虾皮、紫菜泥、葱花、芝麻油、白酱油、红辣油、味之素调料。后担是一只带盖木桶,中间放的是盛着素豆花的一只口小肚大的陶钵,四周塞着棉絮,除了起到保暖作用,还可起到防震作用,避免如脂的嫩豆花在挑担过程中晃碎。“我要素豆腐花!”只见无锡师傅从钵中捞出薄薄的一片片豆花,盛到一小碗中,再把那七八样调料淋洒在上面,只见那白豆花上铺着黄的虾皮、黑的紫菜、绿的葱花、红的辣油,特别好看。最后从马头担盘中一只用木炭火煨着滚烫酱汁的小砂锅中舀出一勺热酱汁,浇在葱花上,递到我手中时,那扑鼻的香味直冲脑门。吃一口,嫩、滑、鲜,那些紫菜、虾皮、榨菜在质感的差别下更是别有风味。
这一小碗的无锡豆腐花,是我小时候每天下午的必食点心,直到读中学离开泗泾小镇。如此一别,已有60多年,那拖腔悠长的吆喝声,如今想来,还在我耳边回荡。
写到这里,我想起安徽黄山市屯溪热闹的步行街,那街中心一挑一挑的马头担,卖着柴爿馄饨的老师傅,周边围着吃食的宾客。此情此景如果在我们松江步行街——庙前街或美食街松东路展现,并进行有效管理,恢复那些因手工操作、做工繁琐、营业额不高、租赁不起昂贵店铺的小商摊,让他们以担位的形式从业,既可恢复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小吃,又可解决那些授业困难者的生计。不知有关部门能否出台良策,让我们重拾儿时的期盼。